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百岳之趣味排行榜

前言

在撰寫「山頭展望分級初探」(以下簡稱前文)之前,其實先有關於本文的一些想法,只是項目較多無法於短期內完成,因此就先研究展望分級,再回頭來寫本文。

數值地形模型(DTM)是描述地形的好幫手,尤其是在電腦世界中更是比傳統紙圖上的等高線易於使用,相關說明請參閱前文。

  利用前述DTM及各百岳之坐標與標高資料,可以計算許多具有特殊意義的數值,在前文所引現代社會數目字管理[1]之精神下,針對台灣百岳提出若干統計與數據比較,因各項目之演算法則或許異想天開,或許純屬好玩,故名為趣味排行榜,僅提供山友參考,如有不妥歡迎指教,但千萬別太認真!限於篇幅,以下只列出前後五名,完整內容詳見,敬請自行下載。

 

排行榜

1.最多百岳之縣市與鄉鎮區

   因稜線常是行政區的天然界線,故將位於交界處之百岳當作共同擁有,因此總數將超過100。按所屬縣市統計後,發現只有宜蘭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高雄市嘉義縣南投縣臺中市苗栗縣新竹縣等十個縣市轄區內有百岳,前五名名單如下:

同理,按所屬鄉鎮區統計後,發現只有宜蘭縣大同鄉、南澳鄉、花蓮縣秀林鄉、卓溪鄉、萬榮鄉、臺東縣金峰鄉、海端鄉、屏東縣泰武鄉、高雄市桃源區、嘉義縣阿里山鄉、南投縣仁愛鄉、信義鄉、臺中市和平區、苗栗縣泰安鄉、新竹縣尖石鄉等15個鄉鎮區內有百岳,前五名名單如下:

但各轄區之面積有大有小,直接比較擁有之百岳數目並不十分公平,因此將面積加入考量,求出其密度,縣市與鄉鎮區之密度前五名分列如下:

2.看到最多百岳 vs 看到最少百岳

   那一座百岳可以看到最多的百岳?原本猜想應該是高度越高與越靠近台灣中部的百岳吧,計算結果如下:

比較意外的是中央尖山位於北一段且比南湖大山稍矮,但卻多了4座,可能是它遮蔽其南方視野吧。而塔關山的展望在登山界素有極高評價,此番倒中箭落馬,只能說印象歸印象,看不到還是看不到。

3.展望最佳 vs 展望最差

   引用前文計算結果,因各展望等級只分成三等,無法分出高下,故只取初始展望等級(V0)所用之可見點百分比,計算結果如下:

由此可知,展望最佳者多位於中央山脈南北兩端,因附近較少3000m 以上的山頭遮蔽,所以不用很高也會有較佳之展望。而後五名多位於群山之中,自然不可能有好的展望。

4.最東 vs 最西 vs 最南 vs 最北

   以各百岳之NE坐標值比較,各取最大及最小值,東、西、南、北四極分別為馬比杉山、北大武山、北大武山、伊澤山,其中北大武山竟然名列最西,實在令人跌破眼鏡。

5.最接近核心 vs 與最遠離核心

   將所有百岳之NE坐標分別取平均,可得其核心位置(266637 2641533),約距干卓萬山東南峰方位角346度、616m 處,再分別計算各百岳與核心之距離,結果如下:本以為中央山脈南段較長,會將核心從中央山脈中心之七彩湖往南拉移,也就是預期落在南三段,但因雪山山脈擁有許多百岳,結果變成當年為完成狼隊百岳而行的干卓萬山彙,真是有些意外。

6.間距最大 vs 間距最小

計算每兩座百岳間之距離,將最大與最小之前五名表列如下:

 

南北兩端距離最遠,因此間距最大之前五名均為北大武山至大霸群峰與喀拉業山,而間距最小之前五名中,玉山與南湖群峰各占兩名,大、小霸尖山名列第一。

7.最合群 vs 最疏離

   把某百岳與其他99座百岳之距離值加總,再取最大、最小值,最小者視為最合群,最大者視為最疏離,得出之結果如下:

最疏離前五名與第5項最遠離核心前五名相同,而最合群前五名與最接近核心前五名亦大同小異,都是位於北三段與干卓萬群峰。

8.最陡峻 vs 最平緩

   若以山頂至各方向地形反轉點(在稜線上即為鞍部)

每隔固定距離之坡度值取平均,即可求出山頭之平均坡度,搭配40m DTM格點資料,程式設計360度全方位以每隔0.1度方位角及每40m 間距計算,得出坡度最大與最小之結果如下:

登山界四大天王之一的 邢天正 先生將台灣高山分門別類,計有五岳、三尖、十峻、十崇、九峨、九障、八秀、十潤、十翠、十巖、七峭、八銳、八瘦、六易、九平、九偏、八小巒、六肩稜等145座名山[2],其中與坡度相關且適於電腦計算者計有十峻、十崇、八秀、十潤、七峭、八銳、八小巒等(十崇與八小巒於下節探討)。

以知名度最高的十峻而言,品田山、新康山、大劍山、玉山東峰、奇萊北峰、玉山南峰、馬博拉斯山、能高南峰、無明山、關山之陡峻排名分別為6101129315264667580,均未進入前五名。七峭中的塔關山、西巒大山、櫧山、卡羅樓山、巴紗拉雲山、義西請馬至山、白石山之陡峻排名分居303342~43(因非百岳,故以介於兩者之排名表示)7581~828397八銳中的火石山、小霸尖山、轆轆山、佳陽山、八通關山、劍南尖山、塔芬山、北稜角之陡峻排名分別為151719202750~516062~63。以上結果顯示差距大於想像,猜想可能是以登山路徑與外形是否陡峻之主觀考量吧。

   至於與坡度平緩較接近者,有八秀與十潤可比,八秀中的閂山、東巒大山、鈴鳴山、向陽山、玉山北峰、郡大山、志佳陽山、桃山之平緩排名分別為1131363850537678。而十潤之海諾南山、雲水山、合歡山、大水窟山、安東軍山、布干山、盧利拉駱山、南玉山、帕托魯山、雪山北峰之平緩排名分居69~1014202834~3540~41599397,一併提供參考。

其中雪山北峰經計算後為最陡峻百岳之第四名,但卻名列十潤,此山位於聖稜線主稜西側100多公尺,印象中從主稜線叉路口不消十分鐘即輕鬆登頂,若以登山路徑是否平緩考量,確實十分平緩,但從地形觀之,其西側受大安溪上游雪山溪劇烈的向源侵蝕作用,造成接近垂直的斷崖景觀,因此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面貌。 

 

9.最寬廣 vs 最狹小

     在邢老的定義中,十崇是指「山高而大,有高低起伏,頂部寬闊,坡度和緩,有敦厚詳和之氣勢。」,通常解讀為基盤廣闊之意,若轉成可供電腦計算的演算法則,也就是體積龐大的意思,可參考前項平均坡度之法,求出每隔0.1度方位角及每40m 間距之扇形小區塊體積,加總後即為此山頭之總體積,再予以排序,結果如下:

與邢老之十崇相比,北合歡山、東郡大山、大雪山、馬西山、奇萊南峰、南湖北山、卑南主山、三叉山、太魯閣大山、內嶺爾山之寬廣排名分別為7324449506579849091

  至於與山頭狹小較接近者,有邢老所訂之八小巒可比,石門山、烏可冬克山、僕落西擴山、巴巴山、耶巴奧山、甘薯峰、新仙山、雪山東峰之狹小排名分別為712~1313~142832~336574~7581

  

結語

  傳說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在浴缸裡破解皇冠是否為純金的難題,而我剛好也在淋浴的時候突然想到可以探究這個題目,或許在比較輕鬆的時候,反而能有意想不到的靈感。

當然這不是一篇嚴謹的學術論文,只純粹以各百岳的位置與地形資料計算,難免失之偏頗,得出的結果也許不具特別的意義,但名之為趣味,應該不致於文不對題如果讀者也有一些想法可由數學方式客觀計算、比較排名,還請不吝賜教

 

 

陳建志  102.8.22 初稿  jgchen6@gmail.com

 

 

 

1歷史學家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這部著作中以其大歷史觀概念,指出中國數千年來發生的問題,都是缺少了現代社會發展下一些關鍵元素,他把這些統稱為「缺少數目字上管理」。詳見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5%A4%A7%E6%AD%B7%E5%8F%B2

2:以下節錄自「台灣山岳導覽入門篇」

http://pcchen.com/friend/shieh/L00Kao_shan_talk.htm

十峻:「山形險峻,岩壁孤挺,坡度極陡,斷崖一瀉千里,目標名顯。」

十崇:「山高而大,有高低起伏,頂部寬闊,坡度和緩,有敦厚詳和之氣勢。」

八秀:「山容秀麗,坡度和緩,淺竹如茵,無巨石叢林者。」

十潤:「山容潤澤,山勢柔和,坡度緩和,不須爬岩者。」

七峭:「山勢峭拔,坡度陡急,多佈散石,多垂崖壁。」

八銳:「山峰尖銳,多崖壁,多峻坡。」

八小巒:「山頂矮小,坡勢緩和,容易攀登,可順路兼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cku_ob_blog 的頭像
    ncku_ob_blog

    成大山協OB&成大登山薪傳協會

    ncku_ob_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