死而無憾──珠峰基地營支線(Gokyo Lake & Gokyo Ri)健行記(三)
第四章 冰河與Gokyo Lake
4-1 冰瀑
元/31,Day6,Phortse Tenga村,3680m,氣壓63.4%,水沸點87.6°C,氣溫-10°C,
犛牛鄰居一夜無話,昨晚睡前將手錶和有電池的產品全放近睡袋裏,以免凍壞。晨起,廁所門口又是一桶大冰塊,好個天然大冰庫!收拾大背包才近半,雙手已凍得發痛,昨晚將毛襪和護膝平鋪在睡袋下,早上著裝時舒適多了。早餐吃熱乎乎的麵,鮪魚罐頭為湯汁增添美味,今天要爬升790m,可得吃飽飽才有體力。沿Duda Koshi河西岸往北,緩慢均勻上坡,樹林時密時疏,經過第一道冰瀑,小橋通過,外觀滑溜完整,不似有人攀登過。第二道冰瀑上滿是鑿痕,地面全是碎冰,想係昨天冰攀訓練之處,後面好幾道冰瀑無橋,得從冰層上走過,小心邁步慎選踏腳點,最好踩在凸出的石頭或冰面凹點上,若是溜下去可不堪設想了。冰瀑如何形成?休息時問Sange,他亦不知。一路思考,終於想通(註4-1),大樂。
昨天下午下降的高度又漸漸爬升回來了,喘息、身體發熱,趕緊調整服裝,切忌穿著太厚,流汗麻煩多,儘量維持保暖與散熱的平衡。山谷對面也有一座微型水力發電廠,昨晚Lodge屋裏點的燈大概都是從此處發的電。樹木越見稀疏,只剩矮小灌木叢,我也學會從近處植被形態、顏色及厚薄去觀察比對山谷對面或遠山的植被。有些地方植被很像南湖圈谷,越看越親切。Cholatse峰、Taboche峰在右前(東北)方,距離更近了,阿嬤好美,Thamserku峰和Kargtega峰在後(南)方,如屏風似的堵住山谷開口。今天大概是黃道吉日,一路都有人上廁所,天空為帳輪番上陣。
4-2 It's just hill.
Dhole村(4110m)到了,但三家Teahouse皆關門不營業,主人也下山過冬了。淡季客人少,有時如此,午餐暫時沒著落,自己補充些零食熱飲,續往下一個村子。有條小溪穿過Dhole,農地與居民賴以存活,好像沙漠綠洲,樹與各種植物多起來,溪邊是標準的高緯度苔原濕地形態,水邊長滿厚厚草苔。踩著石頭過溪,上游沒有人類活動,水質清澈的不得了,查看地圖,源頭是Khumbi Yul Lha峰(5761m)北方的5640峰,問Sange是否有人攀登這些山,「No,It's just hill.」
Lhabarma村(4330m)也只有幾戶人家一間Teahouse,卸下背包,外頭雖有陽光但風大且冷,進屋就舒服了,坐在南邊窗前享受陽光,寒冷擋在玻璃外頭。再點一杯奶茶,溫手暖胃,舒服極了,不久日本女孩的Porter到,再十分鐘她也出現,午餐後麗雲鼓勵她和我們走到下一站,搖手甩頭抵死不從,說今日份量已足再走太累。阿娟有經驗,午餐前分吃些開胃零食如橄欖,果然大家都胃口特好,全部吃完。
4-3 卓奧友峰!
山谷對面也有一條山徑,幾乎與我們同高,麗雲自行研究等高線圖,在地圖上認出這條山徑。Cholatse峰、Taboche峰在窗前巍峨,岩壁、節理與積雪彷彿就在眼前,好近好近。阿娟手指不知何時劃傷一道,麗雲取出OK繃,我來貼上,麗雲準備了各種內服外用的藥品,包括丹木斯,有恃無恐。門上有張「Sherpa Culture Tips」,說明桌子勿坐,詢Sange緣故,「因為桌子側面刻有經文,為示尊崇,故不可坐。」「未刻經文的桌子是否可坐?」「那就可以。」
午後,目光一直在前(北)方搜尋Gokyo Ri的蹤跡,出現幾個雪峰Sange都說不是,不遠之處出現一座冰雪覆蓋的寬廣大山,真正基盤廣闊氣勢雄偉,「Cho-Oyu」,真是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峰(8188m)啊!走到這裏就能親眼見到,太帥了!但Gokyo Ri還是未見蹤影,若她也是如此滿面冰霜可就難以親近了。
4-4 冰河遺跡
下午上坡較少,沿著等高線緩緩升高,路線平直,此處前方四公里即是Ngazumpa冰河末端,我邊走邊張望,看看能否找到冰河從前流到此處的遺跡或證據。經過一道長長的土堤,平均高度僅30m,很像是冰河推擠出兩側的土牆,我在等高線圖上看到Khumbu冰河與Ngazumpa冰河兩側都有這樣的土堤,規模更大高逾百米。
來到支流Machherma溪谷,典型的冰河遺跡U型谷,寬約二百公尺,以其6Km2的集水面積絕對無法有這樣的侵蝕成果,現在的溪流極細小,像是乾水溝底的一根線,在山谷上緣居高臨下看得真切。往下走又發現地面堅硬的岩石上有深刻的刮擦痕跡,方向與山谷平行,此地還沒有機械進入,是冰河擦痕的可能性很大。這附近還有好幾道U型谷,Khumbu冰河下游也有不少這樣的U型谷,很可能是從前冰河的遺跡。(註4-2)
4-5 生質能源
下到谷底,踩石過溪,石邊水流部份結冰。再上到山谷北側階地,有三家Lodge,Sange建議最大的一間,有大院子,走廊全用透明膠紙包住防風防寒,向西的玻璃窗外即是荒野寒地與Phuletate峰北方的5559峰。喝過奶茶,趁太陽尚未西斜四處走走。此處已無水力發電,電源來自太陽能發電,每家Lodge都有個直徑約兩公尺的圓球形凹面集光板,白天手動追日集光發電,晚上合攏旋轉朝下防霜雪,屋裏擺兩個汽車用DC12V電瓶蓄電,房裏一按開關天花板的LED就「亮」了,但還是很昏暗,頭燈得隨身攜帶,比它們亮得多。
思考一下,我們早已爬升超過Green Line,很遠的範圍之內沒有樹木,此處以何為燃料?沒錯!Yak dawn,正是犛牛大便。攢犛牛吃草,消化道雖長,排遺中仍有許多未消化的草,曬乾之後可燃,標準生質能源環保綠能,去過西藏的人大概司空見慣。餐廳火爐升起,不論燃燒什麼一樣溫暖,廚房就別去看了,有食物吃就好,別想太多。每家餐廳的菜單都差不多,因材料就只有那幾種,而且沒冰箱又沒可靠的交流電,可別選廚師沒見過的或很少做的,點常見的最保險,因此吃來吃去就那幾樣。
晚餐後例行晚課,麗雲主持,熱水洗臉成了每日最享受之事,不只清潔,熱騰騰的水蒸汽能讓呼吸道溫軟潮濕,幫助煤礦開採。白天爬山上坡吹冷風曬太陽配強烈紫外線,晚上火爐旁一坐就想睡覺,鋼杯遲未沸騰,火爐不燙了,燃料燒完了。主人取來一盆燃料,掀開頂蓋倒下,一陣黑灰竄起,夾雜強烈異味,麗雲與我抓起鋼杯連忙逃開,但見頭燈掃過之處空氣充滿灰塵,惟阿娟與雪巴老神在在,阿娟說:「習慣了啦!」
4-6 揝巴
餐廳門旁長椅上有隻大白狗,蓋著羽絨衣,安靜沉睡,一動也不動,進出總要看牠一眼。偶而醒來,抬頭張望,不吠不動,繼續冬眠。每間餐廳都有收存祭典儀式用法器,請教後說明分別是盛裝犛牛奶、揝巴、momo、清水等的容器,各有所司,不可混淆,揝巴(漢字依藏語發音,如ㄗㄢˇ)就是青稞磨成白粉,類似麥麩,以熱水沖泡成糊,有點像麵茶。小時候地理課本讀過,老師也說不清楚那是啥,Discovery頻道上看過,今日再實地印證,終於明白。古云讀書要搭配走路,誠然。現在雪巴主食已換成玉米、馬鈴薯與稻米,揝巴成了慶典儀式的懷舊食品。家家有達賴喇嘛的照片,有的還有西藏雪山獅子旗,柱子上緣必紮白色哈達。我喜歡觀察雪巴的臉孔,與西藏蒙古近似,純樸、剛毅、友善、真誠又認命。
前幾日提醒伙伴觀察天空顏色變化,現在說明「為何天空是藍色?(註4-3)以及為何越往高處天空越藍?(註4-4)」伙伴點頭表示滿意,哉啊!睡前到庭院小站,星空燦爛極了,但酷寒難耐,只好快閃進屋,裝備攤開放在另一張床上,依序擺好,以便明早快速整理。進了睡袋卻難以入眠,不知是否晚上喝茶之故,或受高地空氣稀薄影響,但躺一夜也有休息效果。
4-7 一切都凍僵了
2/1,Day7,Machherma村,4470m,氣壓57.2%,水沸點84.7°C,氣溫-15°C
這世界彷彿一切都凍僵了!終於體會一點電影鐵達尼號裏傑克說跳進冰水裏的滋味,晨起鑽出睡袋後凍寒的空氣會讓人全身抖的很厲害,心臟急速顫抖,好像快要跳出來似的,血壓陡升,皮膚刺痛前晚脫衣後須依序排好,早上才能以最快速度穿上。尿意急來,速跑廁所。與凍寒戰鬥,刺激難忘,寒冷真會要人命的。
早餐前先探望大白狗,仍捲縮在長椅角落,牠的世界似乎因寒冬而靜止了。每日早餐搭配的罐頭似乎成了一天主要的蛋白質來源,今天挑選海底雞。早餐後是Medicine Time,依例互相提醒服藥,維他命B群、丹木斯和個人用藥等等,丹木斯不可一日或缺,應付高山症全靠這味,至今情況尚佳。
08:10,背包上肩,外頭陽光普照氣溫仍低,直接戴上厚手套出發,和主人道再見,後天傍晚還要回來,大白狗再見!上坡,到支稜回望山谷,好美的冰河河谷!村裏石塊圍成耕地,農舍牛棚民宿散布其中。十分敬佩在高寒地區生活的人們以及所有的動物與植物,常年與寒冷對抗,那種挑戰與堅毅不是在熱帶與亞熱帶的人們能夠想像的,難怪歷史上北方民族一向勇猛強悍。手指冰冷發痛,原來厚手套冰冷,要靠手指把它弄暖之前,雙手先受不了。麗雲隨身帶了暖包,給我兩個(暖腳用)小包放在掌心才漸漸恢復知覺。我一直在測試自己的禦寒極限,在承受範圍內儘量少穿,羽絨衣與暖包至今備而未用。
4-8 一大堆
高地風大,往北緩升,南方兩座大山增加一座,本來在稜線後方的Kusum Kanguru峰(6367m)現在露面了。溪底迅速攀升,看見溪水旁有些積冰。走過溪畔高而長的土堤,像巨型推土機剷刀兩側刮出的長條土堆,想像從前冰河到達這裏的情形。站在堤頂,聆聽溪水聲,再往外(山)側走幾步,看不見溪流,溪水聲便明顯減小了,印證聲波直線傳遞及繞射在山水這般大尺度時比例明顯減小。農地裏犛牛排遺集中成一大堆,高度約一公尺半,很像電影侏羅紀公園裏恐龍留下的那一堆,麗雲初見難以置信。
十點到Phang村(4480m),只有數間農舍一間Teahouse,比較小且髒,Porter走在前頭,逕自進屋,我們也點杯奶茶休息,Porter吃起早餐來,原來Machherma價格較高,所以Porter到這兒才吃早餐。阿娟向Porter說明,吃飯對維持體力很重要,如有困難宜先討論,萬一此處也停業豈不要餓肚子?這間Teahouse較髒亂,雖然室內溫暖,無意久留。主人家有一靦腆少年,約十一、二歲,阿娟又請吃巧克力。牆上有一張保護生態環境的海報,大照片正是在Gokyo Ri山頂拍攝,環視四周景觀精彩珠峰清楚,快請大家來欣賞預習。
4-9 Gokyo五個湖的成因
左前方是5273峰的東壁,坡長而陡,地圖標示1995年曾發生雪崩。再上陡坡,山徑是全用石塊堆砌而成台階,完全不用水泥,有些石塊雖搖搖晃晃,犛牛也能平穩行走,山徑旁滲出的小泉水全凍成堅冰,岩壁上有不少明顯的擦痕。Ngazumpa冰河末端出現在右前方,冰磧石堆積如山,陡如石壩,是典型的端磧。經過小鐵橋,橋下寒冰覆蓋,凍水激流,這是從Gokyo五個湖溢流出的水,不是冰河融出的水,冰河在兩條巨大的土堤之內,我們走在西側土堤之外。冰河像推土機,直線推過河床,有些土壤會被擠到巨大剷斗的冰河兩邊,留下兩道土堤,土堤又堵塞側邊許多條小支流,形成一連串偃塞湖,Gokyo五個湖便是如此產生的,溢流的小溪與冰河及土堤平行。地圖上看來,昆布冰河兩側也有許多類似的偃塞湖或冰磧湖,但面積小且分布不規則,星羅棋布,未如Gokyo Lake大又排成一串,引人注意。
小鐵橋附近就看得見Gokyo Ri山頂了,但只看到最上端。走在Chadoten峰(5065m)與土堤間的小峽谷,石塊壘壘,不一會兒看到第一湖(First Lake)了,五個湖中最小巧的一個,位在最下游最南方所以最先遇到,湖上有成群水鴨,羽色漂亮,雙雙對對,成群游弋,見我們靠近拍照便游向湖心,在高寒地區竟有大隻水鳥,令人興奮。
Gokyo Ri現蹤,對稱的三角圓錐,遠望未見深刻的起伏與困難地形,地表亦無明顯植披,看來溫潤平易但稍陡。沿著土堤西側往北前進,北風吹拂凍寒刺骨,頭巾頭套紛紛戴上,外套帽子再包上綁緊,禦寒防風裝備雖足夠,眼睛鼻子還露在外頭,嘗試戴口罩護鼻,霧氣會凝結在眼鏡上,且吸氣似乎不足,不太習慣,還是露在外頭吧。頂風走了一段路,2ND Lake到了,Taboche Tso藏語「錯」即湖。第二湖大多了,看來也是冰河侵蝕的遺跡,部份湖面結冰,好美呀!辛苦至此已臻化境,美夢就要實現,寒風中精神抖擻。
4-10 Gokyo
湖畔有小塔,內有銅牌標示地理資訊,休息吃肉乾、花生、巧克力。問Sange湖面冰層厚度,猜約2~3公分,我擲一石,聲音堅實,可能不只。Gokyo Ri越來越近,上山小徑隱約可見,山徑在山頭南方,估計明早上攀登頂前可享有一段無風的溫暖時光。第二湖北方有一片清淺的石灘,上游第三湖的清水自此泊泊流入。地勢平坦,Porter早已跑到前頭,咱們三人間距50m一路縱隊,照例由我墊後。地圖上看來,這五個清澈湖泊,就像珠峰西側的一串水藍珍珠,我們正頂風走向第三湖──Gokyo?Lake。出現了!出現了!湖面大部份結冰,依樣湛藍,揮灑在卓奧友亮白雪峰之下,美極了!美極了!東北方有兩座Lodge,很像世外桃源天上人間,湖中傳來稍有規律的低沈咚咚聲,想了一會兒,推測是水波撞擊湖面堅冰所致。Gokyo Ri也全部露出,看來除爬升陡坡外別無其他障礙。
下午兩點抵達,Sange建議較高處的Lodge,進房就看到滿窗的風景,西望Pharilapche峰(?????m)上陽光閃耀,美麗的Gokyo?Lake占據大部份視野,生平僅見,一切辛苦都值得了。安置妥當進餐廳,偌大的Lodge只剩老闆一人招呼,有38間房90個床位,旺季才會增加人手,點了三碗加雞蛋的麵,蔬菜藏在棉被裏,大概怕被凍壞,送上來卻找不到一絲蛋蹤,老闆說大概是「蛋打得太細了,所以看不到」,鍋裏剩餘的麵與湯再加給你一些吧。此地高寒雞活不了,雞蛋大老遠扛上來全結冰凍壞了,找蛋如找渣自討沒趣。喝過奶茶休息一會兒,上去後面土堤,爬升100m,冰河就在土堤另一側。
4-11 Ngazumpa冰河
Ngazumpa冰河是尼泊爾境內最長的冰河,Nga意為黑,zumpa意為大,自卓奧友峰往南蜿蜒至此,寬約0.8Km,壯觀自是不在話下。無法理解的是冰河表面覆蓋了一層厚厚沙石,難怪末端冰磧石堆積如山,大黑名符其實。沙石源頭何在?為何平均分佈冰河表面? Sange也說不出所以然來。站在土堤上,北方的卓奧友峰,東南方的Cholatse峰、Taboche峰,南方的Thamserku峰和Kargtega峰俱皆雄偉峻峭,大家拍照。特別拍二位Porter的拖鞋,對他們而言,上來土堤小意思嘛,穿拖鞋就踱步上來了。輕鬆下山,向伙伴說明土堤與Gokyo?Lake成因,地理學輔以實際勘察,行萬里路確有必要。
查看指北針,卓奧友峰在正北偏東幾度,晚上北極星將在卓奧友峰左肩(西側)發光了。屋前賞景,夕陽將一抹紅霞灑在雪峰上,慨嘆此景只應天上有,寒冷襲來,牙齒打戰,連忙進屋。老闆開爐升火,餐廳門口那盆其貌不揚的生質能源就一股腦的全倒進爐裏了。晚餐後聊雪人,Sange說雨季Lukla很多水蛭。燒完水就早早休息,交待明天07:30早餐。屋外凍寒,大門早已鎖上,我站在窗前躊躇一會兒,還是不敢出去,隔玻璃凝視北極星,心中知道卓奧友峰在一旁。明日攻頂帶哪些裝備已經商量好,阿娟與麗雲的中背包交給二位Porter,我們只拿手杖登頂,大背包留在房間,下山再整理。
註4-1:冰瀑即冰凍之瀑布(或陡峭的山溪)。冰凍並非瞬間形成,必經成冰階段。氣溫下降快,地面(山壁)及地表下土壤岩石溫度要降至0°C以下較慢,相差數日至數週。冰瀑成冰階段必定有「半水半冰」的現象,即流水與結冰共存,一部分水流走,一部分水在流下的過程中結冰,堆積在原有的冰上。土壤岩石溫度續降,流水漸少積冰漸多,待土壤、岩壁與地下水完全凍結,不再有水滲出,冰瀑才停止增加體積。所以我們所見冰瀑是長時間多量冰之累積,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冰瀑看來都很壯觀,但此等規模之瞬時流(冰)量又與侵蝕地形的現況尺度不符,待其完全融化後應該仍是一條小溪,因其集水區甚小,靠地下水滲出匯成小山溪。集水區較大滲出地下水深度較深的溪流要完全凍結就需更低的氣溫了,結冰期也可能相對較短。同理可知尼加拉瓜瀑布結冰超級壯觀。流動的冰稱為凌,北方大河如黃河結冰是大事,須動員許多水利人員監測,若浮冰被河水沖積或河道徹底凍結,可能堵塞河道,使河水溢流,甚或冰凌直接衝擊堤壩或橋樑。凌害規模往往很大,這是地處亞熱帶的我們難以想像的。長江較南方,未曾聽聞有冰凌。不知冰瀑是否為凌的一種。
註4-2:參閱高中地理教材
http://210.71.56.6/ftproot/socialweb/geography/dixingxue/dixing-index.htm
註4-3:藍色天空主要是由於太陽光線散射的結果。造成散射的粒子是微小的空氣(主要是氮、氧等)分子。波長越短的光,越容易形成散射。由於人眼睛感受不到紫外光,感覺藍色光特別強,所以人眼會看到蔚藍的天空。太陽光包含各顏色的色光而形成「白」光的感覺,其實自然界並沒有「白光」這樣的單色光。我們看著藍天的同時,地球的另一些時區有人正看著朝陽或夕陽,當大部份藍光散射讓我們看到藍天時,那剩下的光偏紅直射入他們的眼裡。所以藍天與偏紅的朝陽夕陽是同一現象,只是在不同位置觀察罷了。若是天空中有許多大於空氣分子的顆粒如塵埃等,則連紅光等其他色光也容易被散射,於是天空就顯得白白的。雨過天青,正因塵埃減少散射也減少,空氣乾淨天空就藍了。
註4-4:越往高處天空真的越藍,大家在高山照片中一定早已發現此現象。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大氣層背後──太空真正的模樣──黑越來越濃,所以海拔越高天空越趨深藍。太空沒有空氣散射反射漫射陽光,所以是黑的。儘管陽光強烈,亮圓盤之外仍是黑的,四面八方星光點點,比最閃耀的夜空還亮,多看Discovery便知。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