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為OB 吳雪舫所寫,原置於其個人部落格雪舫眼藏,徵得其同意轉貼於OB部落格

大鬼湖遊記

註記:
這是筆者早年所寫的一篇登山日誌,原文照登。由於921大地震的破壞,文中所述及的古道路徑,或有可能已經毀棄,消失於荒煙漫草之中了。當年登山之時,尚無數位相機,所以照片只好暫時從缺了。

緣起

在南臺灣的高雄、屏東及台東三縣交界之處的原始森林中,隱藏著幾處翠玉般明亮的湖泊,一直不為世人所知曉。直到台灣先住民魯凱族東魯凱群的祖先,為了開關新獵場、尋覓新樂土,乃由東部大南社向西翻越知本主山,走出一條越嶺山徑,抵達今屏東霧台鄉的山區,並在此落腳定居(詳見黃炫星著《台灣的古道》,台灣省新聞處出版)。由於魯凱族的踏勘,這些湖泊方被人知悉,並將較小的一個命名為巴油池,即俗稱小鬼湖;而將較大的湖泊(一共有三池相鄰)命名為它羅瑪琳池,即俗稱大鬼湖者。惟以大小鬼湖長年籠罩在嵐霧中,其淒迷奇詭的氣氛令人望而生畏,因而族人很少行經此處,以免冒犯鬼神。大小鬼湖的原始風貌,方得以保持至今,所幸其山徑因排灣族亦出沒於本區而能維持通行。民國六十年代始,台灣地區的登山風氣漸漸興起,方才有平地人藉伐木林道之便,造訪大小鬼湖。猶記得在校時期,聽到已畢業的成大山協盧東郎學長談起縱走大小鬼湖的趣聞,便一直嚮住此處,卻一直無緣前往,只好將此夢想深藏內心。今年元月份南下高雄,山友廖顯庭(廖仔)提起將於春節期間探訪大鬼湖;為了一圓十多年前的美夢,逐決定與其同行,完成共同的夢想。

登山路線

早期的登山客大抵從屏東三地門出發,經24號公路往霧台途中轉接中興林道,繞路經德文大社的登山口,循大母母山倫原山山區步道行走約四天,可抵達遙拜山北坡的大鬼湖。再循山道南下偏東而行,中途經王霸邊浦山,約二、三天行程可抵小鬼湖。從小鬼湖向東再走半天時間可抵溪源,接上知本林道知本溫泉,結束艱辛的大小鬼湖探險之旅。晚近,大鬼湖的走法,則由屏東縣高樹鄉口社,借道目前已廢棄的沙溪林道,由十一林班工寮附近登倫原山(林帕拉帕拉山) ,接上前述山道而到大鬼湖。惟以沙溪林道廢棄已久,崩坍日甚,卡車僅能通行到26K左右,而登山口則遠在42K之後,須長途跋涉單調的林道,故山友亦逐漸放棄此條路線。

此次大鬼湖之行,則參考山友顏玉書 先生,於83年元旦期間完成的詳實行程紀錄擬定計劃。由高雄出發,接22號公路經高樹里港轉接185號公路往茂林鄉,再由茂林林道多納村多納林道,自26K林道末端的登山口上山,於倫原山東北向稜側接上德文沙溪舊有山徑,經檜木營地、雨古亭營地,繞過歡喜山遙拜山北坡而抵大鬼湖,並循原路返回。相關的地形路線圖,可向國民旅遊出版社或各大登山用品社購得。

檜木營地 85.2.21

221大年初三,清晨六時,廖仔依約開車前來接我及內人玉君,與其他山友會齊之後,一行人五女六男,分乘兩部車直奔茂林風景區。八時抵達多納村口,石板屋建築搭配木雕百步蛇圖騰,顯示這是個魯凱族的村落。在此補給飲水後,即進入多納林道,不多時即看到林務局設立之管制門,為白色羅馬柱形雙開門,正逢新春假期無人在場,逐驅車直入。林道路況頗佳,九時正抵達多納苗圃,此地海拔1050m ,主建物為紅瓦白牆,相當別緻。四周遍植緋寒櫻、杜鵑,環境幽雅宜人。續行不久,前方來自屏東的山之戀登山隊之中型巴士受困於12K左右的斜坡,情商讓道之後,方得以繼續趕路。1020分抵21.2K處遭遇大坍方,泊車後就地烹煮午餐。1135分整裝出發,開始辛苦的「步輪」行程。

順著林道前進,過22K不久林道左轉直下,取道右側小徑切下陡坡即抵23K工寮,此時已是1222分。過此工寮,林道幾已完全廢棄,坍方處處可見,加以雜草叢生、芒草密佈,甚為惱人。前行不久,越過一道溪谷後,路面即柔腸寸斷,不時出現崩塌的岩壁。行行復行行,終於在下午120分來到林道盡頭處的登山口,海拔1900m 。適逢它隊正緣繩而下,遂停留一刻鐘再行出發;一開始便是陡坡直上三百公尺,必須拉繩索、攀樹根,手腳並用方能爬上去。1430分上抵支稜,進入樹林,開始另一段爬升 一百公尺 的急升坡;續行不多時,一株徑寬達 三公尺 許的神木,赫然進入眼簾,估計樹齡達千年左右。待從其側面繞過,方才發現樹幹呈橢圓形,短徑僅約 一公尺 半。將抵稜線前,忽地一頭小獸自前方倒臥的巨大樹根後竄出,無異之間受此驚嚇,差點摔下;還來不及辨識清楚(大概是山羌吧),它已一溜煙似地消失不見。此時已是氣喘吁吁,右大腿隱隱抽動,正是抽筋的前兆!望著前頭隊友健步如飛,不禁慨嘆廉頗老矣!為免抽筋,只好放慢步伐、走走停停,於下午330分終於上抵稜頂,登山腕錶顯示海拔2300m 。休息時,押隊的廖仔銀敏半強制地解除了我一部份負重,開始下坡路段。一心顧念著腿疾,竟忽略了資料中由右側接上的德文沙溪舊路。在涼快的林中小徑一路緩坡而下,於下午440分終於抵達檜木營地(2220m),此時前鋒已到達40分鐘,並煮好熱茶等待。檜木營地乃因有一巨大的中空檜木而得名,內可供露宿,其上方台地建有簡易獵寮。水源則在檜木下方約70公尺 處,雖小卻源源不絕,今晚即宿營於此。

它羅瑪琳池 85.2.22

清晨五時起床整理睡袋背包,勤快的主席兄(桃園長青登山隊的邱創煥山友)已經升火正在調理早餐,六時不到,東方初透一抹金黃色的晨曦,預兆今天會有個好天氣。七時正準時拔營出發,邁向大鬼湖。繞過兩個小山頭,山徑緩緩下坡進入瘦稜,兩側芒草逼人,地上不時出現咬人貓的新葉,張牙舞爪般地窺伺一旁,稍不留意便可能受害。一路上不時出現成群的楓香,赭黃的落葉鋪滿地,有若地毯,走起來格外舒服;原本光禿的枝椏上,已綴滿密密麻麻的新芽苞,吐露著早春的訊息。七時五十分來到稜線空曠處,此地視野佳通風良好,遂稍作停留以瀏覽四野山景。隨後又過一個小山頭,此後楓香逐漸少見,九時許來到雨谷亭,營地在山路右側,頗為開闊平坦,並有石桌一張。左側岔路往獵寮水源,三天行程者大都宿營於此,並輕裝來回大鬼湖,可於中午時分最清朗時段,欣賞鬼湖清麗脫俗的勝景。稍作停留後,順小徑續行到倒木處,一路上均是芒草覆蓋,極為討厭。依照倒木上箭頭指示,取左方向上坡路前進。路上標誌頗多,明顯的歧路均有橫置的樹幹以示此路不通,倒也不虞迷途。此路段大致行走於樹林中,小徑旁不時出現巨大的檜木高聳參天,昂然直立。心中默想這些檜木,若非藏身於人煙少見的崇山峻嶺之中,恐怕早已斧鋸加身,又怎能傲然挺立至今呢?顯隱之間,竟關係其命運達數世紀以上,怎不教人感慨萬千!11時半,山徑急轉直下陡坡,約一刻鐘即抵乾溪谷,山壁上潺潺滲出水泉,前行的隊友已用完午餐,正在享受下午茶呢?

體諒筆者夫妻已多年不曾重裝登山,小古銀敏此時伸出援手,分攤了我們一部份家當,減輕了我們的負擔,在此謹致上衷心的謝意。1220分出發,幾分鐘的行程即發現一小獵寮,僅剩骨架尚存。續行十五分鐘後抵一小溪,水流充沛且清淨,此溪乃山花奴奴溪之第一道支流。由巨大倒木旁架立木柱下溪,過溪後攀著繩索及梯形樹根往上爬。在此陡峭的山壁,竟有此形狀特異的數根出現,不得不驚嘆造物主的神奇與體貼。此後一路行走在濃蔭的林中小徑,清風徐徐、優游林下,有妻為伴,倒也樂在其中。漫步而行,於1348分抵達另一溪流,此為兩道支流匯合之處,大鬼湖就在稜線的另一側;目標在望而天色尚早,何不放慢腳步,享受一下原始林的靜謐。休息十分鐘後,先越過第一道支流(大鬼湖第三池的湖水即注入此溪) ,再沿兩道支流中間前進,待過第二道支流後即沿其左側緩陂而上遙拜山的支稜。1440分上抵稜線,大鬼湖第三池赫然出現在稜線下方,湖水尚稱清澈,在微風吹拂下正泛著潾潾波光。此處居高臨下,正是觀賞此湖的最佳地點,坐在大樹幹上效法古人「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雅趣。趁著天色尚可,拍了幾張像片即直下池畔營地,費時僅數分鐘。路旁有一木屋,屋況良好,內供奉有神明,似乎有人在此靈修呢。

晚餐後,大家圍著營火談天說地,其樂融融。阿山哥(張三山山友)不停地瞎掰其山中軼聞,說的是天花亂墜,有如天馬行空般漫無邊際,並不時以其獨樹一幟的大嗓門,穿插幾首山歌,逗的幾位女將開懷大笑。難怪他常自豪其鼓舞士氣,居功第一,誠非虛言!沒料到歷經兩天的勞累,仍是難以入眠。深夜時分傳來動物覓食時,打翻鍋盤、弄倒背包、踢到營帳的聲響。唯步履輕盈,未聞其腳步聲,猜想是羞怯的山羌,也說不定是神出鬼沒,早已絕跡多時的臺灣雲豹呢!

月夜熊蹤 85.2.23

一夜無眠,整晚聽著滴滴答答的細雨聲。直賴到620分起床,方才發覺睡袋已為水氣滲濕。稍事整理,半小時後出發探訪它羅瑪琳池(大鬼湖第一池)。沿著營地旁小溪側山徑,前行至沼澤地即是第三池,小溪由此注入湖中。踏著草團、越過濕地,續行數分鐘即可到達第二池前端,池水看來頗為混濁。右轉通過二三池之間上山坡,沿明顯小徑走約六七分鐘,即抵它羅瑪琳池,湖水清澈見底,映著四周綠樹,顯的晶碧動人。湖面呈彎月形,長寬各約650公尺 及250公尺 ,湖中有一小島,四周森林環繞,景色幽雅迷人,在臺灣的高山湖泊群中算是異數。湖畔倒木不少,前行的輝哥早已架好120相機,正靜候適宜的光線。突然有人喝道:起霧了!須臾之間,湖面已籠罩在白紗般的薄霧中。霧氣迷濛、山樹隱約,好似大鬼湖的三姊妹晨起,尚未梳妝,不欲他人窺照,故而急急覆上面紗,欲語還羞之情溢於言表。

霧氣越來越濃,不多時,湖面已完全封鎖在縹緲虛幻的嵐霧中,增添幾許淒迷奇詭的氣氛,令人望而生畏。眼看對岸已渺不可見,陽光亦消失無蹤。轉晴無望,只好收起相機,悵然折返營地。八時半開始整裝出發,循原路回檜木營地。九時十分下抵山花奴奴溪兩支流匯流處,此時陽光再現,霧氣已散;心中真恨不得再飛回大鬼湖,老天爺可真愛作弄人!續行半小時,通過一小段較困難地形後,再走25分鐘返抵山花奴奴溪第一道支流。在此盥洗一番,且還自己本來面目。吃完水果,於1022分抖擻精神再度出發,開始面對往後一段艱苦的上坡路,約18分鐘上抵稜線獵寮。十分鐘後抵達乾溪谷,稍事休息、調勻呼吸,以便進行眼前的負重攀登陡坡,仰攻稜線。連績數晚失眠的效應,至此逐漸擴散。中午十二時正,走到稜頂稍開闊處,發現隊友己用完午餐,正在烹煮潤喉爽口的洛神酸梅湯。1247分背包上肩,繼續未竟之途,不到半個小時即抵獵路岔口。此地林相清幽,可惜時不我予,只能稍加瀏覽即過。順著倒木上箭頭指示方向前進不久,進入又悶又熱的芒草區,隨著峰迴路轉,不遠處的歡喜山錐形山頭時隱時現。下午140分到達雨古亭,兩位煙槍隊友正在吞雲吐霧,享受「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樂趣。休息十分鐘後再度前行,一山翻過一山、走走停停,體力逐漸消耗,我看「青山多嫵媚」的逸興,也已經拋到九霄雲外了。拖著沉重的步伐,終於在下午四時半左右,返抵檜木營地,總算可以鬆口氣了。

留置營地的羊肉包及燃料為他隊所「借」用,幸好糧食準備充足,在廖仔精心烹調之下,晚餐仍有「清炒高麗菜」、「麻婆豆腐茄子」、「香菇麵筋」、「青椒牛肉」及「味噌湯」,色香味俱全,相當豐盛。隨後大家圍在營火旁飲茶聊天,說說笑笑,共度山中最後的一夜。此時柔柔的月光自林梢鋪灑下來,滿天的星斗更是競相閃爍,從樹葉間望去,宛如漫天飛舞的螢火蟲,煞是美麗。久居塵市的我,已然多年不曾見此美景,今晚的夜色,可真教人難以割捨呢!

夜色漸深,營火逐漸減弱,而寒氣卻越來越發強盛,大伙在晚上九點以後陸續就寢。我一個人瑟縮在潮濕的輕型睡袋中,輾轉反側無法入眠。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忽然傳來沉重的腳步聲,繼之以鍋碗瓢盆的碰撞聲,喝問是誰?卻無人應答。稍後,似乎有人翻弄我的背包,再度喝問,卻只聽得一聲沉悶的低吼。此時睡在營帳另一側的銀敏,已嗅到野獸特異的騷臭味。隨後它走到營帳頂端的大樹幹,撥弄懸掛其上的塑膠袋,每有人聲、鼾聲響起,它總會回以低沉的咆哮聲,看來似乎是一頭頑心仍重的黑熊或狗熊無疑,它逗留了約一個多小時方才離去。

離情依依 85.2.24

清晨醒來,昨夜出沒的熊頓時成了最熱門的話題,大夥議論紛紛。稍後獨宿於大樹洞的廖仔回來,提及內政部的獎勵措施,凡能在生態保護區攝得熊蹤者,賞金十萬元。聞言之下,昨夜枯等此熊離去者,莫不大呼可惜,錯失了可遇不可求的良機。

八時左右整理完畢,揮揮手準備離開這個令人難以忘懷的地方,正是「相見時難別亦難」的另一番寫照。一路緩緩上坡,八時半來到岔路口,左側山徑明顯且有不少舊路標,乃是往德文沙溪林道的舊路。取道右側上坡小路,843分抵達稜線,小徑急轉直下,開始下陡坡。行不多時兩腳趾尖隱隱作痛,料想是毛襪滑出頂在趾尖所至。只因路程不遠而小徑又陡,決定不作處理(可真是錯誤的決定,後果慘重) ,僅放慢下山速度。十時許下抵廢棄林道,沿林道而行十餘分鐘,過一碎石坡,路旁岩壁源源滲出泉水。十一時到達溪谷,水聲轟隆誘人,決定取些回家泡茶。再前行十分鐘左右,便抵達23K工寮,由左側捷徑切上林道續行,十二時正返抵21K停車處。脫去鞋襪檢視雙足,雙腳各有兩個趾頭瘀血,代價可真的不輕呀!

午餐為麵食,饑腸轆轆之下,兩大鍋「鵝肉酸菜麵」一掃而空,眾人才意猶未盡地上車回家。此時心中想著如有一支冰棒該有多好!銀敏則念念不忘聰明的滋味--維它露P。路過多納,臨時決定轉進多納溫泉一探究竟,小小一池約僅辦公桌大小,令眾人大失所望。當下驅車直奔高樹鄉的超市,一人一支芋仔番薯冰,再加上一罐維它露P,吃的人人心涼脾土開、通體舒暢。眾人心滿意足的神情,正好為此次四天三夜的大鬼湖之行,寫下完美的句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cku_ob_blog 的頭像
    ncku_ob_blog

    成大山協OB&成大登山薪傳協會

    ncku_ob_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