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烘爐地山五路會師籌辦過程紀要補遺及建議   2013/08/18

 

張黑(張漢儀,73級機械/山羊)                                 下載網址

 

成大山協烘爐地山五路會師已在201362930日成功舉辦,總指揮HS(黃恆盛,72級電機/野狼)所著「烘爐地山會師_總指揮HS感言」及高爺(高紹陞,6 9級水利/北極星)在其「烘爐地山五路師與線之點點滴滴」一文中,將發想、籌辦及舉辦過程之敘述鉅細靡遺,不需我再多加置喙。僅以本人參與籌辦及參加活動之感想及在其他面向另行補遺,並將籌辦及舉辦過程之特點及建議,提供拙見,以供爾後類似活動的籌辦者參考:

 

一、     會師活動

 

登山會師活動總有一股魔力和挑戰性,吸引著每個喜愛登山伙伴的心。從會師的時、地往前逆推行程,從不同時間、地點出發,且每條路線都要能順利準時到達會師地點,需要事先縝密的規劃和投入,因為若某條路線因故無法準時到達,甚或發生事故會師活動不但宣告失敗,也將會舉辦單位造成嚴重打擊。

 

話說成大山協第一次高山會師活動是在1980年七月初的雪山六路會師,那時我正在接受大〝烤〞的時刻。次(1981)年七月初的秀姑巒山五路會師舉辦時,我已進入山協超過8個月,已是山協幹部的一員但因考上成大那年夏天,並未到成功嶺唱軍歌,延至大一結束後的七月初,與清華大學等部分大學的同屆學生及專科生等到成功嶺數50多個饅頭。因而再次無法參與會師活動,但成功嶺報到前仍第一次擔任領隊與任嚮導的老祥(邱志祥,70級建築/小熊)合作帶領14人隊伍完成向陽三叉蛋形池活動。山協在此時完登百岳在盆駒山完成,整個山協活動參與熱絡、幹部充滿自信,一片欣欣向榮,並已開始籌辦中央山脈大縱走。不料當年10月底山協竟發生第一次嚴重山難──謝景銘三叉山事件。山協遭受嚴重挫折,並被學校禁山到次年春假前;春假大山活動參加者需要家長親簽同意書,除秀尖八大路線登了三座百岳外,其餘六條路線均因大雨鎩羽而歸,可說是雪上加霜。我在1983年年初(71學年下學期)接任社長時,校內登山活動仍處於低靡狀態,第一要務是找回大家登山的熱情。這學期在五月份會慶活動舉辦首次大凍山六路會師,有多位畢業OB回來參加、鼓勵;並籌辦於學期末(1983年七月初)再次舉辦雪山六路會師,由副會長

72-07_雪山會師-03.jpg - 侯穎聰紀念相簿

 

陳俊(73級交管/野狼)擔任總指揮,參加人數近百人(含多位OB),各路線均能按照計劃進行(預備日都沒用),準時到達山頂會師。此次活動可謂精銳盡出,對重新凝聚山協向心力及熱情,可稱效果巨大。(但因次學年度山協的經營政策方向有重大轉折,以致每學期平均出刊兩期的「山協通訊」,在後兩任會長任內未曾出刊過,使得這段會師活動記錄及其任內的會務會議記錄、活動內容等均付諸闕如,實為可惜及遺憾。)

 

二、     濫觴

 

烘爐地山的第一次登臨是五年前,小兒子晟睿國小畢業前夕(20086月初),全家人要陪他去登玉山主北峰的行前訓練之一。那時櫻花陵園尚在施工中,當天天氣還不錯,展望良好,不過整個山區好像只有我們一家四個人。其後擔任宜蘭縣榮指會(註一)會長,有次負責籌辦中小企業處賴杉桂處長應允參加,與台北市榮指會合辦「桶后步道上登烘爐地山」活動(後因林道坍塌而改為礁溪聖母山莊國家步道活動)及後來宜蘭國際同濟會如要舉辦攀登高山活動的行前訓練,我都將此山的登臨(主線行程)作為行前訓練之一,因此也對烘爐地山週遭山況就更加熟稔。

 

(2012)8月同屆(73)建築系同學蔡采崴(註二)從德國返台,先去參加8/12關西外鳥嘴山的OB活動,她沒有去登山,倒是參加了傍晚由當時甫加入野狼隊的新進隊員小岩(顏莉純,75級外文)作東,在關西天主堂旁邊的福臨飯店品嘗客家菜。後搭老祥的車回台北的路上,始有到宜蘭登山遊之議。老祥打電話告知我,當時就約定好8/25(週六)去登烘爐地山,老祥也曾約詢高爺、葉明軒(73級建築/北極星)、朱正中(72級化學/山羊)、林麗雲(72級歷史/山鷹)等共襄盛舉,只有高爺應允參加。後因受天秤颱風影響,經與老祥聯繫後決定延後一天,週日再行登臨。

 

當一行四人抵達這個擁有一等三角點的山頂,我向他們三位介紹國道五號蜿蜒在蘭陽平原上的位置,何處是宜蘭市?羅東鎮位於何處?宜蘭河、冬山河在何處與蘭陽溪匯流進入太平洋?我家是在哪棟大樓?而身處於雪山山脈主脊稜線上,少不了一一指出主脊、分稜上的山頭。說著、說著,我就和高爺提到此處有多條路徑(包含桶后林道經鳥嘴尖、姑婆寮山支稜)均可通達此山頂,是個舉辦登山會師活動的極佳地點。記得當時我還說:這裡有顆一等三角點,三角仔(三角點,陳昌雄,70級冶材/野狼)一定會來參加,屆時南部OB可請他來號召、約集,無奈今年他因腳傷,一直到最後才決定參加主線。因為當時沒想到會有這麼多OB參加,因此只向高爺提出東西南北向的四條路線,除櫻花陵園主線(東線)、三角崙山線(北線)行程如會師當天行程外,D-1日大礁溪山線(南線)原建議宿營於縣界鞍部,桶后越嶺線(西線,原為桶後林道線,為與官方名稱統一及與溯溪線相區隔而改為此名稱。)則宿營於桶后林道盡頭,這就是高爺繕寫會師活動計畫草案的基礎。當天下山途中,天空下起雨來,回到櫻花陵園換裝後,直赴員山雷公埤冷泉碳烤,品嚐招牌菜台灣鯛魚燒烤。當場我還建議這個有10桌左右的埤邊餐廳可作為慶功宴場所,不過還好很早就決定改在有小舞台、音響設備的海手棠餐廳,否則會師結束,就要分兩批吃飯囉。當天高爺興致一來,破例喝了23杯啤酒,雖然不是酒醉後續參訪員山日軍神風特攻隊零式戰鬥機機堡及宜蘭縣史館、縣政府、縣議會建築群時,他一直面紅耳赤昏昏欲睡,直到晚餐前才恢復。(會師活動當天下抵櫻花陵園,我招呼大家集合要拍團體照,當大家排好基本隊形正在微調時,我卻驚覺高爺怎不見人影,正要尋找時,才發現他落在最後面,和幾位拍照玩耍的年輕OB一起,正由階梯慢步而下。原來他在山頂,可能是太高興,喝了幾口水果啤酒,又開始有點暈了)

 

那時原本約好次週日(9/2)原班人馬再一起去走頭城草嶺灣坑頭山,那天采崴因故無法出行,倒是內人黃凱莉、老祥的三姐及因新康行取消而能前來的林麗雲學姐一起同行。在登山路途中,烘爐地山四路會師計畫一直是重要話題,當時我向高爺建議邀請HS(黃恆盛,72級電機/野狼)學長擔任〝總指揮〞,高爺、老祥也深表贊同。推薦HS擔任此重任的原因,除高爺所著「烘爐地山五路會師與主線之點點滴滴」中所述外,他在國立台北科技大學任教,會師活動開始時,學期剛結束,在此之前的時間比較能掌控,且一些雜事務能由其搞定,事後證明確是如此。(如:今年五月底高爺從玉山下來,就到雲林中科虎尾園區出差,櫻花陵園線的規畫書遲了幾天,就曾遭到抱怨,也差點讓籌備工作開天窗。)烘爐地山四路會師計畫於焉成型,就待高爺將其文字書面化。3天後就有很多人收到高爺草擬的「烘爐地山四路會師計畫草案」及敦聘HS出任總指揮的訊息。

 

三、     籌備委員會制

 

20121014日在OB每月例行爬山時,召開第一次籌備會議,會議中其實因認知的不同及資訊的落差,因此雖然決定聽從李老師建議,配合在校生的學校行事曆,決定會師日期(D)訂為2013630(週日),但山頂會師時間:上午10:30~下午03:30,視實際探山情況而定。因此《烘爐地山四路會師計畫C版》各路線行程,因會師時間尚須視實際探山情況而定,暫以AB兩方案並列之情形。為避免因看法不同,而在決定方案時可能不同調,但畢竟還是要作成決定。因此當時老祥學長提出組成「籌備委員會」,由常參加OB登山活動並考量嚮導隊人數及畢業級數的分佈盡量平衡,通過任命7位籌備委員(2位候補委員,主任委員仍HS學長,副主委由我)組成,參與討論與決策。如此類似「內閣制」的籌備委員會成為籌備工作的最高決策機關,若有不同意見的方案可透過適當的論、說服,最終可透過表決的〝民主會議〞的機制來達成最佳決議。若只依循〝行政會議〞方式的決定,可能失之偏頗或未能集思廣益之憾。各路線之領、嚮及總指揮與各幹事的行政系統,依籌備委員會的決議為依歸,仍以行政會議方式為之。後來的幾次的籌備會議隨著探山結果日益明朗,未曾動用表決就都能達成共識及決定,運作結果證明,如此的決策設計既先進又有效率

 

四、     路線組織

 

我們以前的登山活動組織有領隊、嚮導的編制,有時增加負責記錄的人員。在我當砲兵預官時,曾被營長調到營部擔任後勤官負責參四業務其中包含部隊移防外島的先遣、接收裝備的任務,對於作為一個基本戰術單位的營部運作頗為瞭解。因此第一次籌備會議時,我就提出:領隊為各路線的首領,主要負責參加人員募集及確定的參一組織作業;記錄人員除要收集各路線既有行程紀錄及負責記錄實際行程的參二情報作業;嚮導是負責登山行止之決定者,類同參三作戰業務;增設副領隊兼總務,挑選畢業級數與領隊有所差距、較年輕的OB擔任,除輔弼領隊、幫忙招攬隊員,並實際負責參四後勤作業。(就如軍隊演習時,副營長要指揮營部連的伙房班埋鍋造飯,並能及時將便當送達各連隊是最重要的任務。)此建議很快就獲得大家的認可,並依此架構挑選、約詢適當人選來擔任。

 

五、     報名作業

 

(2013)326日 晚上第二次籌備會議,決議確認活動計畫書,發行0版,於成大山協OB部落格上正式公告後,朱正中(72級化學/山羊)設計了一個報名表格供報名者填寫,並可彙編成冊。因未依各路線作成分門別類的基礎,因此須另行人工作業,且對第一次使用本報名系統者難免陌生、不明就裡,因此有多人的報名結果有互相衝突或參加某路線卻填寫錯誤的共乘集合時間等,以致須另行再逐一確認。若有更改路線等修改報名作業也常令人在比對上大傷腦筋。建議爾後有大型活動報名時,在報名首頁就依各路線來分流,再依各路線特性分別選填資料;彙總時也依各路線分別處理,由各路線領隊確實掌控參加人員之上述參一組織作業,困難路線也要瞭解其經驗、體力等是否能勝任?若有不能勝任之慮時,負責勸退並將其轉到其他路線。彙總表以姓名為Key(綽號單獨設欄位),相同姓名排列在一起,以便輕鬆比對異動情況。以上在網路免費系統是否可行?請正中學長、江立凡(91級工科/山羊)及其他網路高手的OB幫忙解決,爾後若再舉辦大型活動,報名作業可以更順暢、清朗。

 

六、     主線人數眾多的分組作業

 

櫻花陵園線這條主線,人數超過130人以上,是否參加步道健行、是否參加晚餐與晚會、露營或住民宿、營帳需求、誰開車、誰需要接駁等繁雜事務,均幸賴副領隊陳建志(79級測量/野狼)才得以圓滿搞定。隊員要分小隊的原則,高爺決定以畢業級數來區分時,我曾寫E-mail給高爺,建議如下:「小隊人員的分配,不宜以畢業級數區分,而應以能統一行動者為宜。如:住在民宿者,使其成12個小隊。即使他們不在營地,自成指揮系統,若要調控或獲知狀況,只需12通電話就搞定。各段畢業級數的OB應以〝指導員〞或〝輔導員〞之職稱,輔助領隊對各段可能較熟悉的OB擔任溝通橋樑(不宜有指揮權)。」若各小隊均由資深OB擔任小隊長,搭配年輕OB擔任副小隊長,如此也能有垂直交流之綜效。而另選各段畢業級數的OB擔任〝指導員〞或〝輔導員〞,分派在各小隊中以作為溝通橋樑。以上建議可能因高爺已口頭約詢各段OB之一擔任小隊長,不便再行更換,且依我建議編排要花費很多心思才能有效益,因此並未採用。不過我還是在此提出來,以供爾後類似活動舉辦分組的參考方式。

 

七、     慶功宴程序和內容

 

下山慶功是去年8/26登烘爐地山時,就已談及的計畫內容之一,總指揮HS學長商請白喝(陳耀如,72級建築/北極星)之兄長藥房(陳耀煌,國立藝專畢)擔任幹事。在探山期間,我曾他和OD(陳鴻禧,69級機械/山羊)等到員山雷公埤冷泉碳烤去試吃,並到宜蘭市海手棠餐廳去參觀比較,初步就選定在手棠餐廳舉辦慶功宴。今年四月我帶隊到蘇澳砲台山、七星嶺活動之後,大家到海手棠餐廳用餐,順便勘查慶功宴空間與設施,高爺、老祥、藥房等參加蘇澳活動者看過都很滿意。我也告知餐廳老闆(我在宜蘭國際同濟會會長任內入會的林以堅會兄),我們當天可能會遲至下午一點半或兩點才能到達餐廳用餐,會影響師傅午間休息時間,他二話不說,表示會全力配合,於是當天就先以16桌,另預備2桌下訂;直到會師活動開始前兩天再告知他,二樓20桌全部開滿才夠坐。會師當天人數剛好坐得滿滿,不過事前報名時疏忽,忘了調查素食者,慶功宴當天沒有當場詢問要使用素食者,也沒有人反應,以致沒有另外準備,不知有沒有造成部分人的困擾?

 

 

慶功宴除了吃飯,少不了要藉此機會讓大家交流及表揚對此次會師有功的人員。憑藉個人主持過多次交接典禮、論壇會議、音樂會、舞蹈研習成果發表會等經驗及擔任國際同濟會台灣總會教育講師講授過司儀、主持的課程,又想說都是自己人,很早就請纓擔任此次主持工作。原先我也答應HS總指揮要給他當天程序的書面資料,無奈會師日期在即的六月底,適逢有近千萬元工程的完工期限已快到,尚有部分供應商及下包商可能無法如期完工的趕工協調督促及驗收前的相關資料要補齊、簽署,可說忙得不可開交,以致一直無法提供程序書面資料給HS學長。

 

慶功宴當天原構想:在總指揮、李老師致詞後,請對本次會師活動特別有貢獻的人仕,如高爺、OD等上台說明。接下來是每一條路線所有人員全部上台(櫻花陵園線請第一、五小隊全體、各小隊隊長及路線組織的四位幹部代表上台),由總指揮將收集到台前的路線隊旗與李老師、領隊、嚮導及全體人員合照,再請領嚮分別致詞後,再由領隊將隊旗其中一面致贈給表現最傑出的隊員,最後才是各嚮導隊隊員的分批上台,由創隊隊長主持、介紹、唱隊歌及慶生。

 

在我請大礁溪山線全體人員上台後,因與總指揮的想法不同,事先又未先行溝通,以致讓大礁溪山線全體人員在台上枯站一段時間,且不了了之,甚感抱歉。其他路線人員也沒有邀請上台,一併致歉。不過最後大家都能盡興,愉快的完成慶功宴的餐會,尚感欣慰。

 

八、     後援與感謝

 

當烘爐地山五路會師計畫成形後,最複雜、困難的大礁溪山線、三角崙山線在OD學長、藥房哥哥及林麗雲學姐、葉明軒學長的積極策畫下,去年10月起就開始投入探山的工作。此時我曾與內人到小礁溪縣界鞍部及大礁溪山登山口先行探訪,得知他們的探勘計畫後,必須甲地上乙地下,需要有人開車接送。但如此路況,內人實在無法勝任,於是想到約七、八年前在一次與宜蘭大學教職員聚餐時,在宜蘭市的某家餐廳與當時在警察單位擔任會計工作的邱秋蘭(75級統計/山鷹,註三)學妹不期而遇,因無業務往來以致未曾再連繫。心想她可能還在宜蘭,可詢問她是否可以幫忙此事。我在網路上Google一下她的名字,果然有很多位,不過有位曾就讀成大、在宜蘭縣員山鄉某國小擔任會計主任,我猜想已Bingo,打電話去詢問、確認,並告知來電用意,她就如同我印象中30年前那位熱心、隨和的屏東女孩,在電話那端一口就答應,並互留手機號碼。隨著路線探勘的進行,前後四次七趟的接送工作都由她挑起,並曾有一次探山下來後,出生、成長在宜蘭,目前擔任宜蘭縣某高職校長的她老公,還請我們大家一起用餐,給大家鼓勵。會師活動下山時,大家有冰涼的運動飲料可喝也要感謝她,利用學校放暑假廚房冰櫃空出來事先冰凍,會師當天一早她還要提早趕到學校載運上山。也因她曾兼任宜蘭縣立殯葬管理所(管理宜蘭福園及櫻花陵園)的會計工作,因此櫻花陵園的露營及營火晚會場地接洽與活動推展均能順利進行,也要感謝她的好人緣。

 

最後也要感謝海手棠餐廳林老闆,在結帳時我說我們沒有預算到小菜的支出,他就爽快地說他來請客就好了。保力達公司財務長陳威元先生贈送我們8箱「耐力達」機能飲料及2箱「紅蘋西打」於慶功宴時飲用。宜蘭在地飲料生產廠商(他要求不要張揚,有生產烈酒的那家)的第二代,個人贊助檸檬口味的茶飲料8箱,要給各位回程車上飲用,但可能因放置的地方不是很理想,加上大家歸心似箭,最後還留了近3箱沒被領取。也要感 謝縣長夫人林素雲女士得知有這麼多成大校友齊聚宜蘭,她除贈送兩箱啤酒外,原已安排下午兩點前要到現場代表縣長來致意,但因我們到達餐廳的時間已超過下午兩點半,她要趕赴宜蘭縣教育圓夢競賽活動主持開幕,除電話向我口頭說明,她怕因我尚在櫻花陵園車道可能聽不清楚,另以簡訊告知我。(不過我是在慶功宴結束後,到宜蘭另一家餐廳參加台灣省室內設計裝修公會聯合會理監事聯席會議時才發現的。)在此一併感謝這麼多幫助我們的人,當然參加本次會師活動的各位OB及眷屬的親臨出席,就是給籌辦單位最大的鼓勵。而慷慨解囊捐款贊助本次會師活動的各位OB及眷屬,也要致上滿滿的謝意。籌辦本次活動的各位幹事及各路線的幹部,有大家無私的奉獻和幫忙,才能讓這次會師活動圓滿、成功。

 

 

 

註一:宜蘭縣榮指會全名為「宜蘭縣中小企業榮譽指導員協進會」,成員是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所遴聘中小企業負責人或經理人的〝企業服務志工〞所組成,在宜蘭縣政府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所輔導、成立。會師活動時,贈送我們8箱「耐力達」機能飲料及2箱「紅蘋西打」,慶功宴有出席的保力達公司財務長陳威元(成大空中商專畢)也是那時擔任台北市榮指會的會長,我們也曾合辦「礁溪月眉坑瀑布」、「龜山島401高地登頂及淨灘活動」、「新竹李崠山古堡」及「九寮溪、太平山、台灣山毛櫸國家步道淨山活動」,曾將翠峰山屋的46個床位事先全包下來。我們日後就成為喜好山野,常相約去登山、聚餐的好朋友。

 

註二:蔡采崴(Tsai-wei,Tsai,原名:蔡毓芬)旅居德國年,攻讀慕尼黑大學藝術史博士(論文尚未完成)曾經翻譯許多建築及設計的經典著作,去年(2012)在德國創辦好海洋音樂暨表演術推廣協會(好海洋HoHaiYan:阿美族語,意謂歡迎、呼朋引伴、讚嘆,已成台灣原住民歌舞中的共通語言),擔任執行長乙職,正在海外為推展台灣藝術及台灣藝術家不遺餘力。去年她返國為協會營運奔波,親訪本土音樂家及藝術家,那時本人的公司正在承攬羅東鎮壽園第四期裝修工程,其中納骨塔位設施是與苗栗縣苑裡鎮的某供應廠商配合,時常與業主、監造單位往來該地區。因此在知道她要去親訪台灣國寶級作曲家郭芝苑

且剛好公司有樣品急著要取回送交確認,我於五月中旬載她與去年六月初榮獲第二十三屆傳統暨藝術音樂金曲獎最佳演奏獎的年輕鋼琴盧易之(今年8月初曾舉辦「RIDE PIANO 帶著鋼琴去旅行」,與剛退伍的國防示範樂隊同袍,利用重型機車載著鋼琴到宜花東地區、部落現場演奏),有幸共同拜訪這位大師。郭大師是致力台灣本土創作的代重要作曲家,曾譜出《鯽仔魚要娶某》、《嬰仔睏》、《紅薔薇》、《心內事無人知》、等膾炙人口的台灣歌謠,《楓橋夜泊》也是他所譜的曲,並且以多首鋼琴獨奏、合唱曲獲得無數音樂大獎,可以說是繼台灣民族音樂之父江文也之後,台灣民族音樂的發揚者及代表人物。那時大師91歲高齡,身體康健、耳聰目明,當場還請這位畢業於柏林藝術大學的鋼琴家盧易之演奏他的作品,大師對他讚賞有加,還勉勵他要為台灣藝術多盡心力。我們不但與大師合照,他還送我們每個人他簽名的書:顏綠芬所著「台灣的真情樂章 — 郭芝苑」。由書中得知:戰後他雖曾短暫受聘於省立新竹師範學院(今新竹教育大學),但因無法用流利國語教學及不適應中國的習慣與作風而辭職,在整個大環境的劇烈改變下,這位萌芽於日治時代、活躍於戰後初期的台灣作曲家逐漸遠離音樂舞臺,真正變成郭大師自稱的「失聲的一代」!直到九○年代隨著政治上解嚴所帶來文化上復興,這位堅持一生的音樂創作者才得到遲來的掌聲。今年四月中旬突聞他不幸病逝的消息,令人不勝唏噓!今年十月中旬蔡采崴將以好海洋藝術推廣協會之名義,率盧易之與絃樂四重奏樂團到德、奧之漢堡、柏林、維也納、慕尼黑等四城進行巡迴演出,並發表郭大師及其他台灣重要作曲家的作品。

 

蔡采崴雖未擔任山協幹部,但台灣高山她可是登上不少百岳,足跡曾踏及北大武山、向陽三叉、白狗大山、南橫三山、秀尖、玉山、大霸尖山、雪劍(雪山第二次六路會師)、奇萊能安縱走及北二段等山區。今年三月中旬我去參加溪頭登鳳凰山活動,正值她回國辦理好海洋協會台北辦事處登記事宜,她也有參加。登山路程中粗算大學四年期間,我們一起同在山區的日數竟有超過50天以上,真可稱是老戰友。

 

附註三:邱秋蘭學妹在1983年雪山第二次六路會師活動參加四秀線,我與她沒有一起爬過大山,不過傍晚成功操場體能訓練或在我擔任首任技術組長的攀岩研習都會見到她。在校期間她熱心社務,曾擔任山鷹隊隊長及副會長等職務。不過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我卸任社長之後,山協的經營政策方向曾有重大轉折,引起諸多辯論與若干爭議,在旁的秋蘭學妹卻淚眼汪汪,當時我可能嚇到她了。最近我向秋蘭學妹提及這些往事,她表示並無任何記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cku_ob_blog 的頭像
    ncku_ob_blog

    成大山協OB&成大登山薪傳協會

    ncku_ob_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