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山頭數量之問題求解
緣起
最近自圖書館借了一本「邢天正登山講座」,由登山界四大天王之一的邢老所著,戶外生活77年初版,雖已逾四分之一世紀,但其中許多登山基本知識、安全觀念,都極具參考價值,更對邢老博學多聞與文筆功力佩服不已。
書中第33頁提到「台灣究竟有多少
因本文僅為一時興起之作,談不上學術研究,也未多作文獻回顧,故名為問題求解,自問自答、自娛娛人而已。
山的定義
想求解山頭數量,就必須先對它作一個定義。維基百科”山”[3]的詞條開頭就說:「沒有普遍接受的對山的定義」,並列出美國地理課本中的定義:「最高點高於底部
基礎資料
在地形圖中習慣以等高線表示地勢的高低,若有類似同心圓的多重不相交封閉曲線,則其中央最小的一圈即為山頭之位置。猜想前述各家說法可能就是依照某版本的地形圖,輔以各人登山之經驗,一一目視圈選而得。但這個方法頗費工夫,且每個人在不同時間操作可能都有不同的標準,而得出不同的答案,若有新版的地形圖,只能重來一次,所以並不是個好法子。
地形測量是以地面或航空攝影方式先測出各個地形特徵點的標高,如山頂、窪地、稜線、谷線、斷崖頂、斷崖底…等地形之變化處,再計算出規則網格點之標高,也就是數值地形模型(DTM)[5],因棋盤狀密密麻麻的網格點大腦不容易理解,故再計算出標高相同的等值線(等壓線、等溫線亦屬之),就成了山友熟知的等高線。這是以二維的表示方法描述三維地表,可以了解地形高低與變化趨勢。
由此可知,等高線算是第三手資料,以此圈選山頭,當然不如第二手資料精確。同時,不規則的等高線也不利於電腦運算。既然第一手測量資料不可得,而電腦又擅長規則網格之計算,於是決定以DTM作為判斷山頭之基礎資料,但不論其是否具有山名。
構想
所謂山頭是指局部範圍之相對高點,故先在DTM中逐點求出四方位一定範圍(a)內之最高點,既可篩選出候選者,又能加速後續處理之效率。然後以此位置每隔1度方位角向外延伸一定距離(b)或至其間有鞍部之處,如落差達到標準(c),即此方向符合條件,否則就不是山頭。但實作後發現在丘陵與平緩山嶺會產生問題,故先找出最高點各方向一定範圍 (d) 內達到落差若干(e)之位置,相當於比山頂低e公尺之等高線,即山頂範圍擴大至此,再進行b、c值之測試,若無法通過,就不是山頭,待各方向測試均符合標準,候選者即為山頭。
實作
實際進行程式設計後,發現a~e均為門檻值,有點像是以網子撈魚,若太寬鬆則一個小小突起都被選為山頭,反之,如太過嚴苛,就會過濾掉本來是山頭的候選者,因此只有以試誤法多次嘗試求得最適值,最後選定之a~e值分別為200、400、20、800、10,單位公尺。
即使如此,還是發現有些山頭未入選,如鹿山、凱蘭特崑山、審馬陣山、馬西巴秀山、三叉山、光頭山等,它們多屬肩狀稜或平緩山頭,以致無論門檻值如何調整,都無法全部達到標準。為免遺珠之憾,遂以Garmin公司Mapsource軟體搭配TOPO Taiwan地圖檢查
標高 |
0~ |
1000~ |
2000~ |
|
山頭數量 |
全台 |
3644 |
1664 |
1231 |
435 |
6974 |
若再加上
然後將全台所有山頭依坐標展繪成圖,並套疊縣市界,為避免位置誤差,將縣市界向外放寬
標高 |
0~ |
1000~ |
2000~ |
|
山頭數量 |
新北市 |
572 |
94 |
2 |
0 |
668 |
基隆市 |
72 |
0 |
0 |
0 |
72 |
台北市 |
75 |
4 |
0 |
0 |
79 |
桃園縣 |
99 |
59 |
13 |
0 |
171 |
新竹縣 |
158 |
82 |
92 |
16 |
348 |
新竹市 |
1 |
0 |
0 |
0 |
1 |
苗栗縣 |
310 |
68 |
65 |
48 |
491 |
台中市 |
206 |
77 |
96 |
99 |
478 |
南投縣 |
342 |
251 |
294 |
159 |
1046 |
彰化縣 |
8 |
0 |
0 |
0 |
8 |
雲林縣 |
49 |
11 |
0 |
0 |
60 |
嘉義縣 |
164 |
142 |
53 |
3 |
362 |
嘉義市 |
2 |
0 |
0 |
0 |
2 |
台南市 |
329 |
13 |
0 |
0 |
342 |
高雄市 |
262 |
127 |
120 |
70 |
579 |
屏東縣 |
266 |
122 |
51 |
1 |
440 |
台東縣 |
338 |
279 |
168 |
35 |
820 |
花蓮縣 |
333 |
261 |
367 |
151 |
1112 |
宜蘭縣 |
225 |
215 |
71 |
11 |
522 |
至於數量最多及最少之前三名如以下二表:
標高 |
0~ |
1000~ |
2000~ |
|
山頭數量 |
花蓮縣 |
333 |
261 |
367 |
151 |
1112 |
南投縣 |
342 |
251 |
294 |
159 |
1046 |
台東縣 |
338 |
279 |
168 |
35 |
820 |
標高 |
0~ |
1000~ |
2000~ |
|
山頭數量 |
新竹市 |
1 |
0 |
0 |
0 |
1 |
嘉義市 |
2 |
0 |
0 |
0 |
2 |
彰化縣 |
8 |
0 |
0 |
0 |
8 |
結語
本來希望找到客觀有效的方法,得到比較一致而精確的答案,但經過實作以後,發現只能求出一個差不多的解答。或許是模式不夠嚴謹,門檻值設定不佳,也可能如同美國地理課本定義的加註,還是需要納入當地人的習慣。
總之,雖然本文不見得有啥用處,但我想一個自許對山有感情者總不能對此問題毫無概念吧!野人獻曝,起碼還有一丁點參考價值才是。
陳建志 103.3.25 初稿 103.4.2 修正 jgchen6@gmail.com
註1:此書第22、30、36頁指出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分別
有181、54、22座超過
註2:詳見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5%8F%B0%E7%81%A3%E5%B1%B1%E5%B3%B0%E5%88%97%E8%A1%A8
註3:詳見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1%B1
註4:詳見http://www.ienet.com.tw/tier/ezcatfiles/parents/img/img/150004552/P911.pdf
註5:詳見拙著「台灣百岳之趣味排行榜」之前言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116443561
與「山頭展望分級初探」之構想及初步成果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11644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