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圖說故事之51――徐志摩的詩與創作歌曲(二)

 

Chao-Ling Wang、豆豆、石銘堂、邱琦瑛、高爺  聯合創作 / 105,08,04

摘錄自成大山協OB Facebook

Emma ShihYang Terence、張智興、Chelsea Hsu和其他48人說讚

本文與〈看圖說故事之52――徐志摩的詩與創作歌曲(三)〉原為同一篇,因文長,分為兩篇

高爺  兩週前,我貼了五首徐志摩的詩,與用這些詩創作的六首歌曲,都是大眾最熟悉的,引起OB熱烈討論,帶出大詩人豐富的情史與諸多韻事相關詩文、人物、故事與歷史十分豐富,堪稱一部「徐學」

  過去我在這領域沒有深入瞭解,趁此機會補修一下,連日翻查,又找出14首徐志摩的詩曾經創作為21首歌曲,有流行歌曲,也有合唱曲

  目前已知譜成歌曲的徐志摩詩有19首,有些詩譜成兩首甚至三首歌曲,共有27首歌曲,流傳很廣、深受歡迎的也很多。這數目相當驚人,中國歷朝歷代的詩人與詞人都沒這般超高記錄,而且應該還會繼續增加。(

  我盡力找出歌曲創作的年代第一個高峰期出現在民國六十~七十,以流行歌曲為主,第二個高峰期出現在最近十餘,以合唱曲為主

作曲者絕大部分是臺灣音樂人,包含香港與民國38年之前的民音樂人,身分、年齡與背景都很多元,包括李達濤、古月、韓正皓、陳秋霞、羅大佑、鄭華娟、張志亞、李泰祥、冉天豪、張世豪、周鑫泉、黃友棣、趙元任等等,有些並非音樂科系畢業,(創作時)充滿熱情的年輕人居多

  大陸音樂人作品目前找到的還不多,皆是音樂專業,也許現階段資訊仍非完全通暢,某些作品還未出現在(臺灣的)網路上,希望陸續能看到更多音樂創作

  民國初年的文人、文學、社會發展,文化豐厚超過今人想像,而且土地遼闊,人才輩出,那個時代對現代的影響鉅大。民國8889年間,兩岸觀眾一起欣賞雙邊共同製作的《人間四月天》電視劇集,讚嘆人物文采如何豐盛,感情故事如何精彩之時,絕大多數人尚不明白,五十年來,臺灣音樂人已經默默的耕耘出一大片以徐志摩詩譜歌的肥美田園

  至於為何徐志摩詩作創作歌曲,兩岸作品數量會出現這般極不成比例的現象,類似數學的反比大陸土地那麼大、人口那麼多,作品卻如此之少,臺灣土地那麼小、人口那麼少,作品卻如此之多這現象相當驚人,十分耐人尋味,當然與社會、歷史及文化都有密切關係

  七十年來臺灣相對自由民主,安定繁榮,傳承並復興中華文化,社會自行發展流行文化,創造積累甚多,有目共睹

  中國赤化之後,前卅年政治運動不斷,清算鬥爭,倒行逆施,文化大破壞,連徐墓也被毀,嚴重錯誤萬劫不復,瘋狂歷史銘刻在徐墓上,永難恢復。這一大段狂亂傷痛、難以面對的過去,至今未敢公開完整資訊,遑論公開道歉、賠償、立碑、設紀念館,公平正義還很遙遠

  臺灣流行音樂創作最旺盛的年代,大陸繳了白卷,因果明顯,令人喟嘆!如今大陸活力恢復,情況改善,期盼未來有更多更精彩的表現

image001.jpg - 好書好文介紹

高爺  7.你去 / 徐志摩

你去  我也走  我們在此分手

你上那一條大路  你放心走

你看那街燈一直亮到天邊

你只消跟從這光明的直線

你先走  我站在此地望著你

放輕些腳步  別教灰上揚起

我要認清你遠去的身影

直到距離使我認你不分明

再不然  我就叫響你的名字

不斷的提醒你  有我在這裡

為消解荒街與深晚的荒涼

目送你歸去

  我自有主張

你不必為我憂慮  你走大路

我進這條小巷  你看那株樹

高抵著天  我走到那邊轉彎

再過去是一片荒野的凌亂

在深潭  有淺窪  半亮著止水

在夜芒中像是紛披的眼淚

有亂石  有鉤刺脛踝的蔓草

在守候過路人疏神時絆倒

但你不必焦心  我有的是膽

凶險的途程不能使我心寒

等你走遠  我就大步的向前

這荒野有的是夜露的清鮮

也不愁愁雲深裏  但求風動

雲海裡便波湧星斗的流汞

更何況永遠照徹我的心底

有那顆不夜的明珠  我愛──你

  此詩原為民國207月給林徽因的信裏附的一首詩,後載於同年105日《詩刊》第3期。

高爺  〈你去,我也走〉

作曲:廼瓏  作詞:徐志摩/夏丹  原唱:夏丹

創作年代:民國57年  美亞唱片/星月爭輝專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OxL6jQIcgg

你去  我也走  我們在此分手

你走你的道路  我有我的追求

你去  我也走  我們在此分手

你進那條小巷  何嘗為我担憂

我有我的追求  那怕高山深溝

擋不住我向前進  我絕不再回頭

你去  我也走  我們在此分手

你走你的道路  我有我的追求

我有我的追求  那怕高山深溝

擋不住我向前進  我絕不再回頭

你去  我也走  我們在此分手

你走你的道路  我有我的追求

image002.jpg - 好書好文介紹

高爺  8.梅雪爭春 / 徐志摩

南方新年裡有一天下大雪

我到靈峰去探春梅的消息

殘落的梅萼瓣瓣在雪裡醃

我笑說這顏色還欠三分艷

命運說你趕花朝節前回京

我替你備下真鮮艷的春景

白的還是那冷翩翩的飛雪

但梅花是十三齡童的熱血

  民國1415年間,中國發生了「五卅慘案」與「三一八慘案」。北洋政府段祺瑞使無辜生靈塗炭,引起徐志摩的憤慨和悲切。為紀念「三一八」,他寫下這首〈梅雪爭春〉,隱喻了一個十三歲的兒童慘遭殺害的事件,記錄北洋軍閥屠戮無辜平民的罪行。

  詩中「梅雪爭春」引自南宋詩人盧梅坡的七言絕句〈梅雪〉,原詩為「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詩中的「靈峰」為杭州郊外的一座山丘,是探梅的絕佳去處。詩中的「花朝」即花朝節。

  此詩寫於民國153月底,發表於同41《晨報副刊·詩鐫》第一期。

高爺  梅雪爭春

作曲:張志亞  詩:徐志摩  唱:包美聖

創作年代:民國69  新格唱片/包美聖之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LCwZkqEvxw

演唱:徐曉菁/楊芳儀  民國70  新格唱片/重唱專輯 B面第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Cd9raBpVB0

梅雪爭春  演唱:南方二重唱  民國77年(初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YQ0A4eBmgU

  大、小南方二人皆來自臺灣南部,民國七十年代校園民歌最盛之時,各自到臺北讀實踐家專,參加比賽,進入西餐廳演唱,逐漸成名。第一首合作的曲子,便是梅雪爭春,第一句開頭兩字便是「南方」。後來出唱片,取名南方二重唱,亦自有天意。

image003.jpg - 好書好文介紹

高爺  9.月下雷峰塔影 / 徐志摩

我送你一個雷峰塔影

滿天稠密的黑雲與白雲

我送你一個雷峰塔頂

明月瀉影在眠熟的波心

深深的黑夜  依依的塔影

團團的月彩  纖纖的波鱗

假如你我盪一支無遮的小艇

假如你我創一個完全的夢境

  此詩寫於民國12926。徐志摩在《西湖記》中說:「三潭印月,我不愛什麼九曲,也不愛什麼三潭,我愛在月光下看雷峰靜極了的影子,我見了那個,便不要性命。」

 徐志摩這段激情的話,自然是詩人話。然而正是詩人話,月下雷峰靜影所具有的夢幻效果就可想而知,雖然其中更必然滲透了詩人隱秘的審美觀。

  此詩寫完整整一年之後民國13925下午,塔基幾乎被挖空的雷峰塔突然全部崩塌。今日之新雷峰塔是200210月建成,在舊雷峰塔的原址之上,所以詩人寫這詩時,看到的雷峰塔景象如上方照片。

  詩名值得探討一下,記得從前讀到的都是〈月下雷峰塔影〉,奇怪這幾天在網路看到的大多是〈月下雷峰影片〉,有些是〈月下雷峰〉,還有些是〈月下雷峰影子〉,兩岸網站皆然,明顯不合理,詩中從頭到尾談的明明是「雷峰塔影」,且全詩沒有一個「片」字,當時哪來的「影片」呢?雷峰是平緩山丘何來「影子」?夜間不論遠觀雷峰或登臨雷峰「月下雷峰」沒有標的一片土丘,如何能引人入勝

  當時雷峰塔約廿〜卅公尺高,想要看到塔影,定得走上雷峰,站在雷峰塔附近,月亮的另一邊,才能看見月光照射出塔的陰影,投射在地面上,若時間長一點,還能看到月亮西移導致塔影移動,這與白天看到太陽的陰影道理相同,但月光柔和,氣氛神秘,引人遐思,想像無限

  西湖確實有座著名又傳奇的雷峰塔(相傳白蛇娘娘為了許仙,和法海和尚鬥法,水淹金山寺,最後失敗,被法海壓在雷峰塔底下。)詩人月下散步,看到塔影,浪漫一發不可收拾

  民國70年新格唱片發行的《施孝榮專輯》(編號TS-036),A面第5首印的是〈月下雷峰影片〉,有可能是錯誤源頭,後來以訛傳訛,沒去讀詩集,只看Youtube音樂專輯的印刷,加上網路上東抄西抄,便成今日樣貌。如此推論是否正確?尚請先進指正。

高爺  〈月下雷峰塔影〉 〈月下雷峰影片〉錯誤

作曲:鄭華娟  詩:徐志摩  唱:施孝榮

創作年代:民國70  新格唱片/施孝榮專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Do0kwsw0l4

image004.jpg - 好書好文介紹

高爺  10.雪花的快樂 /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裡瀟灑

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

飛揚  飛揚  飛揚

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淒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悵

飛揚  飛揚  飛揚

你看  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裡娟娟的飛舞

認明了那清幽的住處

等著她來花園裡探望

飛揚  飛揚  飛揚

  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時我憑借我的身輕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  消溶  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此詩寫於民國131230,發表於14117《現代評論》第一卷第6期。

*亦作凝凝的。

高爺  〈雪花的快樂〉

作曲:張志亞  詩:徐志摩  唱:王海玲

創作年代:民國94  金韻獎第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eHVrrgOkeg

image005.jpg - 好書好文介紹

高爺  11.去罷 / 徐志摩

去罷  人間  去罷

我獨立在高山的峰上

去罷  人間  去罷

我面對著無極的穹蒼

去罷  青年  去罷

與幽谷的香草同埋

去罷  青年  去罷

悲哀付與暮天的群鴉

去罷  夢鄉  去罷

我把幻景的玉杯摔碎

去罷  夢鄉  去罷

我笑受山風與海濤之賀

去罷  種種  去罷

當前有插天的高峰

去罷  一切  去罷

當前有無窮的無窮

  此詩寫於民國13520,原題為詩一首,發表於同年617日《晨報副刊》,署名徐志摩。

高爺  去罷

作曲:李泰祥  詩:徐志摩  唱:齊豫

創作年代:民國72  滾石唱片/有一個人專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2s_KRAV39o

image006.jpg - 好書好文介紹

高爺  12.渺小 / 徐志摩

我仰望群山的蒼老

他們不說一句話

陽光渺出我的渺

小草在我的腳下

我一人停在路隅

傾聽空谷的松籟

青天裡有白雲盤踞

轉眼間忽又不在

  此詩寫於民國191230

高爺  〈渺小〉

作曲:黃麗星/李泰祥  詩:徐志摩  唱:齊豫

創作年代:民國73  滾石唱片/有一個人專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EhGmjqOoxA

  〈渺小〉

演唱:張雨生

出版年代:民國77  滾石唱片/天天想你專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XxejRBb1UM

演唱:姜琪航(安徽省)

湖南電視臺/中國新聲代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OpeN0yYBRc

邱琦瑛  好聽~

image008.jpg - 好書好文介紹

高爺  13.別擰我,疼 / 徐志摩

「別擰我,疼。」

你說,微鎖著眉心。

那「疼」,一個精圓的半吐,

在舌尖上溜──轉。

一雙眼也在說話,

睛光裏漾起  心泉的祕密。

夢  灑開了  輕紗的網。

「你在那裏?」

「讓我們死」,你說。

  此詩發表於民國20105《詩刊》第3期。

高爺  〈別擰我,疼〉

曲:李泰祥  詩:徐志摩  鋼琴:李泰祥  原唱:齊豫

創作年代:民國73  滾石唱片/有一個人專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kmwuttZx50

石銘堂  上圖中有列出徐志摩與凌淑華有曖昧關係,不知有否詩文描述?

高爺  〈徐志摩與凌淑華不為人知的戀情〉

http://www.timetw.com/49460.html

Chelsea Hsu  忽然覺得他是個多情的人。

高爺  怎會「忽然」呢?

  徐大詩人最多情,史不絕書,人盡皆知啊!

高爺  上面這張愛情關係圖上的人物,大多是當時的名流,圈子較小,所以許多人互相都認識,或者有關係。

豆豆  關係圖中徐志摩跟林長民應是朋友關係才對。凌叔華後來嫁給陳西瀅,徐志摩跟陸小曼結婚是梁啟超證婚的,關係圖可以再更複雜一點。

高爺  豆豆正確。

  民國9年春天,林長民原任段琪瑞內閣司法部長,奉派為「中國國際聯盟同志會」駐歐代表,攜女兒林徽因赴倫敦。

  當時林長民44歲,林小姐芳齡16,書香門第養就高雅氣質,既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又受到西方文化的薰陶,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在愛丁堡大學讀書。

  同年10月,24歲的徐志摩來到劍橋大學,年輕氣盛,倜儻風流,渾身充溢才子之氣。

半年後,在國際聯盟協會的演講會上,徐志摩認識了林長民。這天徐志摩做主席,林長民演講,此後林與徐便成為莫逆之交。

  林徽因則是在徐初次與英國作家狄更生的會見中認識徐志摩的,一個是才華橫溢的英俊青年,一個是貌若嬋娟、才思飄逸的女孩,兩人相見恨晚。

https://read01.com/Dz87RB.html

高爺  張幼儀是政界風雲人物、中國民主社會黨領袖君勵的妹妹,後來有段時期在民社黨管理財務。

image010.jpg - 好書好文介紹

高爺  林長民有個堂弟林覺民,也就是林徽因的堂叔,宣統3年(1911年)427陰曆329),革命黨在廣州黃花崗(第十次)起義,日本慶應大學哲學科學生林覺民壯烈犧牲,成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寫的〈與妻訣別書〉許多人讀過。

  此後林長民投身革命活動,以福建代表參加在南京舉行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會議。

  孫中山當選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林長民任內務部參事,並參加《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起草。

高爺  林徽因是林長民繼室何雪媛所生長女,林長民的妾程桂林所生次子林恆(比徽因小一歲),抗戰時棄讀清華大學,報考空軍航空學校,為第十期學員。

  民國303月,林恆在成都上空迎戰日本空軍,座機被擊落雙流機場附近,當場陣亡,追贈中尉。

  民國37年,徽因寫了一首詩〈哭三弟恆——三十年空戰陣亡〉。

Chao-Ling Wang  徐與林長民當時以男女關係玩通信遊戲,有人據此認為他們搞曖昧,我認為是鬧著玩。

  至於凌淑華,我覺得她對徐是有好感,又看不慣徽處處留情裝無辜,所以會有後續那些動作。

高爺  昭鈴有權威看法史家口吻

  林與徐兩個男人,相差廿歲一個世代,還能玩通信遊戲?我太驚訝了!

Chao-Ling Wang  林長民跟徐志摩算同輩文友,所以一開始,徽叫徐是叫「叔叔」的。

Chao-Ling Wang  徐大徽不到十歲吧!

高爺  徐大徽八歲,我上面有寫。

高爺  原來不是空穴來風。

〈林徽因父親林長民寫給徐志摩的一封情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c3c44901015b3q.html

Chao-Ling Wang  凌淑華跟陳西瀅這對夫妻也玩這種角色扮演哪!好像是有夫之妻愛上別人等等之類的

高爺  腦袋快裝不下了!

 這些人不是很忙嗎?怎有那麼多空閒呢?

邱琦瑛  心靈需要刺激,不然哪來的靈感啊……

image012.jpg - 好書好文介紹

高爺  14.戀愛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 徐志摩

戀愛他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他來的時候我還不曾出世

太陽為我照上了二十幾個年頭

我只是個孩子  認不識半點愁

忽然有一天我又愛又恨那一天

我心坎裏癢齊齊的有些不連牽

那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的上當

有人說是受傷  你摸摸我的胸膛

他來的時候我還不曾出世

戀愛他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這來我變了  一隻沒籠頭的馬

跑遍了荒涼的人生的曠野

又像那古時間獻璞玉的楚人

手指著心窩  說這裡面有真有真

你不信時  一刀拉破我的心頭肉

看那血淋淋的一掬是玉不是玉

  那無情的宰割  我的靈魂

是誰逼迫我發最後的疑問

疑問  這回我自己幸喜我的夢醒

上帝  我沒有病  再不來對你呻吟

我再不想成仙  蓬萊不是我的分

我只要這地面  情願安分的做人

從此再不問戀愛是什麼一回事

反正他來的時候我還不曾出世

  此詩寫於民國17年,發表時間和報刊不詳。

高爺  〈戀愛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作曲:劉崑義  作詞:徐志摩/??  唱:楊淑慧/莊惠琦/樊士珍/陳雅彥

創作年代:民國73  金韻獎第5A面第2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6dEx92vh7o

戀愛他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他來的時候我還不曾出世

太陽為我照上了二十幾個年頭

我只是個孩子  認不識半點愁

忽然有一天  我又愛又恨那一天

我心坎裏癢齊齊的有些不連牽

那是我這輩子第一次上當

有人說是受傷

你摸摸我的胸膛

高爺  上面這張照片是墓碑旁的〈遷墓記〉石碑,書刻正規,值得敘述。

「清光緒二十二年某月某日某時生,

民國二十年某月某日某時卒於山東某地,次年歸葬浙江某地,

1983年地方政府遷葬另地,誌其梗概。」

1.全部使用正體字,祖宗傳下,典雅正式,六書規矩,這才正派,像個樣子。

2.所有年號正確,朝代興替,年號清楚,沒有遮蓋,沒有掩飾,是甚麼就是甚麼。

3.這篇〈遷墓記〉跳過遷墓原因,隱而不說,避而不談,無法面對。大詩人身後竟遭此劫,文明淪喪,文化浩劫,引為國恥。詳如〈徐志摩的詩與創作歌曲(三)〉所述

高爺  「陳從周題,蔣啟霆書,王運天刻。」

  這三人都大有來頭。

  陳從周是同濟大學建築系教授,中國著名的古建築、古園林專家,散文家。師從張大千,攻山水人物花卉。夫人蔣亭是徐志摩表妹,陳從周是徐志摩表妹夫,得悉志摩軼事,並有大量原始資料。

  民國388月,陳從周在滬西聖約翰大學隨月樓畫室出版了他編訂的《徐志摩年譜》,序文由趙景深作,為當今研究徐志摩和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寶貴資料,重修徐墓亦由他設計。

  蔣啟霆,亦是中國著名的古建築、古園林專家,與陳從周先生聯合著書甚多。

  王運天,曾任上海博物館書畫出版部主任,章草大家王蘧常弟子。收藏有王蘧常手札、書法作品等。

https://read01.com/JymyRd.html

 

註︰

  〈中國文學與現代流行音樂的因緣際會〉文末「中國文學作品應用在國語(流行)歌曲一覽表雖然錯漏項目非常多,至少列出鄭愁予詩創作的歌曲27首,余光中詩創作的歌曲13,實際上應不止此數。一覽表中徐志摩詩創作的歌曲僅僅列出5首,明顯偏少,缺漏很多。

  作者認真寫作,也許年紀較輕,未曾經歷民國六十~七十年校園民歌風起雲湧的年代,錯過那場精彩盛會。

http://chincenter.fg.tp.edu.tw/cerc/epaper/38_epaper/05.doc

  歌曲數目容易統計受歡迎程度則難以計量比較。若以知名度而言徐志摩詩創作的歌曲在華語音樂中,流傳還是最廣泛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cku_ob_blog 的頭像
    ncku_ob_blog

    成大山協OB&成大登山薪傳協會

    ncku_ob_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