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司馬庫斯紀錄片《A Year in the Clouds》
――最最遙遠的路程 來到最接近出發的地方
資料提供 施仔(CA)
時間:100年6月30日,(週四),22:00~23:30,全球首播
地點:家中客廳,公視頻道
說明:
1.預告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RoZQWWTx5k
2.6/30播出的是87分鐘的完整版,公視頻道就只播這麼一次,錯過就沒有了。如果你家有安裝HiHD機上盒,7/3就能在HiHD頻道上再看一次這部紀錄片。
3.影片播畢十分鐘後,將於Facebook上舉辦熱烈刺激的有獎徵答活動(依據影片內容出題),會送出精美海報、酷卡組、部落小禮物……等多項獎品。
4.觀賞影片後,寫下300字以上的心得文貼到粉絲專頁上,還有機會抽中包裝精美、極具質感的《司馬庫斯》紀錄片DVD哦!徵文活動截至7/15 晚上12點前都有效。
我與司馬庫斯
高爺 100,06,27
司馬庫斯永遠在我的心中。
第一次知道司馬庫斯這地名,是在青年路天尚地下室――也就是山協的辦公室,民國67年某月看到當期野外雜誌有篇文章,岳友自北橫進入退輔會森林開發處(現稱森林保育處)100林道,走到鴛鴦湖,向北攀登東丘斯山( 2176m ),轉向西沿稜經西丘斯山( 2427m )、雪白山( 2444m )後,下稜抵達司馬庫斯,重山峻嶺千里迢迢,當時部落沒有道路、電力、電信、警察、學校,幾乎是與世隔絕的化外之地。我讀過文章後,便心嚮往之,這是我的香格里拉人間秘境。畢業前收集資料,影印了許多雜誌文章,司馬庫斯也在清單之中,印象深刻。
我喜愛展開等高線圖,研究地形可以弄一整晚,手繪簡圖如作筆記,將稜線與溪谷記在腦中,滿意入睡。桃山、喀拉業山向北延伸到雪白山等,司馬庫斯是中級山西側山腰的部落,海拔1500m。塔克金溪西方的馬洋山( 2864m )、基納吉山( 2575m )等則由大霸尖山向北延伸而來,東側山腰則有鎮西堡、新光、泰崗、秀巒等大小部落,隔著塔克金溪遙遙相望,這裏山高水長。新光從前也叫司馬庫斯,後來改名。泰雅原住民務農為主,近年觀光漸興,民宿日盛,白天看山水品美食,夜晚滿天星斗,一望無際的浪漫。
68年電力接通,自此擺脫黑暗部落的稱號。後來有個村村有電話的政策,這裏也是最後通話的地方。
80年發現神木群,引起諸多注意。
84年道路通車不久,我駕駛吉普車和車隊一起自尖石、那羅、宇老進去,自泰崗下塔克金溪谷是混凝土路面,之後則多為土石路面,崎嶇泥濘,唯有四輪傳動車和卡車可達,一樣重山峻嶺千里迢迢。當時景點不多,教堂才剛開始建設。後來去看神木,卻因故未走完。
十幾年間,多次造訪鎮西堡和新光部落,多半因觀星。迷你的新光國小,從前有銅管樂隊,升旗典禮有將近一半的小朋友擔任樂隊,很有意思。森林教室遠近馳名,拍過幾個廣告。在新光過聖誕夜十分美妙,活潑、溫馨、有趣的經驗,終身難忘。
多年來,司馬庫斯的泰雅原住民共同生產共享成果,具體實踐社會主義。
前幾年司馬庫斯在入口處設置管理站,向進入部落的車輛收清潔費,小客車每次一百元,清潔費可折抵住宿費。新竹縣政府得知,要求停收。但部落認為有必要,執意收費,引起不少討論。
98年10月,OB洪榮崇、虫鳳和巧玲三人連走雪山(大雪、雪劍、聖稜)三線,從大霸北稜鎮西堡出山,我與江立凡去接,下山前再看了司馬庫斯一眼。
在司馬庫斯也看見台灣幾十年的進步與發展,報章雜誌出現司馬庫斯,我總會特別注意,和她有特別的緣份和情感。
參考資料:
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北島第19、20、26圖,上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