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分享雪舫眼藏之部落格貼文)
成大山協60週年慶 雪山會師志佳陽線紀行

吳雪舫

民國104年,距離成大山協創立的民國44年,整整一甲子了。由成大山協畢業生(OB)為骨幹所創立的成大登山薪傳協會,也在內政部核准成立後,開始正式運作了。今年度的重頭戲,莫過於重新演繹民國69年及72年舉辦過的雪山六路大會師;所不同的是,今年是由OB主辦並擔綱演出。73級山羊隊的張漢儀,繼去年籌劃礁溪烘爐地山五路會師之後,再度挑起本次會師活動籌備委員會的主任委員重擔,並兼任會師活動總指揮;此外,由協會理事長--66級野狼隊的謝東明總督導、協會顧問李增昌指導會師活動的運作。

由於大霸線及大雪線的步道封閉,最終只能舉辦雪劍線、Y形聖稜線、志佳陽線及東峰線四條路線;分別由75級野狼隊的陳嘉修+71級山鷹隊的郭修維、74級山鷹隊的陳育亮+73級北極星隊的陳耀如、72級小熊隊的簡文+69級小熊隊的簡文通、69級北極星隊的高紹陞+70級三三隊的陳榮華,擔任各路線的領隊及嚮導。活動原本規劃於76日早晨於雪山主峰頂會師,在拜會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瞭解各山莊、山屋及營地的淡旺日分布之後,將會師日期延後一天,以提高申請到七卡及三六九山莊床位、聖稜線山屋床位及各營地的營位的機率。

活動公告之後,報名相當踴躍,即使因故無法上山的OB們,也慷慨解囊捐款支持,盛情感人。迄531日報名截止日,有意登頂參與會師的人數有雪劍線15人、Y14人、志佳陽線21人及東峰線七十餘人,合計高達123人。參與人數之多,可謂盛況空前,給主辦人員帶來莫大的挑戰,尤其是床位、營位的申請,必須動員眾多人員,在申請日清晨待命於電腦前,分秒必爭地送出申請以爭取最大機會。即使如此多方努力,也是難以讓每個人都如願。事後才知悉,竟然與北科大的雪山會師活動撞期了。

雪舫忝列為籌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除了幫忙搖旗吶喊,呼喚資深OB共襄盛舉之外,也不畏老邁,報名了志佳陽線。19157月,日治總督府蕃務本署測量隊財津久平一行,由卑亞南社(南山村)越過卑南鞍部(思源埡口)到達志佳陽社(環山部落),循志佳陽大山稜線完成次高山(日治時期雪山的名稱)主峰的首登與測量,這條路線成為當時攀登雪山最便捷的路徑。民國59年雪山東峰線開闢之後,志佳陽線才被取代。

志佳陽大山海拔3,345公尺,基點位於東南的3,289公尺峰上,東南草坡山谷有一小池名曰瓢簞,有水之時,天光雲影碧草倒映於水潭中,極具山光水色之美。重裝經志佳陽大山攀登雪山主峰,具有相當的挑戰性:由3.1K7.8K的志佳陽大山基點峰是一路陡坡,短短4.7公里路程爬升竟高達1600公尺;從10.8K雪山山莊舊址(H3300m)到12.5K的雪山主峰(H3886m),又是另一段令人仰之彌高、望之彌遠,在低氧環境下攀登雪山南壁碎石坡的艱辛路段。歐都納八千米俱樂部的遠征模擬訓練,在一月份冬攀,重裝背負25公斤,於半夜12點半由環山部落出發,過關資格是在7小時內登頂志佳陽大山,據聞第一、第二個登頂雪山主峰的隊員,分別只花了99.5個小時,真神人也!

2015/7/4(週六)天氣晴朗炎熱 四方好漢來相會

七月四日,隊員們分從北、中、南各地出發。早上十點半,阿村開車來接,先到宜蘭與總指揮張漢儀碰面,領取會師服、成大登山薪傳協會會旗、會師旗、路線旗及廠商捐贈的水蠻牛飲料之後,車子直奔環山部落。下午三點抵達希瑪農莊,由莊主帶領到位於司界蘭溪吊橋頭,專供登山客住宿的溪畔民宿,其他隊友也陸續抵達,隊伍完成集結。以年紀論,志佳陽線算是重量級的團隊;隊員中有不少資深的山友,計有四年二班1位、四年五班5位,年齡加總直逼千歲。惟行前數日,有三位隊員因故必須退出,最終有18人順利成行(註一)。

P1100310.JPG - 雪山會師活動

司界蘭溪吊橋此端是希瑪農莊,另一端是登山步道起點

出發當日,就已經得知「蓮花」、「昌鴻」及「南卡」三個颱風形成,但依照預測的颱風路徑及行進速度推斷,並不會影響到會師的規劃。大夥一番討論之後,決定第二天提前到4點出發,盡量利用晨間涼爽的時段趕路。這雖是我第五次造訪雪山主峰,卻是首度走此一路線,心中難免忐忑。

2015/7/5(週日)上午天氣晴朗,午後雷陣雨 風雲起 征塵揚

凌晨三點起床,山上的氣溫薄有寒意。吃過早餐後,04:10大背包上肩,由嚮導帶頭,一行人挑燈魚貫而行。過司界蘭溪吊橋就是全長12.5K的登山步道起點,將入山入園證投入信箱。前行至0.4K叉路處,登山步道已經崩塌,下切沿溪谷左側而行,約百公尺後上溪岸,穿過鐵皮屋沿溪邊行進,1.1K接回步道。過松柏農場後,04:40經一鐵橋,天色微亮,清點確定全員到齊後,繼續前行。步道大致上沿著司界蘭溪的溪畔蜿蜒前行,04:55抵達架設在溪谷山壁上的鐵棧道,棧道上偶有崩落的岩塊,透露出地質不穩的警訊,不敢多逗留。05:06過一吊橋,約2.1K處有個小陡坡,攀繩進入松林,此後一公里大都是平緩的山徑。05:24來到3.1K處的登山口營地(H1670m),營地寬闊,除了兩側之外,上方100公尺處仍有寬敞營地,輕裝單攻志佳陽大山的人,大都選擇在此紮營。

P1100312.JPG - 雪山會師活動

幾乎每一公里,就設置了道路指標

營地下方是司界蘭溪的支流,也是攀登志佳陽大山最後的活水源處。行前雪霸國家公園志工回報志佳陽步道全程無水,雖有山友確認雪山山莊舊址附近的水源並未枯竭,保險起見,仍然拿出水袋裝滿隔日所需的水。登山步道由此直至7.3K瓢簞池H3140m),幾乎是一路陡升坡,短短不過4.2公里的路程,爬升幾近1500公尺。05:43續行,沿著陡峭的山徑上升,3.1K~3.8K雖然很陡,但一來人員都還處在兵強馬壯的狀態,加上有茂密的森林遮蔭,雖然有些喘,倒也不覺得辛苦。06:133.4K,繼續推進到3.8K處大休息;07:464.0K08:32抵達4.3K的苗圃舊址,遍地松針,適合紮營,可惜無水源。拿出行動糧裹腹,今天行程不趕,與簡文、楚源等在此聊天甚久。

P1100316.JPG - 雪山會師活動

苗圃舊址營地

09:10續行,5K前的山徑多為緩坡而上。天氣晴朗,太陽逐漸展現其威力,汗流浹背地奮力前進,好不累人!時值乙未年農曆五月,序屬仲夏,節近小暑(7/7日),正是酷暑難耐,允宜隱伏避夏的三伏天。不在家納涼,卻來此自虐,自討苦吃,所為何來?宏育中人說:「吾酷愛登山,那是累中之樂,樂中之疲,疲中之醉,非言語筆墨可致之極妙也!」

10:07抵達5K,此處有雪山主峰指標,遇到單攻志佳陽大山的回程山友,說瓢簞營地驕陽正盛、酷熱難耐,極力勸我們晚些上去。依照先前進度推估,可能午後1點前就會抵達瓢簞池。簡文、楚源和我決定放慢速度,沿途凡有可以欣賞風景之處,就停下來小休片刻,師法蘇東坡的《定風波》,享受山林野趣。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5K休息了45分鐘,後續的300公尺山徑也很陡,5.3K大樹下有小營地,5.3~6K山徑多為緩上。11:565.6K12:40抵達6K處的賽良久營地,這是一塊平坦的小鞍部,可惜樹蔭不多。隊伍前鋒早已經離開,秀如、志豪、士寬及其他隊友則仍在陽光下小寐,果然是名符其實的「曬良久」。

此時無風,空氣悶熱,四處飛舞的蒼蠅極為擾人;更惱人的缺德的登山客在營地布雷,空氣中不時傳來陣陣的異味。突然發現一條黑色的大毛毛蟲,從步道的一側緩緩爬到另一側,沒想到毛毛蟲會在如此高海拔的地方出沒。這可能是永澤蛇目蝶的幼蟲,它們是台灣諸多蝴蝶族群中,生活領域最高的,分布於中央山脈海拔2500公尺以上的高山草原地帶,以吸食箭竹、樹木、落果的汁液為生。

P1100318.JPG - 雪山會師活動

賽良久營地

難耐蒼蠅襲擾,13:00續行,6.1K~6.9K是陡升坡,不知道是否老朽眼花,好像走過兩個6.6K里程樁,6.6K6.7K的距離似乎特遠。14:406.7K15:00抵達森林界線的6.9K,視野豁然開拓。此處叉路口有指標,右往馬武霸山,左上往志佳陽大山。等候後方的隊友時,陣陣睡意襲來,呵欠連連,只是雲層開始累積,山風微寒,唯恐受寒,強忍不敢入睡。待志豪傳來落後隊友的消息後,起身趕往7.3K的瓢簞營地,山徑上到稜線後,植被轉為密集的高山矮箭竹林。眺望對面的山稜,南湖大山、中央尖山映入眼簾,還有年輕時走過的中央山脈北二段,當年的隊友施能仁、簡文通,如今也同行,阿寶則選擇走雪劍線。

P1100320.JPG - 雪山會師活動

6.9K叉路口的指標

15:50抵達瓢簞池,池水已經乾涸。雪山東南支稜有幾個山峰,分別是志佳陽大山的最高峰、基點峰及3110峰。稜脊寬闊,矮箭竹平鋪,起伏不大;青翠的山坡上,點綴著一株又一株的小樹,景色清新優美,直逼歐洲風景宜人的草原。瓢簞池就位在山峰南側的小凹谷。隊友早已經紮好營帳,煮了熱騰騰的茶及咖啡。天色逐漸轉為烏雲密佈,隨後下了一陣子的午後雷陣雨。

P1100325.JPG - 雪山會師活動

瓢簞池營地

晚餐後,傳來小道消息說氣象局可能在晚間發佈海上颱風警報。颱風警報一旦發佈,國家公園就會閉園封山,山上人員也必須撤離;籌備多時的雪山會師,可能就此泡湯。領嚮及幾位資深隊員開始討論各種應變計畫,以安全第一、守法為重為指導原則。決議如果晚間就發佈颱風警報,東峰線人員可能無法上山,會師活動將被迫取消,志佳陽線就原路撤回環山部落;反之,就前行越過雪山主峰,推進到黑森林山屋舊址,等待指揮部的消息。無論如何,都不宜困在雪山山莊舊址或是翠池。

就寢不久,楚源接到指揮部來電,為了因應可能發佈颱風警報的影響,會師提前到76日下午4點,然後全部人員進駐三六九山屋。指揮部的決定與志佳陽線預擬的應變計畫差異不大,只要加快行程進度即可。

2015/7/6(週一)天氣多雲轉陰 見證歷史的一刻

天氣預測本日志佳陽山區是陰天多雲,潮濕但下雨機率不高。凌晨四點起床,月亮猶在,繁星燦空,好一個萬里無雲萬里晴的徵兆!心中暗暗叫苦,只能默默祈求老天爺開恩,別讓我們頂著豔陽,辛苦地攀爬雪山南壁陡峭的碎石坡。

為了確保會師能夠順利達陣,嚮導徵求領隊及資深隊友意見後,決定放棄攀登雪山南峰,人馬在雪山山莊舊址大休息,養精蓄銳,為最後的衝鋒準備,務必人人都能及時見證大會師的歷史時刻,為自己留下永難磨滅的記憶。

P1100328.JPG - 雪山會師活動

清晨回望環山部落

04:50出發,切上前往志佳陽基點峰的山徑,一路上坡越過3110峰,05:12底來到7.85K,登頂百岳之一的志佳陽大山基點峰,有三等三角點6303號。拿出會旗及會師旗,拍攝團體照存證。此時,太陽從中央尖山西峰旁悄悄露出曙光,遠方的山脈有如一幅青綠山水國畫,呈現安詳靜謐的寶藍色。

P1100336.JPG - 雪山會師活動

四年五班的同學會

P1100341.JPG - 雪山會師活動

熊群出沒志佳陽山區

P1100343.JPG - 雪山會師活動

志佳陽大山基點峰

05:30出發往位於8.3K的最高峰,眾人沿途忙著拍照,05:52抵達最高峰。志佳陽大山展望絕佳,極目四望,由東至西是中央山脈壯闊的南湖大山與中央尖山稜線,延伸到北二段甘藷峰、鬼門關、無明山;左顧右盼,則能盡覽雪山地壘、武陵四秀、大小劍山。這裡有觀賞雪山的極佳角度,遠眺翠池三叉山,斷崖崩壁、亂石穿雲,非常壯觀。山徑的右側則是一片廣袤的矮箭竹草原,去年在雪山主峰望見這一大片迷人的青翠大草原,就立志要就近欣賞,如今總算美夢成真!

P1100344.JPG - 雪山會師活動

雪山主峰近在眼前P344

P1100350.JPG - 雪山會師活動

志佳陽大山最高峰

雲層開始壘積,形成了美麗的雲海,不時遮蔽了雪山主峰。天公有意作美,我們或許可以不用在烈日下攀爬雪山南壁,真的感恩!06:13離開最高峰,山徑開始下行,映入眼前的是雪山南壁與南稜鋸齒狀的岩石連峰,大部分路段都在密箭竹林中穿梭前進,偶而得以到松林中透透氣。

P1100354.JPG - 雪山會師活動

志佳陽大山視野極佳

P1100355.JPG - 雪山會師活動

就為了這片草原而來

06:369.0K,不久抵9.1K鞍部,左側為崩壁,仰望雪山主峰,高不可攀。06:56來到「風剪樹」解說牌,此處略寬敞,脫掉風雨衣、束緊鞋帶後,續行於07:45抵達9.9K,此處台地平坦可紮營,四周古木參天,是理想的休息場所。

P1100360.JPG - 雪山會師活動

環境宜人的9.9K休息地

08:53抵達10.8K的雪山山莊遺址(H3300m),此時已經是饑腸轆轆,幸好嚮導及CA等人正在烹煮麵條、熱茶、咖啡,為隊友補充熱量。昨夜沒睡好,此時雖覺得睏乏,時間也充裕,但是顧慮氣溫仍低,仍不敢補眠。

P1100363.JPG - 雪山會師活動
P1100365.JPG - 雪山會師活動

寬闊的雪山山莊舊址

隊伍經過休整之後,10:10再出發,一路緩坡而下,10:27到達約11K處的乾溪溝旁,脫下中層衣,準備迎接最終的考驗。眺望雪山南壁,有如一面千米高牆橫亙在眼前,令人望而生畏。最後的1.5K路程,竟然得攀越600公尺高的碎石坡,山壁上的碎石與林立的枯木,有如一群面目猙獰的伏兵,設下滿地的關卡,等待我們闖關。It’s show time!從乾溪溝左側上攀,11.1K開始陡上碎石坡,10:4311.4K,白木林數量漸增,切出森林進入乾溪溝,高度約3500m。咬緊牙關、手腳併用地沿碎石溝攀爬,11:3511.7K11:59續行至11.9K,在此小休。



P1100375.JPG - 雪山會師活動

開始沿著乾溪溝上行

休息時,想到筆名「波羅的海詩人」的唐夫,來台攀登北大武的檜谷山莊後,撰文描述登山之樂為:『昂首擎天,仰面岫峰,極目雲色百彩齊飛,俯瞰曠原千秋異形,萬綠繁茂茁壯,拂撩則喜;空氣清新潤滑,吞吐尤歡。林間有陶淵明心境,攀援得孫悟空情趣,莽莽自然玄妙詭異出神,浩瀚生態奇特變遷入化。唯聞鳥語蟬聲之韻律,天籟之俏,靈宵之美,足使人流連忘返,沉醉超脫,莫言瓊樓玉宇,不思仙風道骨,已身在其中矣。……登山運動不單調、不枯燥,非循規蹈矩之徑,無千篇一律之形。樂在其中,有林重蔭複,有谷暗峰明,有病樹前頭,有落英繽紛,那一步一換,一眼一新,喘息連雲,伸手劈霧,沐浴身心的純氧流入每根血管,活躍每個細胞,對心臟肺部以及關節,益處尤甚,什麽血糖血脂,膘多肉厚,肝大脾腫,心衰力竭,度日如年者,敢來一試,感覺的舒暢是妙不可言,任何靈丹妙藥不可企及。……登山對意志的磨礪,精神的開拓,人生的意趣,不是一個樂字可述。所有的付出,僅僅是足下一步一個脚印。登山之樂,享受如醍醐灌頂,滋味是酣暢淋漓,回憶則妙趣橫生。我想:做人不登山,嗟爾來凡間。』(註二)回想當下的過程,不就是如此嗎?

12:2812K,略事休息,前方大片犬牙交錯的圓柏枯木林,虯曲糾結的枝幹,似乎在訴說著烈火焚身的悲痛與憤怒,懾人心魄。12:5612.2K時,已然氣喘噓噓、口乾舌燥,人仰馬乏,已成強弩之末,只覺得渾身能量已經將要耗盡。拿出蘋果充飢;陣陣冷風襲來,空中突然飄下微細的霰粒,趕緊穿上中層衣禦寒。啃完蘋果,志豪志願留下來等候未見蹤影的楚源,我繼續挑戰未竟的征程。

P1100380.JPG - 雪山會師活動

看到這片圓柏枯木林,雪山主峰就不遠了

P1100383.JPG - 雪山會師活動

英姿不減當年的熊頭

後續的200公尺陡坡,在氧氣稀薄的環境下,可謂三步一喘、五步一停,腳步不時隨著碎石下滑;大背包形似蝸牛的大殼,雙腳有如龜步緩緩移形換位,推進速度極緩慢。13:56來到12.4K,越過前方的巨石堆就是峰頂,距離雪山主峰只有咫尺之遙,14:06終於抵達12.5K處的三角點,幾度站在3886公尺高的天空,呼吸著最澄淨的空氣。那種又累又爽的感受,實在難以言宣!

P1100384.JPG - 雪山會師活動

越過巨石堆,就登頂在望了

P1100387.JPG - 雪山會師活動

成大山協67OB同登雪山

P1100390.JPG - 雪山會師活動

志佳陽線全員到齊

思索在耳順之年,仍能重裝從志佳陽大山登頂雪山主峰,肌耐力與心肺都能通過如此嚴苛的體能驗收,實在該滿足了!感謝老天爺賜給我們如此完美的天氣,尤其是在攀登碎石坡時,一直維持在涼爽的密雲不雨狀態。

志佳陽線的前鋒,午後一點多即登頂主峰,其他隊員在午後二點前後陸續抵達,是最先完成登頂的路線。從早上四點吃過粥、十點在雪山山莊舊址補充近半碗的泡麵之後,就一路忍飢挨渴至此。主峰頂上氣溫低,雖有熱茶、熱咖啡補充熱量,也恐難耐長時間寒冷。可一時之間,無線電卻呼喚不到友隊,狀況不明之下,決定留下幾位隊員代表參與會師,其餘人員先撤至三六九山屋。沒想到大背包才剛上肩,東峰線的人員赫然出現眼前!原來是逗留在圈谷的東峰線前鋒,從北科大人員得知志佳陽線已經在山頂等待,在校生趕緊快馬加鞭上來會合,其他隊員也陸續登頂,並背來犒賞登頂隊員的水梨,那滋味可真甜哪!不多時,雪劍線以無線電回報即將抵達鞍部、稍後聖稜線也回報抵達北稜角。會師在望,志佳陽線人員卸下大背包,等待各隊人員抵達。

P1100396.JPG - 雪山會師活動

東峰線人馬帶來了甜蜜蜜的水梨

雪劍線人員陸續有人腹痛腹瀉及嘔吐,由症狀判斷,可能是食用未經過濾的翠池水,水中的微囊藻毒素所致。過不久,山友廖顯廷現蹤稜線上,揮手要求支援,白吃帶領志佳陽線幾位小將,奔下鞍部接應。三點半,志佳陽線、雪劍線、聖稜線全員到齊,東峰線在行程加速之下,因為隊員老少不一,體能差異大,有9人放棄登頂,最終四條路線共有創紀錄的101人登頂,見證了成大山協史上的第三度雪山大會師。一時之間,會師服染紅了整個山頭,真是令人感動的一刻!躬逢其盛的筆者,雖不識音韻平仄,勉以打油詩紀之:

薪火傳承六十載,成大山協慶甲子;
老幹新枝百一人,三度會師雪山巔。

當其他路線人員仍處於極度亢奮狀態時,在主峰待了很久的志佳陽線人員,於15:40先行下山。志佳陽線、雪劍線、聖稜線的人員因應颱風警報而轉移至三六九山莊,山屋擠滿了人,可謂是摩肩擦踵、人聲鼎沸。北科大因為雪劍線發生人員失蹤事件(註:三日後自行脫困並安全下山),多數成員提前撤離三六九,留下的床位正好分配給三隊的成員,不足之處則搭營帳或睡地板以因應之。

2015/7/7(週二)天氣晴轉多雲 後會有期

昨晚山屋擠了百多人,為數眾多的「黑管」,或高揚、或低沈,此起彼落的「八不合音」協奏曲,整夜不絕於耳。熬到半夜猶不能成眠,只好服用Melatonin並塞上耳塞,總算在半夢半醒之間度過。凌晨三點半,其它登山隊morning call,刺眼的頭燈、悉悉簌簌的打包聲,令我再也無法入眠。挨到將近五點起床,收拾裝備,等待早餐。過不久,旭日東昇,晨曦從山莊對面的雲層露出,映照出色彩炫麗的朝霞,其誘惑力似乎更勝於早餐,一時之間,只聽見此起彼落的快門聲。

P1100397.JPG - 雪山會師活動

在三六九山屋欣賞斑斕的晨曦

六點正,大隊人馬陸續下山,聖稜線隊員先行、繼之以一路辛苦的雪劍線人員,隨後是輕裝的東峰線大隊,志佳陽線殿後。九點不到就抵達七卡山莊,後勤人員說接駁車輛最快也要11點才能到登山口,時間尚早,梳洗一番並享用東峰線帶來的甜蜜水梨、烹煮的熱茶、咖啡後,上床想要補眠,無奈靈台一片清明,躺了半小時仍然沒有睡意,09:30背包上肩,朝最後2 公里外的登山口前進,10:15抵達登山口,梳洗刮鬍、更衣換鞋之後,享用支援隊伍切好的大西瓜,經過多日來的飢渴,鮮甜多汁最是誘人。在此,謹向支援人員至上最誠摯的謝意!

接駁車輛在11點之後陸續抵達,12點車隊出發,前往中橫宜蘭支線52.5K處的陵后宮前庭,外燴的慶功宴席開13桌,此次會師活動圓滿成功,是一趟會令人難以忘懷的刻骨銘心之旅。席間人人歡愉,互訴艱苦的歷程。天下無不散的宴席,離情依依,老友新知互道珍重之際,也期待著下一次的盛會。

大型登山會師活動能夠順利展開並圓滿結束,除了總指揮及各路線領嚮人員的辛苦付出之外,幕後人員的貢獻,一樣功不可沒。負責交通的陳建志、資訊的朱正中、管財務的潘郁仙、會師服與旗幟設計的沈智慧、後勤支援的邱秋蘭、免費製作旗幟的山友陳耀煌(聖稜線嚮導白喝的長兄),都是促成此次成功會師的有功人員。多謝啦!感恩喔!

後記:筆者畢竟年紀不小,對體能有自知之明;不圖快,只求安安穩穩的完成登頂會師。所以自登山步道3.1K開始,自動退居隊伍的後段班,時間記錄只是忠實反應個人的行程進度,參考者宜注意。

註一:見證歷史的志佳陽線成員有:簡文、簡文通、洪楚源、吳雪舫、陳引幹、陳惠典、施能仁、汪逸村、廖士寬、張高薰、甘志榮、曹秀如、周志豪、Eric Chen、顏子惟、黃湘瑜、周正宸、黃鏡清。

註二:唐夫為旅居芬蘭的中國籍部落客,此人文筆不俗,尤擅長以酸文諷刺時政,其所作之『沁園春- 涂抹』詞曲,可以為證。

雪舫眼藏原文

http://blog.xuite.net/hsuehfang2013/hsuehfang2013/32521993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cku_ob_blog 的頭像
    ncku_ob_blog

    成大山協OB&成大登山薪傳協會

    ncku_ob_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