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的高度
最近突然想起幾年前在「成大登山薪傳協會&成大山協 OB的部落格」中發表的文章[1]提到「台灣百岳一覽表中有5個未達一萬英尺,卻恰巧都超過一萬日尺」的百岳,是否可能在歷史地圖網站上查到林文安前輩引用的日本地圖?目前國內蒐羅最完整的是中研院人社中心「地圖與遙測影像數位典藏計畫」所建立的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站[2]
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 ,進入後赫然發現第一張「1897日治台灣假製二十萬分一圖雙色複製版」的新高山標高竟然是4145m!經Google一下,才知自己孤陋寡聞,早有文章提及[3][4],從前只知道「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九月一日由「日據時代臺灣總督府臨時土地測量局」測出玉山高度超過日本最高峰富士山,日本政府遂將玉山改名為『新高山』」[3],現在才了解這很可能是第一張標示新高山的地圖,而且高達4145m!
圖1:1897日治台灣假製二十萬分一圖雙色複製版
既然做不成首發,那就整理一下歷年來玉山高度的變化吧。在[3][4][5]三篇文章雖有一些文字記錄,但並非完整,且無地圖可資對照,而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站正可彌補此一缺憾,故彙整如表1,共計32筆,其中25張地圖的截圖及2張三角點成果表置於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gCtEjHpvcXROLC94S2uvzqw1jcViT_pf?usp=sharing ,提供參考。
表1:玉山高度變化列表
其中發現幾個有趣的現象:
1.最早的4145m高度到底是怎麼來的?猜想1909年日本帝國製圖機構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才決定實施正式的一等三角測量[7],可能是首登的長野義虎(或其他人)[8]使用隨身攜帶的氣壓式高度計測出來的。
2.日治時期的長度單位並未統一,有時用公尺,有時又採用日尺,可能是軍方體系的製圖機構慣用公制,與國際接軌,以利軍事行動,而非軍方體系者慣用民間的日制吧,像台灣早年的地籍圖就是採用間為單位,1間等於6日尺,約為1.8181公尺,1平方間就是大家熟知的面積單位1坪。
3.除了日治早期尚未實施三角測量時均採4145m外,其餘時間交互出現3950m與相當於3945、3962m的13020、13075日尺,並未於某次測量後一段時間統一規定,對於號稱個性嚴謹的日本人為何會有此種各自為政的現象,令人費解。
4.1944年美軍地形圖五萬分一竟然跑出3850m,當時美軍應是蒐集日本地圖編纂而成,竟出現如此離譜的錯誤。
5.[4]文提及「1957年由『美國遠東陸軍製圖局』測出玉山高度為3,997公尺」,但文中的資料連結已無法連上,無從查閱美軍測繪的五萬分之一地形圖,而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站卻有前一年的1956台灣地形圖五萬分一為此數據,這又是怎麼來的?如[5]之3.所言:「這應是某段時期大家以為玉山頂加上三公尺高的于右任銅像即為4000公尺的由來。至於如何測得3997 公尺成果,已難以查考」。
6.目前公告的國家底圖[9]台灣通用電子地圖(原稱通用版電子地圖,比例尺1/2500)為何是3951?不得而知。
此外,在[6]之結語中特別說明:「測量成果的玉山正高3951.798公尺是指玉山主峰三角點上的高程,若以玉山主峰上所砌「玉山主峰」石碑頂點為準,則高度約為3952.8公尺。」,假若排除人造花崗石三角點與石碑基座,則真正地表的高度又要再減少一些,大約只剩3951.x了。
最後,歷年不同的高度值是否表示期間高度的變化?從[5]之7.:「數字上的差異並不完全表示這期間玉山高度的變化,主要還是因為測量方法不同所得測量結果的差異。」,此外,從日治到現代雖然都以基隆港平均潮位起算,但不同的高程基準[10]與潮汐觀測資料,還是造成零點位置相異,也就是起算點不一致難以互相比較。隨著測繪科技的演進,不同時期必然測出不同的數字,成果也將精益求精,如同[5]之8.:「本次測量亦有GPS 衛星測量資料,經計算…上升約9 公分(兩次觀測約差3年8個月)。推測這應係板塊運動造成的影響。」,與台灣地質史上之板塊運動估計值:「菲律賓海板塊以每年8.2公分速度向西北方移動…以每年2公分速度上升形成山脈」[11]相近。
以上是關於玉山高度的資料整理,提供大家參考!
陳建志 109.5.8 初稿 jgchen6@gmail.com
112.9.15 重新發表於成大登山薪傳協會新部落格
參考文獻
[1]陳建志,2010,關於三角點與三角測量之誤解~前東港山有多高? https://nckumtob.pixnet.net/blog/post/98694385
[2]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系統介紹https://ndaip.sinica.edu.tw/content.jsp?option_id=2621&index_info_id=7084。
[3]tony52783(tony),2005,疑惑? https://www.keepon.com.tw/thread-d8da6f3f-10d8-e411-93ec-000e04b74954.html?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
[4]wonderverge (江湖夜雨十年燈),2007,Re: [閒聊] 玉山高度變了又變?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171526559.A.ED3.html
[5]吳萬順、曾耀賢、黃金維,2004,玉山正高測量~五、玉山高度變化記載,第二十三屆測量學術及應用研討會https://ws.moi.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VcGxvYWQvT2xkRmlsZV9OTFNDL3VwbG9hZGZpbGUvQVRfMjAwNTExMTAxNjM3NDkucGRm&n=QVRfMjAwNTExMTAxNjM3NDkucGRm&icon=..pdf
[6]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2020,玉山高度測量
https://www.nlsc.gov.tw/Home/MakePage/131?level=131
[7]魏德文等,2008,測量台灣:日治時期繪製台灣相關地圖1895-1945,P41
[8]陳玉峯,2014,誰是攀登玉山主峰的第一人 http://slyfchen.blogspot.com/2014/05/blog-post_13.html
[9]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國家發展委員會於今(17)日第54次委員會議報告「國土資訊系統推動成果及發展方向」新聞稿 https://www.ndc.gov.tw/News_Content.aspx?n=114AAE178CD95D4C&sms=DF717169EA26F1A3&s=92D165B1D2459246
[10]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2020,高程控制~【一】臺灣高程系統及高程基準之訂定 https://www.nlsc.gov.tw/cp.aspx?n=1483
[11] 維基百科,台灣地質~板塊運動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5%9C%B0%E8%B3%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