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高越嶺──一條充滿故事的路(下)
高爺 100,12,30
第二十五名揚國際的高山健行道,民國39年至42年間,一批協助建設的美國工程師,愛上能高越嶺道,廣為宣傳後,美國外交官員及眷屬,每年都要來健行,這傳統延續到68年斷交之後的在台協會,日僑學校師生家長及各邦交國外交官隊伍也很多。50年後期,台灣登山風氣興起,大學生投身山林,越嶺道絡繹於途。66年起台電繼續在木瓜溪連建七個水壩,越嶺道被拓寬或掩埋,步道長度改道後76.8Km,光復時61Km,輸電工程後45.7Km,現在剩27Km,從前施工全用人力,現在可動用直升機,文明的腳步不斷改變自然。第二十六章介紹能高越嶺道的近況、景點與古蹟,這是大部份登山者較熟悉的部份。
從最早的獵人小徑演變成軍事道路、理蕃道路、保線路、登山健行路,最後成為國家步道中的歷史步道,也是最具代表性與國際知名度的高山景觀道路。我從前多次到霧社碧血英風──莫那魯道墓前參拜,遺憾並感嘆對歷史、霧社及事件所知太少。現在藉由本書,對整個區域的歷史場景增加許多瞭解,看到的一景一物,都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大山不語,卻看盡風華滄桑。年輕時爬山行路,現在用功讀書,猶未晚矣。在此向二位作者致敬。
註一:
楊南郡博士著作極豐,依出版時間排序如下。
著作:
《與子偕行》與徐如林合著 82年4月 晨星出版社
《台灣百年前的足跡》 85年3月 玉山社
《尋找月亮的腳印──一本思考台灣大自然退縮與原住民文化的書》85年6月 晨星出版社
《最後的拉比勇──玉山地區施武郡群史篇》與徐如林合著 96年12月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大分‧塔馬荷布農抗日雙城記》與徐如林合著 99年6月南天書局
《能高越嶺‧穿越時空之旅──一條充滿故事的路》與徐如林合著 100年5月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幻の人類學者森丑之助――台灣原住民の研究に捧げた生涯》楊南郡著笠原政治等編訳 2005年5月 風響社
調查研究報告:
《合歡越嶺古道東段調查與整修研究報告》75年7月內政部營建署
《八通關古道西段調查研究報告》76年8月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八通關古道東段調查研究報告》77年8月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合歡越嶺古道西段調查
步道規劃報告》79年4月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雪山大霸尖山國家公園登山步道系統調查研究報告》80年6月內政部營建署
《清代北路(蘇花古道)調查研究報告》89年12月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霞喀羅國家步道人文史蹟調查與解說》91年5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浸水營古道人文史蹟調查報告》92年6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能高越嶺道人文史蹟調查報告》92年7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阿里山鄒族步道系統人文史蹟調查報告》94年4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崑崙坳古道人文史蹟調查報告》94年7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馬武督地區人文史蹟調查研究計畫研究報告》97年6月財團法人林公熊徵學田基金會
譯著:
《台灣原住民映像》淺井惠倫教授攝影集笠原政治編 84年5月 南天書局出版
《探險台灣──鳥居龍藏的台灣人類學之旅》鳥居龍藏原著 85年8月 遠流文化
《平埔族調查旅行──伊能嘉矩〈台灣通信〉選集》伊能嘉矩原著 85年9月 遠流文化
《台灣踏查日記》(上、下)伊能嘉矩原著 85年11月 遠流文化
《鳥居龍藏──縱橫台台灣與東亞的人類學先趨》中園英助原著 87年4月晨星出版社
《鹿野忠雄──縱橫台灣山林的博物學者》山崎柄根原著 87年9月晨星出版社
《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森丑之助原著 89年1月 遠流文化
《山、雲與蕃人──台灣高山紀行》鹿野忠雄原著 89年2月 玉山社
《臺灣百年花火──清末日初臺灣探險踏查實錄》水野遵等原著 91年9月 玉山社
《台灣百年曙光──學術開創時代調查實錄》移川子之藏等原著 94年3月 南天書局
《台灣原住民族系統所屬之研究》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調查 100年1月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南天書局
註二:
國家書店為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民間營運政府出版品,提供門市及網路書店購書。國家書店是台灣唯一專賣政府出版品的門市,並提供隨需列印(POD Print On Demand)的服務,凡機關已經絕版或供書不及的出版品,可透過此一機制供書,以確保政府的知識資產不至絕版。
松江門市: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209號一樓(近民生東路口)電話:02-2518 0207
五南文化廣場:台中市中山路6號(台中火車站對面) 電話:04-2226 0330
政府出版品近年品質益臻提升,經常可見到許多好書,門市空間雅致,閒逛極優地點。
註三:
電影《賽德克.巴萊》一開始便有這一段人止關之役,因非故事主軸,故未交代本戰役前因後果,觀眾若閱讀本書便可融會貫通。
註四:
整體而言,1907年起實施的第一次五年理蕃計畫(圍堵封鎖)並未達成目標,被認為失敗,因此有第二次五年理蕃計畫,改弦易轍,大舉而來(討伐征服)。請參閱本部落格文章《泰雅紋面古今談》。
http://tw.myblog.yahoo.com/ncku-ob/article?mid=1351&prev=1352&next=1342&l=f&fid=81
註五:日人的嚇阻的確有效,許多頭目警告族人說︰「日本人像樹葉一樣多的數不清,我們全部的子彈加起來,也沒有日本人多。」莫那魯道曾說︰「日本人比濁水溪的石頭還多,一旦起義反抗,就要有必死的決心。」知其不可而為,何其悲壯!
註六:
作者在《能高越嶺道人文史蹟調查報告》中,找出日警當年調查資料,各蕃社男人女人小孩在戰前戰後均有統計數字。太魯閣蕃討伐戰中日方陣亡84人,病死42人,受傷154人,包括墜崖的佐久間左馬太。
註七:
分布於臺灣中央山脈以東,立霧溪流域的太魯閣族,自從十八世紀由西部遷入新天地以後,一直過著與世無爭與外界隔絕的生活。只有分布到立霧溪出海口南北海岸地帶的外太魯閣群,初期與日人有過零星接觸。1896年陸軍少尉結城亨等21人被殲滅的「新城事件」,以及1906年因為日人製腦業主與族人發生糾紛,引起日商與花蓮港支廳長以下36人被殺害,16人被扣押的「威利事件」,俱為外太魯閣群所為,1897年深堀大尉等14人被殺害,是賽德克族托洛庫群所為。在在震驚了臺灣總督府理蕃當局,認定「內太魯閣蕃
是全台最凶惡的生蕃,這污名早已深深烙印在日人心中,連台灣蕃通森丑之助也不太敢進入內太魯閣蕃地盤調查訪問。
曾有日本軍官告訴伊能嘉矩理蕃戰爭的經驗,反抗最強悍的是北勢群,其次是大嵙崁群,內太魯閣群戰力並非最強。
註八:
道路寬度關係著通行火砲的大小,當時日軍使用的臼砲(迫擊砲)與野砲(榴彈砲)均是口徑越大砲身越寬,砲兩側有鐵輪可供馬匹或人力拖曳,因此道路越寬可通行的火砲越大,小型兩輪或四輪推車亦同。能高橫斷道路寬度無關人員通行量,而直接影響火砲大小及裝備錙重的運輸,純為軍事目的。
註九:
請參閱本部落格文章《花蓮市周邊原野踏查記逆時針O形》。
http://tw.myblog.yahoo.com/ncku-ob/article?mid=442&prev=461&next=430&l=f&fid=7
註十:
電影《賽德克.巴萊》有一系列出版品,全由遠流文化出版,喜歡這部電影的人,可以在書中看到諸多影片背後的故事。
《夢想.巴萊》:《賽德克.巴萊》電影搶鮮報果子電影
《漫畫.巴萊》:台灣第一部霧社事件歷史漫畫 邱若龍
《電影.巴萊》:《賽德克.巴萊》幕前幕後全紀錄果子電影
《真相.巴萊》:《賽德克.巴萊》的歷史真相與隨拍札記郭明正
《本色.巴萊》:《賽德克.巴萊》演員魅力寫真書果子電影
《導演.巴萊》:魏德聖的《賽德克‧巴萊》手記魏德聖
其他出版品包括
《賽德克.巴萊》:魏德聖原著劇本嚴云農小說 皇冠文化
《霧社事件》:鄧相揚著玉山社
《霧重雲深――霧社事件後一個泰雅家庭的故事》:鄧相揚著玉山社
《風中緋櫻――霧社事件真相及花岡初子的故事》:鄧相揚著玉山社
《流轉家族――泰雅公主媽媽日本警察爸爸和我的故事》:下山一(林光明)自述下山操子(林香蘭)譯寫遠流文化
《賽德克巴萊――史實全紀錄》:王擎天著采舍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