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山之巔水之涯 我們揮灑青春――記成大山協57()


本文轉載自國立成功大學校刊成大234


撰文/高紹陞(水利系69OB


為詳述成大山協發展的歷程,在發展史的部分以編年體方式記述。而在耙梳歷史的過程中,那一段在山巔水湄揮灑青春、與山爭高的歲月,或是在風穿過林間,夜露沁涼如水的那晚,記憶醒了,恍如昨日。原來,它一直蘊藏在心底深處,不曾離開。


成大累積了十四萬校友,曾參與過社團活動的不計其數。在那麼多社團中,能於畢業後還持續保持聯絡及活躍的,可能不多,成大山協絕對是其中的一個;原因無他,只因成大山協是個悠久獨特的大學社團。


緣起

從前救國團下設「中國青年登山協會」,於各大專院校設立分會,中國青年登山協會成大分會則於民國44年成立。曾幾何時,救國團轄下的這個組織逐漸式微,各校分會紛紛改名登山社,成大分會也於民國56年改組為成功大學登山協會,至此遂一直沿用。


登山與發展


早期資源拮据,資訊不足,社會保守,管制較多,活動自然不豐,偶去郊山,資料甚少。

60年國慶,岳界首次中央山脈大縱走成功,山協受此鼓舞,於校慶時舉辦東西阿里關縱走,是山協第一次跨日行程。

61年春假北大武山,是山協首次大山活動,但裝備缺乏,營帳也是自行剪裁帆布縫製而成;暑假攀登玉山兩梯次,逾170人參加,俱為創舉。之後溪阿縱走二百多人報名,錄取五十多人。八通關古道越嶺八人成功走通,家長視登山為危險活動,擔心之餘報警協尋,報紙顯著報導。本年起大山活動驟增,多為高知名度的山岳如玉山、雪山、秀姑巒山等。

62年會員增至三百多人,幹部分為九組,報名總是超額,皆採放榜錄取,仿自強活動辦南橫健行及能高越嶺。

63年春假有12項活動,同時去了五岳三尖,歷來最興旺。秋季清大發生奇萊合歡山難,震驚社會,校方限制,期末活動取消。

64年首度舉辦山展,7月救國團開辦谷關山訓,山協參加後技術精進,並引進外校登山社的規章制度,舉辦幹部訓練營,商借青年路377號天尚彩色沖印二樓為辦公室。有人私登鳥嘴尖山遲歸,校方要求取消期末活動。

65年大山路線不斷開拓,登上卑南主山,確立週日爬小山的方針。會務大幅進展,會內行政漸上軌道,確立山難防救制度。

66年在台南大凍山五路會師成功,大山路線不斷朝艱難偏遠長程發展。辦公室遷到天尚地下室,在工科中心召開第一次會員大會,通過山協組織章程。

67年有嚮導證者13人,會員有393人,會內有足球隊、籃球隊、棒球隊與合唱團等,出版歌本一千本。第二次會員大會,首度榮獲66學年度績優社團。

68年有嚮導證者增至20人,會員增至五百多人,開始製作社服。首度舉辦南區大專登山社團聯誼會,促進跨校合作、聯繫與聯合搜救。確認蛋形池正確位置,再獲67學年度績優社團。

69年首次在高山――雪山六路會師,每一線報名人數均超過原訂名額。在大地谷三日幹訓,首度包括攀岩溯瀑。第三次會員大會,新生資料展榮獲全校第一名,三獲68學年度績優社團。

70年暑假辦秀姑巒山五路會師,並於盆駒山完成社團百岳,但南三段隊伍一人因腳傷,一搜與二搜成功救援。獲69學年度績優社團。十月有人私自攀登三叉山,一人迷途,全體動員分批上山搜救,八天後找到,早因凍寒不幸去世,社團受校方處分,家長感謝同學義行捐贈六萬元。年底成立雪岩發展委員會。

71年向南部著名中級山――新望嶺挑戰,因迷途撤退。舉辦七次登山講座,並於光復操場與壽山首度連續三日岩訓。

72年四月夜登大凍山,山頂紮營等日出,五月再度大凍山六路會師。暑假二度辦雪山六路會師,翠池猶有殘雪。暑中能安遇颱順利撤退,多位幹部在救國團台南市團委會南橫健行隊擔任領隊

73年與成大教職員登山會合辦尖棟山會師。四月因青年路拓寬工程,天尚暫停營業,山協遷回舊活動中心,但因空間不佳仍在勝利路天尚門市聯絡。暑假辦玉山五路會師,兩路撤退,典禮因雨取消,東埔慶功。暑末南二段隊伍一人罹患高山症,單獨下撤,途中不幸病逝中央金礦山屋。十月於曾文五號橋首度辦溯溪活動。

74年寒假首度辦雪訓,雪山冰斗四梯次共六十多人參加。三月壽山岩訓,鬼斧神宮溯溪。四月第四次屆會員大會暨三十週年會慶,會員統計328人,辦公室遷回青年路天尚二樓。第三度舉辦大凍山六路會師,連同台南地區16個登山團體共417人參與。會務資訊化獨步全國,升幹部開始要求專題報告。新生資料展優勝,獲73學年度績優社團。年底楓港二日岩訓。

75年興起岩訓熱潮,三月光復操場初岩,九月楓港,十月大砲岩龍洞,年底壽山。登山講座增至九次。繼續維持長假爬大山,例假走小山。

76年寒假再辦合歡山雪訓、南里龍岩場岩訓,五月第五次會員大會,暑假辦三叉山六路會師,例行運動轉向排球撞球,年底山訓東西阿里關三日。

77年成立學術部,分植物、星象、氣象、環保四組。幹訓課程七次,紅十字急救訓練二日,再探新望嶺。辦公室遷至東寧路61號富士(後改名全濬)彩色沖印地下室。

78年升幹部專題報告主題增至六個,修訂山岳分級辦法,制定收費辦法13條。確認發展新方向――開發中級山。辦初級山訓、幹部訓練六次、嚮導訓練五次。會員280人,白雲山七路會師,暑假大山八線,其中南三段迂迴縱走16天深入中央山脈的心臟地帶,用專業相機帶回豐富的影像。

79年會長出現競選,政見發表後兩輪投票決定。探勘腳步進入中級山――神山、鞍輪名、四社縱走與良楠、飭山、新望嶺縱走。

80年學校購置無線電並建立基地台,供山防組聯絡登山隊伍之用,社內開課教導使用方法。攝影組舉辦兩次幻燈音樂展,廣受好評,再度編輯山協歌本。

81年於成功廳舉辦山展,盛況空前,會員統計到400人。山岳分級由四級修訂為ABC三級。春假費時四天的新望嶺傳奇――四路砍山會師成功,但下山時一隊因摸黑受困懸崖露宿,各隊馳援平安下山。升幹部專題報告主題增至九個,十月初級山訓奇萊北峰。

82年溯溪活動繼續增加,初級山訓八門課,首次辦理中級山訓進入鬼湖區域,幹訓六門課,暑假大山13線。辦公室遷回校內活動中心二樓,再遷地下室。

83年寒假大山7線,暑假大山12線。陶塞溪谷上南湖,一人因上梅園步道風災受損,墜落數十米,幸背包緩衝,僅腳部受傷骨折,直升機救回至花蓮慈濟就醫,會內處分。聖稜線遇颱風受困九九山莊,平安撤回,報紙報導。首次進入出雲山林道,完成少有攀登記錄的卑南主山南稜縱走,是山協長程探勘一大突破。初探丹大東西溪;持續推動鬼湖探勘計劃溯扇平溪、大文溪。學校再購第二批無線電四支,再度開課教學。

84年兩次赴萬山神池區域探勘,登頂萬頭蘭山,進入舊萬山廣大的中級山領域,活動增添原住民文化。四十週年會慶,舉辦攀岩比賽等系列活動。暑假關山四路會師,塔關山線一人於恐龍岩塔後鞍部不幸墜落數百米,會師中止,校長吳京至天池前進指揮所關切,玉管處及岳界動員協尋,數日後南投神鷹搜救隊於險崖下找到,山協痛失伙伴,氣氛低迷。

85年首度選出女會長。參與台南地區登山社團會師,並主辦南區大專院校會師。會員人數漸少,升幹部資格放寬。在玉山西南稜區域,探霍北、良楠、新望嶺縱走,卡那布警備道探勘,擴及人文歷史。塔瓦蘭溪初溯,成員包括部落人文、鳥類生態成員,登山面向更為知性。溯溪活動次數遠多於大山。

86年寒假完成大鬼湖――神池11日長程探勘,為鬼湖區勘察的一大突破。暑假因口蹄疫,大山活動皆取消,於龍洞舉辦攀岩營延續活動力。

87年聯合南台友社於三民鄉溯玉谷與虹彩瀑布一連舉辦兩次淨山活動。寒假時鬼湖區紅葉村――神池出雲橫斷、南一段海諾南東南稜線及小關山西稜等皆成功走通,開始進入南一段兩側陌生的中級山區大規模探勘,名為「關山月」計畫,為中級山探勘又一里程碑。玉山西南稜區域則持續三民鄉高庭山區探勘。

88年寒假邀台大山社一同完成卑南主山西南稜勘察,為岳界首登,廣大的溪源美景「人間天堂」之名自此傳頌岳界,並發現疑似內本鹿古道主線西段的遺跡。春假幹訓再度於新望嶺會師,足跡更廣及五溪山附近。

89年取消入隊資格限制,在OB及在校生日夜趕工下,活動中心地下室山協獨力興建的抱石攀岩場五月開張,攀岩活動邁入新的里程碑。暑假大山10線,其中大濁水南溪溯上南湖,因大雨被誤傳有狀況,警消與直升機出動,媒體大量報導,得知平安後家長如釋重負慨捐十萬元。十月京大山二路會師,十二月沙溪三路會師。山協活動力漸有起色。

90年辦攀岩教學,每週三下午辦岩訓,成立岩場基金作為維護經費。持續向學校申請大型岩場,添購GPS與無線電。16個月中連續11次探勘溫泉溪,連續造訪鬼斧神宮,最終以八天時間完溯至大鬼湖,劃下完美的句點。中央山脈南南段七路會師計畫「壽·會」在升嚮導專題提出。

91年四月主辦北大武山淨山,分北大武山與檜谷兩路,南部十餘所大學院校參加。十月,塔瓦蘭溪活動中一人溺水,搶救無效不幸往生,又遇重大挫折,事後檢討並作會內處分,溯溪安全要求日趨嚴格,有籌辦溯溪訓練之議。更新無線電基地台,社辦值班改由工作組輪流。

92年新生報名80位,士氣大振。91學年社團評鑑獲體能性社團優等,中央大學全國大專盃抱石賽,勇奪第三名佳績,十月於高雄原宿岩場推動南大盃攀岩賽。十一月攀岩月,半屏山與丹爾咖啡岩場,因初岩事件獲學校允許申請活動中心新場地。

93年社辦喬遷活動中心三樓301室,台南慶倡岩場開始收費,適逢活動中心地下室岩場擴建完成啟用。寒假數人與友校岩友一同造訪泰國喀比攀岩聖地。負重訓練移師機械系,直奔十樓。學校提供衛星電話,大山中級山溯溪齊頭並進。

94年慶祝50週年,於合歡北峰四路大會師,各級老少OB參加。在成功廳舉辦慶祝大會與座談,OB出席多,慷慨解囊贊助岩場基金,與在校同學熱切交流。丹大橫斷隊伍首度造訪嘆息灣。由於晉升嚮導困難,同學意願低落,修正章程,不再開嚮導會議,只開幹部會議。

95年人力緊縮,修法讓隊員自行開短程隊伍。編輯出版新生手冊――大眾化活動講義。四~五月為山協月,於圖書館辦登山攝影展及攝影比賽,連續數週辦幻燈片展,師生好評。新化岩場完工,多一個長距離攀岩場所。浸水營探茶茶牙頓,進入浸水營古道區域探勘,組隊完成塔瓦蘭溪溯登大母母山。

96年期初聯合隊會,為日後期初社大雛形。五月地下室抱石場再度擴建完成。暑假下馬谷四路會師成功,其中三路是人跡罕至的長程探勘路線,為山協探勘活動之重要里程碑。烏山頭水庫晨泳隊成軍。

97年完成戒茂斯上嘉明湖路線。鎮西堡霸北I型聖稜與干卓萬群峰,兩支隊伍都與OB及台大山社一起組隊,共同切磋。干卓萬最後一天由於人員狀況不佳,硬是走了16個半小時才下山。

98年三月由石山東稜克服險阻上接卑南主山。暑假莫拉克颱風撼動南台,許多山區受災、林道崩塌,取消三條長程隊伍。改往玉山山區、南南段、台南郊山發展,以綠色長城縱走會師、北玉山探玉山西峰等代表。學校同意撥款於活動中心旁興建大型岩場,請山協提出使用需求與規格。

99年一月山協岩場規劃小組成立,由數名OB及在校生組成,並邀岩界先進擔任顧問,出席校園規劃委員會會議報告岩場建議案,岩場由兩位OB設計,提出數個方案,經山協在校會員投票選定提交校方。南部入山證陸續開放,山協勘查受莫拉克破壞的舊路和溪谷、開發替代路線,提供岳界第一手災後資訊,多次進行部落巡禮與古道勘查。姑子崙邪武橫斷完成。花蓮哈崙出二子溫泉為山協近年於能安山區東稜重要勘察成果。

100年舊平和社下溯射鹿溪成功,帶回射鹿溪上游瀑布群影像。三月底新岩場完工,睽違四年的影展再度展出。七月嘉明湖三路會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cku_ob_blog 的頭像
    ncku_ob_blog

    成大山協OB&成大登山薪傳協會

    ncku_ob_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