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山列縱走
活動日期:99年1月9日,週六
攀登山岳:1.長壽山, 201m
2.成福山,241m,圖根點
3.十八羅漢奇岩,301m
4.石門內尖山,408m,圖根點
5.天上山(內坡山),430m,三等三角點1099號,台灣小百岳
6.練武嶺(五城山),409m
領隊:阿K
參加人員:老祥、林麗雲、朱正中、沈智慧、潘郁仙、西三阿寶、高爺。
台北連續陰雨了一週,昨天上午阿K考量東北角潮濕,宣布活動地點由燦光寮山改為備案土城天上山列。土城地處台北盆地西南側,受東北季風影響較小,路況應較佳。昨晚天空放晴,滿天星斗,今早陽光普照,藍天白雲,阿K允為福將!搭捷運板南線到西端永寧站,站內遇麗雲和郁仙,4號出口一起出站,公車(705和706皆可)一來兩輛,候車乘客一擁而上,老祥遠遠比出「快跑前進」手式,高爺看懂,忙催麗雲郁仙大步趕上公車。車上點名,加上兩次活動未見的朱正中與西三阿寶,已然到齊。沈智慧約好下午自東邊上山會師。
公車沿中央路(三號省道)往西行駛,穿過國道三號橋下,至「長壽山站」下車,站牌對面即登山口,大型鐵牌曰「玉皇宮」,有山友穿越馬路跳過紐澤西護欄分隔島,阿K遵守規矩走到紅綠燈處繞回,大家很有默契一致追隨。沿台階而上,左側有小土地公廟,再上即抵元亨堂,左轉入山門(長壽門),大廳供奉千手觀音,猜想名稱出自八卦之乾卦:卦辭乾元亨利貞,但大門對聯等未現玄機。堂前廣場近看三峽溪下游遠望三峽市區,大家休息整裝,山友們涼亭泡茶開講,阿寶與之熟稔忙著招呼。清晨氣溫低,衣服過多者迅速調整服裝,高爺過去十三次登山活動穿同一件墨綠色排汗衣,被麗雲抓包檢舉,雖然沒有全勤獎金,今日仍然換橘色排汗衣亮麗一下;朱正中也穿新褲戴帥氣牛仔帽亮相。郁仙代+3與麗雲舉行換杖儀式,一支登過白朗峰,一支走過無數大小山,經歷各有千秋,眾人訝異+3手杖粗壯大支,麗雲在清泉竟能拿錯而不知。高爺今日「雞絲頭」甚多,手提大包,幸得朱正中新背包全部裝入。
自元亨堂左側拉開鐵門,踏石階上山,不一會兒就換為泥土小徑,濕土未乾,稍帶滑溜,步步為營。輕風吹拂,猶有涼意,正好吹乾上坡引發之微汗,陽光穿過林間,灑下金光,枝頭新綠,透著一絲早春氣息。往東南方上到稜線,叉路右行卅米即長壽山,藍天圖集稱附近有另有兩座山頭(145m與150m) 亦名長壽山,沿稜往西南方走即是。山頂附近人馬雜遝,阿K迅速帶領眾OB往下座山頭奔去,稜頂植被茂密,只能從葉隙隱約看見大漢溪谷、林口台地南麓與大棟山。稜線北側數條叉路,均往下到龍泉路。此區海拔還不夠高視野不夠開闊,稜線亦較折曲,惟路跡明顯,只沿稜頂小徑一路前行,路過土地公小廟善德宮,左側有紅色鐵皮屋與天線,經過竹林與檳榔園——檳榔已種到稜線上。左(北)側有多處斷崖,雖因四週植物生長甚密不覺危險,仍潛藏危機。連續上坡後,來到成福山,一樣叉路右轉登頂,一樣樹多無展望。老祥一路拍照取材廣汎,用相機寫日記,今日帶大傘上山,幸無用武之地。
阿K拿出削好蘋果慰勞大家,麗雲也有芭樂與大顆椰子球分享,水果零嘴下肚,精神一振。他隊山友速度甚快,屢屢晚發先到,高爺等人依慣例落在後面,領隊乃指示曰:緊隨八旬之「易杯杯」,速度即可加快。高爺謹遵指示亦步亦趨心想何難之有,方才開口與老祥聊兩句,易杯杯旋即隱身於前方山徑,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高爺驚奇震撼羞愧之餘,差點(拉著老祥)跳下斷崖。再經多次上下,下少上多,終於登頂巍峨山峰,便是十八羅漢奇岩,回首西側稜線蜿蜒曲折,樹海覆蓋整座山脈,樹冠層鬱鬱蒼蒼,欣見此區大地猶有完整生態。
山頂東側即垂直岩溝,垂降約十五米,砂岩多節理縫隙,樹根或岩質把手不少,部分位置滑溜無處踏腳,幸有人工鑿出之踏腳點,造福山友,更有一吋粗繩供攀援,有原野之刺激緊張,尚無危險。OB順序攀下,回望山頭,皆曰過癮。前行不遠另有一類似懸崖,垂降約二十米,坡度稍緩,刺激未如前段。精彩路線小試身手,活絡筋骨精神抖擻。台北郊山類似攀登路線尚有數條(註一),皆有繩索或木質繩梯輔助。
之後連續上坡,小徑由木板與夯土築成台階陡上,一個山頭過一個山頭,似無止盡,正感覺有點厭煩,12:20終於攀上石門內尖山,北側展望開闊許多,大棟山觀音山大屯群峰七星山都清楚出列。許多人喊肚子餓,領隊從善如流將原訂午餐地點(善息寺)提前到此。麗雲取出傘布,高爺也拿出一塊,花開並蒂面積加倍,但今日人少,野餐盒擺上稍嫌空曠,都是經常出現的OB,不用客套拿起就吃,吃到一半才想起忘了拍攝精美豐盛的野餐照片,也好!就保持神祕吧!有吃到的才知道,沒來的OB只能用猜的囉!郁仙常帶一些精緻特別的菜餚,大家總是會問是否妙手親做,郁仙則報以燦爛的笑容。今日餐後小點是蚵仔麵線,灑上香菜,鮮美濃郁,滾燙滑潤,一人一碗,舔得精光,如何調理得問麗雲。高爺煮海帶芽蛋花湯,這回帶了大湯勺卻忘了調味料,特別清淡;西三阿寶煮茶,清口潤喉。
吃飽續行,右側峭壁左有繩網保護,前頭路左有一小山頭,數步登頂,原來是石門內尖山東峰,之後一路下坡,來到一小段開闊地,右(南)側是茶園,早上遇一位與易杯杯同等級的資深山友告知,今日一早在此處望見大霸尖山,方位角205°(註二),現在已是下午,南方三峽山區雲霧籠罩,無法辨認,但我對此深信不疑,因我曾在龍潭看見大霸尖山數十次,在觀音也看見聖稜好幾次。只要天氣良好乾燥、大氣透明度高且觀測位置適當,看見高又遠之大目標並非難事,關鍵只在您是否經常在適當時機(如清晨或颱風前)出現在觀測位置,以及能否認得目標罷了。
再下不遠即抵得安宮,附近卡拉OK聲聞數里噪音汙染,沿柏油產業道路北行數百米,右側阿砂利土雞城旁邊是登山口,有大石刻標示,若續走大路則到土城著名之賞桐步道、承天禪寺、甘露寺等。我們捨大路走小徑,經百年大榕,下到鞍部往上走。這天上山列海拔雖不高,山頭縱列如鋸齒,實際攀升逾兩倍高度,看朱正中GPS所示落差圖便知。再下一鞍寬闊有亭名為望月亭,北下桐花公園,南側有廟,稱作日月洞。喘息一會兒,下午三點終於攻上天上山,山頂平台視野開闊,位居山列中央,山列蓁莽如龍蟠,頗有可觀。南北平地盡是建築紅塵萬丈,台北都會西南方如土城板橋中和樹林三峽各高樓大橋歷歷可數;山如島嶼,大自然一息尚存。大漢溪與新店溪交會後向北流,在觀音山與大屯山中間缺口出海,堆積型塑出台北盆地,浩浩湯湯大地之母。南港山汐止山區還清楚,熊空卡保樂佩北插等盡皆在雲中。
天上山列主稜大致呈東北東-西南西走向,北面有數條支稜包括媽祖山、清水大尖山等,南面則平直無支稜且較陡峭。南方獅仔頭山、粽串尖、塗潭山稜線大致與之平行,中央山谷之分水嶺低平不明顯,這樣的山谷稱為通谷。安坑在本山谷東北端,是最大的聚落,本山谷遂名為安坑通谷。在天上山頂俯看安坑通谷寬闊平坦,地理學上稱作通谷頗為傳神。分水嶺自天上山往東南延伸,接到獅仔頭山北側的大邱田山,此分水嶺鞍部東陡西緩,差異明顯。台大地理系王鑫教授指出此分水嶺東側地質較軟,侵蝕速度更快。河川襲奪正在逐步形成,竹坑溪上游雲森橋以上的溪水遲早要改往東流。
大夥忙拍照,阿寶煮起咖啡,山頂一陣香氣瀰漫,智慧和麗雲阿K聯絡,智慧就住在山腳附近社區,今日一路電話聯絡,對我們的行蹤位置瞭若指掌,下午將小孩安頓好,烏龍加班開會尚未回家,智慧就獨自上山相迎,已在練武嶺等候多時,起身向天上山走來。我們也下山東往練武嶺,中途會師,在練武嶺大桌休息,智慧帶來新鮮棗子,碩大翠綠,脆甜多汁。高爺拿出最近準備介紹的書供大家翻閱參考,眼看天色不早,阿K宣布下個山頭文筆山就不去了,天上山列主稜走了約五分之三,差強人意啦!一大早麗雲就嚷著說要衝到東端風爐塞山,似乎太拼了一點。來到練武嶺,不免練個一招半式,強身救國,並請路過山友代拍合照。有詩為證:
長壽山上日月長,成福羅漢坐亨堂;
文筆望月練武嶺,桐花人間似天上。
智慧又告知一條重要訊息,土城市公所提供假日免費下山公車,最後一班是下午五點。於是大家踏著大步下山,16:50在往山中湖路口果真看見中型巴士等待載客,真是太好了,省去踢一大段柏油路下山之苦。座位坐滿駕駛即不允後到者上車,因交通法規有明文規定也。智慧騎機車先下山,在巷口與大家揮別。公車駛至捷運土城站,下車回望天上山列,原本陌生的山脈似乎親切熟悉起來(註三)。
高爺 99,01,27
(註一) 北郊類似攀登路線尚有:南港山主稜北側(有四處)、獅子頭山東稜、三貂嶺瀑布群、四分里山北側、大屯南峰西側、大屯西峰西稜等。未盡之處,歡迎大家補充並介紹。
(註二) 查上河圖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最前面,檢視分割索引圖(A),以量角器量測方位角約為200°。
(註三)土城天上山列頗似台北市信義區四獸山區:山上小徑道路密布如蛛網,宮壇廟寺星羅棋布,四週皆為人口稠密地區,各方向幅射狀進出路線甚多,交通十分方便。可以力拼一日縱走,亦可浮生半日漫遊。惟自行闖蕩應備妥地圖指北針或GPS等定位工具,蓋小徑叉路甚多,行政機關指標設計經常外行,遊客指點亦屢有失誤,因認知不同或敘述失真所致。自行定向辨位印象最深刻,容易建立全盤概念,但要多來幾次方能掌握熟悉,非一二次可竟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