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保養的觀念與做法
高爺 102,10,02
終於等到這個專題。
登山者進入中年之後,身體最先出現影響爬山的因素,大多是膝蓋,負荷重就吃力,常讓登山者擔心。我也曾聽年輕的OB說,很注意膝蓋的情形。
受採訪的醫師說,登山未必損傷膝蓋,肌肉因多運動而有力,在關節周圍提供額外的穩定度(護膝),減少關節不正常的位移,可以降低關節軟骨的磨損。先做好暖身活動及關節周圍的保暖比較好。
膝蓋如何保養?如何照顧?身體的保健方面,和過去讀書有些相似——基本觀念最重要,一但有了正確觀念,知道各部份運作原理,如何趨吉避傷,執行方面就比較容易了。文中著名的物理治療師示範如何訓練腿部肌力,勤作運動與適度保護,想要維持一尾活龍,仍然有很大的機會。
不要鐵齒,別做超負荷的運動,別讓膝蓋過度負荷,有傷一定要治療,早些開始保養,這些都值得我們深入瞭解確實遵行。
關節疼痛鏈/踝關節受傷 膝關節也會遭殃
【元氣周報/記者吳淑君/報導】2013/09/29
人體206塊骨頭,那就有100多個關節,其中有六個大關節,下半身有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上半身有肩關節、肘和腕關節,腰椎也很重要。
關節一失衡 就容易損傷
宜蘭縣潘健理診所院長潘健理說,關節是兩個骨頭交接的地方,它有傳遞力量和緩衝力量雙層效果,也就是體重或動作發生時,力量從一個骨頭到另一個骨頭,就會經過關節。
但是在傳遞過程中會產生活動度,關節是可以彎曲的,又要穩定又要有活動度,常常一不平衡就會損傷,或是關節鬆掉。關節一鬆掉,就開始磨損,造成退化,所以很多人的膝關節退化,是因為它鬆掉了。
髂脛束緊繃 膝外側疼痛
「我以前是籃球隊,卻把膝蓋搞爛,有切身之痛!」潘健理年輕時熱愛運動,曾經是醫學院籃球院隊,因為不懂運動傷害,把膝蓋弄壞,只好放棄最愛的籃球,鑽研疼痛和復健。
潘健理說,近年來跑馬拉松、練三鐵的人多了,來求診的人也增多,跑步的人最容易罹患「髂脛束症候群」,車子有煞車系統,人體在跑步、騎車的時候也有煞車系統,這個煞車系統就是髂脛束(位於膝蓋外側),跑馬拉松反覆使用,肌肉就會變得很緊繃。一旦髂脛束變緊繃,它會把膝蓋骨往外拉,會造成臏骨外傾,跑步時磨擦,會產生膝蓋外側疼痛現象,運動選手的膝蓋痛和退化性關節痛是不一樣的。
踝關節受傷 影響膝關節
以跑步來講,膝關節最重要,但很多人的膝關節疼痛是踝關節造成的,女生穿高跟鞋腳會扭傷,男生打球扭傷,踝關節的問題日積月累不處理,就會變成膝關節的問題;膝關節問題不處理,就會變成髖關節的問題,它會一直往上發展。
潘健理說,放著舊傷不管這是很要不得的,因為它會影響到下一個關節,一個不穩定的踝關節,膝關節旁邊的肌肉會刻意去維持踝關節的穩定,反而犧牲了膝關節的穩定度,它是環環相扣。
關節相串聯 找出疼痛鏈
長年累月運動的人,常會感覺整隻腿疼痛,通常不會是單一的關節不好,他一開始可能只是某個關節受傷,久了之後連膝關節都有問題,過一段時間,屁股、腰都會痠,這有個特殊的名字叫「疼痛鏈」,簡單來講就是禍不單行。
當它以整隻腳的症狀來呈現的時候,問診上要非常仔細,把它整個受傷的歷史串在一起,才知道治療的順序。一般不是專門看運動選手的醫師,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往往收不到效果,而且無法根治。應該找出「鏈」在哪裡,甚至有些運動選手的腰痛是從腿來的,治療腿就好了。
傷害或退化 最怕放任不治
常見的關節疾病,除了運動傷害,再來就是關節退化。罹患「髂脛束症候群」的人,潘健理建議拉筋,但對有些人來說並不容易,他會用「乾針」治療,也就是以沒有藥物的針去刺激髂脛束,產生反射作用,肌肉就會放鬆。
至於已經磨損的膝蓋軟骨,建議補充葡萄糖胺,萬一疼痛已經有一段時間,且前面兩方法都無效,就要考慮局部注射,一個是玻尿酸,另一種是最新療法PRP,有些選手預期會受傷,出賽前會先來「保養」。
潘健理說,有傷一定要治療,舊傷越舊越難治。不過也別放棄,現在有很多新的療法,還是有機會把舊傷治好。
膝關節承重
體型肥胖者 水中運動好過跑步
膝關節在坐著的時候也會承重,但負重比較少;站著、上樓梯、下樓梯、跑步,膝蓋承受的重量都不一樣。
跑步的時候,膝蓋的負重是體重的7倍,它的衝擊力量很大,下樓梯是3、4倍,上樓梯是2倍。所以在跑步時,身體需要「吸震」作用,吸震有兩套系統,一個是軟骨系統,一個叫肌肉系統,膝蓋的避震器內外各一,外側叫髂脛束,內側叫鵝掌肌,跑者常常會痛的就這兩個地方。
他不鼓勵身材壯碩、體重過重的的人跑步,反而建議在水中運動,因為浮力會把體重分擔掉一些,膝蓋承重量比較少,關節的受損就會降低。
如何避免運動傷膝?
1.挑一雙好鞋。
2.在適合的場地跑。
3.運動前充分熱身。
4.肌力訓練要循續漸進,千萬別進健身房猛踩猛拉,很容易受傷。
全文網址: 關節疼痛鏈/踝關節受傷 膝關節也會遭殃 - 筋骨毛病多 - 疾病大全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78743#ixzz2gUGRUC2C
年齡與關節/常用關節 壞得快?
【元氣周報/記者謝恩得∕台北報導】2013/09/29
「人的身體就像機器一樣,隨著時間的使用,必定會產生無法回復的磨耗。」嘉義基督教醫院醫師江振豪說,我們的關節也是這樣,關節退化是指過多的關節磨耗,造成關節功能的缺損,無法再復原。
關節退化的症狀,可以從初期因長時間使用的疼痛,到末期時,關節無法受力,同時活動範圍消失。
關節組織失衡 發炎加速退化
江振豪表示,以我們身體最大的膝關節為例,關節內部由關節軟骨、半月軟骨、韌帶、肌腱、關節囊及關節液等等多種組織建構而成。每種組織在關節中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提供關節穩定、潤滑、抗震及平順的活動,任何一種組織的傷害,都會破壞原本關節內平衡的狀態,久而久之造成關節退化。
他指出,年紀大是關節退化的主因,由於關節周圍的韌帶、肌腱多年使用產生損傷,影響關節的穩定性;同時負責讓關節活動滑順的軟骨、關節液,生成速度趕不上消耗的速度,造成關節磨損增加。因關節的不穩定性增加、關節軟骨不平整,或過多的磨損廢物堆積在關節腔中,引發關節發炎組織增生,發炎組織會攻擊關節軟骨,進而加速退化的產生。
軟骨滑液耗損 關節運轉受阻
由此可知,只要破壞原本關節內的平衡,就會增加退化的可能,所以除了年紀大以外,韌帶的損傷、關節內長期發炎、骨折後造成的軟骨破損、及一些免疫性的疾病,均有可能造成關節退化產生。
江振豪表示,關節軟骨內富含水分及膠原蛋白,可以提供一個幾近光滑的磨擦介面;而關節液則提供良好的潤滑效果,這就好比機器的引擎內運轉一般,活塞周圍需盡量拋光,並輔以潤滑度適中的機油,才能減少引擎磨擦阻力及機械磨耗。關節軟骨變得不平順或光滑度降低、關節液生成量變少,必定會讓關節在活動時磨耗增加,而讓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報到。
關節喀喀作響 未必就是退化
他說,造成關節退化的原因很多,除了關節軟骨不平整,韌帶肌腱的損傷,引起關節不穩定,以及關節腔內多餘的發炎組織,也會在關節活動時產生聲響;有些增厚的關節囊或是關節外的肌腱鈣化也會產生聲響,所以有了聲音,如關節喀喀作響,並不一定代表關節內產生了退化,需要進一步了解產生聲音的位置,才能確立異常聲音與關節退化之間的關係。
登山損膝? 保護得宜可未必
造成關節退化有許多因素,並不能歸咎於「使用多就退化快」的單一因素。例如,愛爬山的山友,腿部肌肉因多運動而較為有力,如果能在關節周圍提供額外的穩定度,進而在關節運轉中減少不正常的位移,可以降低關節軟骨的磨損。
如果在登山活動開始時,先做好暖身活動及關節周圍的保暖,會加速關節液的生成,提供潤滑而降低關節軟骨的磨損。
此外,一些造成韌帶鬆弛的遺傳性疾病,或是自體免疫疾病,因自體產生攻擊關節軟骨的發炎組織,會讓關節退化提早報到。
▇ 延緩退化,你可以……
江振豪認為,關節已經產生退化的部份,是不可逆的反應,所做的保養及治療都是在預防,或是延緩退化,以膝關節為例:
1.可以進行直抬腿的訓練,加強膝關節周圍核心肌群的強度。
2.搭配護膝使用,增加膝蓋的穩定度,以減少不必要的磨耗。
3.少蹲、少跪,以減少不必要的膝關節負擔。
4.運動或行走前做好暖身;運動後冰敷,減少膝蓋腫脹及發炎,降低發炎組織對膝蓋的破壞。
全文網址: 年齡與關節/常用關節 壞得快? - 筋骨毛病多 - 疾病大全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78753#ixzz2gUHoyb3g
運動強化肌力 關節才會有力
【元氣周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2013/09/29
「跔落爬起」(台語,意指蹲下去爬起來)這句知名廣告詞,意思是要提醒長者注意骨骼健康,但其實戳到眾多長者的痛,尤其是膝關節疼痛。
70歲長者 半數有關節問題
根據統計,國內70歲以上長者,超過半數都有輕微關節炎,其中退化性關節炎是最普遍的一種老年疾病。
這個因為年齡老化所造成的疾病,儘管X光片可能看不出來關節磨損,但患者多半會有「落爬不起」的症狀;最明顯的情況就是爬兩、三層樓,膝關節就疼痛不已。
由於全身平均重量都由膝蓋承受,國泰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吳仲鼎表示,超過50歲長者,多少都有關節退化的問題,如果軟骨磨損太嚴重,就會出現退化性關節炎,關節腫脹疼痛,影響生活品質。
不敢運動 退化只會更嚴重
儘管如此,並非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就不能運動,事實上,完全不運動的患者,只會讓關節炎更嚴重,也喪失讓身體保持活力的機會。
「關節疼痛所以我得多休息、少用關節。」吳仲鼎表示,這是身為醫師最害怕聽到的一句話,也是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常有的錯誤觀念。
退化性關節炎是因為膝蓋承受過大壓力,因此吳仲鼎建議,患者以平地運動為主,尤其避免爬坡等需要膝蓋大量施力的運動;例如健走、游泳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應避免登山、騎腳踏車。
肌肉無力 也影響骨骼發展
骨骼肌約占體重的三到四成,肌肉無力也會影響骨骼發展。40歲後人體的肌肉量以每10年減少8%的速度流失;70歲後流失速度更增為15%;由於肌肉是控制骨骼活動的重要組織,一旦萎縮,骨骼也會受影響。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慶餘表示,罹患肌少症的患者,雖然沒有直接證據顯示與退化性關節炎有關,但肌肉流失確實可能引起次發性的骨關節炎。
所謂肌少症是指肌肉質量減少、肌力減輕的情形,已有研究指出這項疾病與骨質疏鬆症有關連;在台大醫院的研究中,肌少症患者腰椎骨鬆的風險是常人的1.72倍。
運動時間 以不疼痛為準則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張皓翔也表示,骨頭發炎也會造成肌肉分解增加,關節炎與肌少症雖然沒有直接相關,但有間接關聯性。
「平常就儲存肌肉量,未來才有本錢。」吳仲鼎建議,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可以適度運動,每天作半小時的健走都不為過。
吳仲鼎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如果膝蓋沒有特別疼痛,並不需要穿戴護具,運動一切以關節不感到疼痛為準則,一旦不舒服就立即休息,畢竟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全文網址: 運動強化肌力 關節才會有力 - 筋骨毛病多 - 疾病大全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78754#ixzz2gUJ2En9K
訓練腿部肌力 四步驟
【元氣周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2013/09/29
全文網址: 訓練腿部肌力 四步驟 - 運動天地 - 養生百科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78797#ixzz2gUJjoIWi
退化性關節炎/開源節流 讓關節晚點生鏽
【元氣周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2013/09/29
退化性關節炎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之一,雖然不至於有致命的風險,但嚴重卻會影響生活品質,而治療關節炎的方法可分為開源以及節流兩方面,也就是增加軟骨生長速度和降低軟骨的磨損。
以食療保養 緩解退化症狀
不少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也會選擇食療保養關節,例如市面上常見葡萄糖胺的健康食品,宣稱有預防退化性關節炎的作用。中山醫學大學生化暨生物科技研究所副教授高浩軒表示,近來研究發現第二型的膠原蛋白,也有助減緩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
高浩軒說,膠原蛋白分成第一型及第二型,第二型膠原蛋白是存在於關節軟骨中最豐富的膠原蛋白,它是組成健康軟骨、結締組織及骨頭的成分,能藉由提升重建能力,幫助減少受損細胞及組織的身體症狀。
軟骨中主要組成的物質約有四成為膠原蛋白,一成為葡萄糖胺,高浩軒說,膠原蛋白算是軟骨組成的最主要原料,而葡萄糖胺則存在於軟骨外圍的軟骨黏液中。
美國哈佛醫學院研究發現,水解第二型膠原蛋白不僅可以改善老化相關的退化性關節炎,也有助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
有退化現象 求助醫師診斷
高浩軒解釋,研究發現退化性關節炎主因之一,是免疫系統會攻擊軟骨組織,而膠原蛋白除了可幫助軟骨組織的再生,也可降低免疫系統攻擊關節組織,達到預防關節炎的作用。
不過,醫師也表示,健康食品並無醫療效果,不具有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作用,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還是應諮詢專業醫師,尋求正規治療方法。
輕微磨損 藉調整生活改善
振興醫院骨科主任敖曼冠表示,一般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醫師會先評估患者狀況再給予適當的治療方式,若軟骨磨損狀況還不算太嚴重,通常會先以非類固醇的抗發炎藥物治療。
敖曼冠說,藥物治療的同時,也會建議患者應控制體重、調整活動步調,以及適度的運動。
適度的運動可刺激軟骨細胞產生軟骨質,活絡關節附近循環帶來血液提供營養,強化附近肌肉,幫助關節穩定,也能幫助心肺功能、新陳代謝的提升,並能減輕體重以減少關節的負擔。
嚴重磨損 須求助手術治療
若是軟骨已嚴重磨損,敖曼冠說,當藥物以及改變活動步調無法減緩關節炎的狀況,就需要手術的介入,常見的治療關節炎手術包含了人工關節置換術、切骨手術。
1.切骨手術:較適合於60歲以下、年紀輕的患者,當關節炎只磨損內側或外側單邊關節面,就可用切骨手術,將脛骨上端截斷,矯正關節,減輕或消除關節疼痛。
2.人工關節置換術:較年長的患者或是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較適合做人工關節置換術,以人工的金屬或塑膠來代替損壞的關節面。
血漿或玻尿酸注射 效果短暫
另外,敖曼冠說,近來也很流行不用進行手術的血漿注射(PRP)以及玻尿酸注射來減緩退化性關節炎的疼痛,不過這些治療僅能維持短暫的效果,幾個月過後就需要重新再注射維持其效果。
PRP指的是將富含血小板的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注射到關節中 ,利用血小板組織修復及再生功能,幫助受損的關節組織恢復;而玻尿酸存在於每個人的關節液中,罹患骨關節炎的患者玻尿酸濃度會變稀,因此在膝關節中打入玻尿酸後,可幫助恢復原先保護關節的功能,進而降低骨關節炎的疼痛。
全文網址: 退化性關節炎/開源節流 讓關節晚點生鏽 - 筋骨毛病多 - 疾病大全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78744#ixzz2gUKF71qg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