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牡丹 畫牡丹
撰文 高爺/攝影 阿寶
前兩週聯合報副刊上有篇劉墉的文章《畫牡丹》(註一),裏頭有一段「台北賓館又有牡丹花展,據說是 蔣 夫人原先種在阿里山上的。」不禁勾起一段登山回憶。
民國70年春天( 5月2日 ),我和李淑玲、鄭淑玲、吳瓊容、 林瑋 君、阿寶、白吃、鵬舉加在校生蒙古共九人到水里集合,夜宿火車站前的大觀旅社,半夜三點起床,三點半爬上材車出發,經人倫林道攀登西巒大山,僅一人穿登山鞋,鵬舉未背背包,提了一盒清蛋糕,蒙古鋁架背包裝了五顆小玉西瓜,山頂賞景奢華痛快。下山時材車在2600m的林務局人倫工作站暫停休息,我們徵得管理員同意參觀溫室,裏頭有上百株牡丹,正在開花的也有幾十朵,每朵都有小玉西瓜那麼大,這回大開眼界,稀罕啦(詳見山訊第22期文章),從來不曉得台灣也能種牡丹花,後來才明白這是生物地理學上的北降現象(註二)。
當時不知林務局在山上小規模種牡丹花何用,現在讀過文章方知原來如此。我想一定不會種在阿里山,那兒居民與觀光客太多,干擾必多,挑個氣候合適遊客不到的林務局工作站最穩當。如今斯人已遠林道失修,牡丹想必不存。
近日問李淑玲和阿寶是否還記得此事?二人不但印象深刻,阿寶今年四月還去了杉林溪賞牡丹,說非常漂亮!並提供數張牡丹花照片給大家欣賞。
牡丹花大色艷、雍容華貴、富麗端莊、芳香濃郁,而且品種繁多,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長期以來被人們當做富貴吉祥、繁榮興旺的象徵。河南洛陽與山東荷澤最富盛名,台灣南投近年來有多處小規模栽培。
「牡丹花下死 做鬼也風流」
「早知富貴花中有 爭覓閒田種牡丹」
「花開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惟有牡丹真國色 開花時節動京城」
名人佚事與詩作也多(註三)。
作家劉墉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主修國畫,剛畢業時曾擔任高中美術老師,也擔綱演舞台劇擔任電視記者主持益智節目,風度翩翩帥到不行粉絲特多。老派訓導主任倚重甚深,特別請 劉 老師坐在訓導處大位旁邊,隨時請益。高一廿多班全由他教,我正好恭逢其盛, 劉 老師還挑選我參加一些課外美術活動,這些年我一直注意 劉 老師寫的書和文章,有點師生緣份。老師在台北賓館賞花,我在高山上賞花,也許還是同一批牡丹。
註一:
畫牡丹
【聯合報副刊╱劉墉】 100.06.10
小時候到父親辦公室,父親總會讓我坐在他的位子上,交給我幾張白紙和一支鉛筆,由我亂塗。每次我都會畫花,先畫個小小的圓圈,表示花心,再像勾魚鱗似地往外加上一圈又一圈的花瓣。最後畫根直直的花莖,左右對稱地添上兩片葉子。
說實話,我畫得死板極了,但是父親非但叫好,還會要同事們過來看。大家少不得也跟著讚美,說我畫的花真活、真漂亮,一定是牡丹。
牡丹!牡丹!幾乎每個人都說我畫牡丹,問題是我從沒見過牡丹,問父親牡丹是什麼,他只說是富貴花、天下最美的花,再加一句:「可惜台灣看不到。」我問牡丹是什麼顏色,父親說多半是紅的。聽他這麼形容,我後來以鉛筆勾完花,還會用紅蠟筆把花瓣狠狠塗一遍。蠟筆遮住原先鉛筆的線條,只見一片紅,加上直直的花莖,活像一根棍子上絞著一團紅色的棉花糖。
妙的是,父親還一個勁兒地叫好,說:「我兒真棒!畫得就像真牡丹。」他還會拿另一張白紙跟我的「紅牡丹」緊緊貼著,再放到電燈泡上烤,蠟油被烤化了,自然印到另一張紙上。而今五十七年過去,父親當時站在床上,雙手把畫舉到燈泡前,那黑乎乎的身影、明明滅滅的燈光、紅紅豔豔的花瓣、瀰漫一屋子的蠟油味,和母親一個勁的責罵,還常常浮現我的腦海。
父親沒幫我「複製」幾張牡丹,就因大腸癌離開這個世界。從那以後,我依然畫畫,畫各種花,只是,不再畫牡丹。
直到二十年後,台北故宮博物院從日本空運幾十盆牡丹,在「至善園」的長廊上展出,我才帶了寫生簿去,畫了平生第一朵真正的牡丹。
大概因為配合舊曆年,用了催花的方法,那些牡丹都不大,葉子也貧弱得好似雛菊。但我還是很感動,一口氣寫生了四、五張,非但忠實地描繪花朵,對於「葉脈」和「葉序」也做了詳細的記錄。葉片小,不會重疊在一起,反有個好處,是看得清每片葉子。我細細數,發現牡丹好像很懂數學,從花朵往下,先是一片葉,然後是三片葉,再下來是五、七、九,那變化巧妙極了。回家查書,才知道植物學稱為「二回三出羽狀複葉」。
隔年新正,台北賓館又有牡丹花展,據說是 蔣 夫人原先種在阿里山上的。我又帶了寫生冊去,老遠就聞到一股幽香,擠過圍在四周的人群,嚇一跳,只見幾棵足有人高的花樹,掛滿紅紫色的花,每一朵都有湯碗大。那天我沒寫生,一方面因為四周人太多,一方面因為花太多,太大,又太一個樣子,讓我不知從何落筆。只是,我懂了!為什麼小時候用紅蠟筆塗成一大團,父親會說:「就像真牡丹!」
再見到牡丹,已經人在美國。因為我擔任美術館的駐館藝術家,常應藝文界的朋友邀宴。有一天去個豪門,女主人拉著我進花園,穿過整片盛開的石楠、榅桲和茱萸,得意地彎下身,指著一朵直徑不過 十公分 的小黃花說:「瞧,黃牡丹!」
那花挺香,有點檸檬味,可是矮矮小小,花瓣也不多,實在不太有「富貴花」和「一團紅」的樣子,為什麼女主人好像很得意呢?我雖然學四周的貴婦,用高呼的方式表示驚豔,只是直到我搬到紐約多年後才搞懂,那是稀有的牡丹名品「姚黃」。
紐約的芍藥很多,卻難得看到牡丹,所幸我任教的大學附近,有一戶人家,就在門前種了株五呎高的粉紅牡丹。年年花開時,我都特別去寫生。有一回屋主老太婆,出來看我畫,還摘了三朵盛開的大花給我,讓我能回家細細描繪。
隔年,我又去那家畫牡丹,只是牡丹不見了,倒是看見一個中國人正在整院子,才知道老太婆死了,房子被這中國人買去。我問:牡丹花呢?新屋主一怔,問:「什麼牡丹?」經我解說,他才懊悔萬分地說,冬天搬過去,只見前院一棵小枯樹,於是挖掉扔了。
所以當我後來自己種了牡丹,每年冬天,都會在枝頭綁上黃絲帶。好幾個鄰居問我是不是盼什麼人歸來。我說,不是盼人,是盼花。希望園丁別以為那些看來乾枯的枝子是死樹,而把她們清除。
我也年年三月就開始寫生牡丹,記錄她們怎麼從乾枯的枝頭,長出不起眼的褐色鱗芽,冒著冬寒開展,伸出紅綠色的新葉。每片葉子都像合什祈禱的小手,護著中間的蓓蕾。
四月,只要日子稍暖,那些小手就拚命往上伸,不過五月初,已經長成掛滿綠葉的小樹,綠葉間藏著翡翠小桃子般的花蕾。突然,小桃子裂了,從裡面迸出花瓣的一角,再用力,掙脫花苞的束縛,往外擠、向外伸,展露薄如蟬翼的花瓣。
我最愛畫初綻的牡丹,因為掙脫苞片的花瓣會像噴泉般,朝著一邊舒展,呈現攲斜翩躚的舞姿,直到每個花瓣都綻放開來,才成為團圓飽滿的樣子。可是細細端詳那些花瓣,又會發現每片都不一樣,而且多半邊緣非但不圓滑,還是缺裂的。
所以我常邊畫邊想,牡丹真是富貴花嗎?她確實富貴,尤其有著千層花瓣的牡丹,盛放時攢簇豐盛、馨香濃郁又豔冠群芳,無怪被稱為花中之王。
只是賞牡丹的人多半沒種過牡丹,豈知牡丹花落就韜光養晦、回歸平凡。她是灌木不是喬木,原本就沒有英挺之姿。她的皮又多裂紋,怎麼看都顯得蒼老拙樸。尤其是深秋落葉之後,怎麼看都像枯枝朽莖。所以她的富貴是來自積蓄,她的脫俗是來自平凡,她的端麗是來自涵養,她的圓滿是來自殘缺。她令人驚豔,是因為她以一年三百多天的沉潛,等待早春的勃發。
今天,我又畫牡丹,為了表現牡丹不畏風雪的精神,我特別設計了迎風之姿,看似屈服於強風的葉片,反而乘風起舞。看似華美的花朵也各有風骨,我先用洋紅和淡淡的水粉「相撞」,畫出兩朵粉紅的大花。接著以胭脂和花青,層層染出一朵迎風的深紅小花,為了畫出紅得發黑又厚得像絲絨的花瓣,我一次又一次地暈染。畫著畫著,覺得自己彷彿回到了童年,坐在父親辦公桌前,用紅蠟筆狠狠地塗抹,背後傳來父親溫暖的聲音:「我兒真棒!畫得就像真牡丹!」
【100/06/10 聯合報】@ http://udn.com/
註二:
北降現象是一種植群的垂直分布因緯度升高,而逐漸降至低海拔的現象。其基本的外顯現象就是,在南邊(靠近赤道)必須生長在海拔較高處的植物,在北邊(距離赤道較遠)則可生長在比較低處。北降現象這個名詞的適用範圍僅限於北半球,在南半球則南北分布的狀態相反。
在細談北降現象之前,先瞭解植物的垂直分布。在不考慮區域氣候差異的狀態下,垂直高度的變化將會導致植群分布的差異,林務局通常以嘉義到玉山一線的植群分布作為基準,分做熱帶林、副熱帶林、溫帶林、寒帶林以及高山草原五大部分。生態學者則以植群科別由低至高分為楠榕林帶、楠櫧林(樟殼林)、針闊葉混淆林(上、下部櫟林帶)、針葉林(鐵杉-雲杉帶及冷杉帶),以及由草原(箭竹為主)組成的高山帶。當然還有很多不同的分帶法,因目的而異,不過都與「高度」有關。
會有上述的垂直分布,與熱能能量多寡有關,地表的熱能是地面長波輻射加熱為主(並不是陽光直射為主),因此海拔越高,長波輻射加熱能力越低,因此高海拔區域氣溫較低。同樣的,不同緯度帶的地表受熱程度也有相當差異,高緯度地區吸收的太陽短波輻射少,放出的地表長波輻射也就少,因此高緯度地區較為寒冷。正因為低緯度地區海拔 兩千公尺 處可能與高緯度地區海拔 一千公尺 處的氣溫相同,因此在低緯度必須生長於 兩千公尺 以上區域的植物,很有可能在高緯度地區海拔 一千公尺 處發現,此即為北降現象。
又如在阿里山地區海拔兩千古公尺以上廣泛出現的紅檜林,在台灣北部的拉拉山、赫威、棲蘭山等紅檜林,海拔僅約一千多公尺。在台灣,除了受到緯度帶的影響外,冬季強大的東北季風造成的降溫,也增強了北降現象,如台灣中南部要在 三千公尺 以上才能廣泛看到的龍膽科植物,在台灣北部海拔約一千多公尺就可以見到。
本段取材自師大地理研究所研究生 游 先生之《地理•教育》部落格
http://geog-education.blogspot.com/2010/12/blog-post.html
註三:
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傳說,天授二年臘月初一,西京長安大雪紛飛,武則天飲酒作詩,乘興醉筆寫下詔書:「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百花懾於此命,連夜開放,獨牡丹不違時令,閉蕊不開。
武則天盛怒之下,將牡丹貶出長安,發配洛陽,並施以火刑。牡丹遭此劫難,體如焦炭;卻根枝不散,在嚴寒凜冽中挺立依然,來年春風勁吹之時,花開更艷,被譽為"焦骨牡丹"。洛陽牡丹遂馳名天下被稱作花魁,洛陽人培育牡丹、觀賞牡丹亦日盛成俗。
又傳,唐玄宗李隆基有一次在後苑沉香亭畔,與楊貴妃一起觀賞牡丹。為記眼前美景遂召李白來賦詩,此時詩仙酒醉未醒,半睡半醒之間提筆作《清平調》三首: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 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沉香亭北倚闌干」
玄宗貴妃皆大喜讚歎,馬上命李龜年譜曲讓梨園樂人演唱。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唯牡丹花開時節也。
賞牡丹 唐 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 池上芙蕖淨少情
惟有牡丹真國色 開花時節動京城
牡丹詩 唐 徐凝
何人不愛牡丹花 佔斷城中好物華
穎是洛川神女作 千嬌萬態破朝霞
牡丹詩 唐 唐彥謙
顏色無因饒錦繡 馨香惟解掩蘭蓀
那堪更被煙蒙蔽 南國西施泣斷魂
牡丹詩 唐 殷文圭
遲開都為讓群芳 貴地栽成對玉堂
紅艷裊煙疑欲語 素華映月只聞香
剪裁偏得東風意 淡薄似矜西子妝
雅稱花中為首冠 年年長佔斷春光
牡丹 唐 薛濤
去春零落暮春時 淚濕紅箋怨別離
常恐便同巫峽散 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 不語還應彼此知
只欲欄邊安枕席 夜深閒共說相思
牡丹芳 唐 白居易
牡丹芳 牡丹芳 黃金蕊綻紅玉房
千片赤英霞爛爛 百枝絳點燈煌煌
照地初開錦繡段 當風不結蘭麝囊
仙人琪樹白無色 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輕盈泛紫艷 朝陽照耀生紅光
紅紫十色間深淺 向背萬態隨低昂
映葉多情隱羞面 臣叢無力含醉妝
低嬌笑容疑掩口 凝思怨人如斷腸
秾姿貴彩信奇絕 雜卉亂花無比方
石竹金錢何細碎 芙蓉芍藥苦尋常
遂使王公與卿士 遊花冠蓋日相望
庳車軟輿貴公主 香衫細馬豪家郎
衛公宅靜閉東院 西明寺深開北廊
戲蝶雙舞看人久 殘鶯一聲春日長
共悉日照芳難駐 仍張帷幕垂陰涼
花開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還文勝質 人心重華不重實
重華直至牡丹芳 其來有漸非今日
元和天子憂農桑 恤下動天天降祥
去年嘉禾生九穗 田中寂寞無人至
今年瑞麥分兩岐 君心獨喜無人知
無人知 可嘆息
我願暫求造化力 減卻牡丹妖艷色
少少卿幹愛花心 同似事君憂稼穡
歸霞帔拖蜀帳昏 嫣紅落粉罷承恩
檀郎謝女眠何處 樓臺月明燕夜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