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淺談臺灣高山雪地駕駛

 

高爺/胡森 105,04,01

臺灣位處北回歸線,日本時代臺灣總督府於1896年起陸續設立測候所,至1905年已建立臺北、臺中、臺南、恆春、澎湖與臺東等六個測候所,至今已有120年了。平地少有降雪記錄,高山地區每年都會降雪,若遇上強烈寒流,而且水氣又充份,中低海拔山區也有機會降雪。

image001.jpg - 快意山林

臺灣民眾大多嚮往雪景,詩情畫意,北國風情。近年出國者眾,在國外雪地有滑雪、健行或玩耍經驗的人數漸增。但是有些人雪期開車上了高山,才發現臺灣與國外經驗或想像有諸多不同。

今年冬季的降雪期,在三月下旬的寒流通過後已經結束。元月下旬有強烈寒流來襲,號稱「霸王級」,確實帶來一波衝擊,那時有些OB在山上,更多人專程上山,帶回不少影像和記錄。

當時我也寫了兩篇文章:

1.〈水利工程與陽明山下雪〉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376056044

2.〈道路結冰打滑記〉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378868172

汽車一旦在雪地打滑,車身立即失控打轉,方向盤與煞車全部失靈,真是十分驚恐,我在前文略有敘述。若路旁是懸崖或森林,而公路護欄不完整時,後果可能就很嚴重。臺灣常見加掛雪鍊防滑,但規格需符合輪胎,而且要正確安裝,即便如此,雪鍊仍然傷胎。文中特別提到,車輪開始打滑後,不可猛轉方向盤或猛踩煞車,不但無效,而且錯失緩衝時間與救回機會。應該讓前輪轉到順著滑去的方向,以拿回抓地力,然後慢慢拉回你要的方向,煞車等操作都要緩慢。image003.jpg - 快意山林

由於地理、氣候、公路與車輛等條件不同之故,臺灣雪地的狀況與高緯度國家地區不同,在此說明。

.雪況不同

加拿大、美國北方、西歐中歐北歐、華北東北與日韓等地,冬季氣溫經常在零下,下雪之後融雪較慢,雪能常保粉末狀態。

寒流來時臺灣高山氣溫常在零度上下,降雪後維持不久,雪很快就開始消融而潮濕,夜晚再凍成冰,不論在高山的山徑、稜線或是公路上都很常見。薄冰層表面摩擦系數極低,下面與地面亦未固結,開車不比走路(走路尚能仔細觀察,步步為營),這情況最危險。

.鏟雪資源不同

前述國家或地區降雪量多面積也大,政府的鏟雪車奔走各地鏟雪,或是撒鹽水加速融雪。

臺灣只有有一輛鏟雪車,隸屬公路局,派駐在松雪樓,下雪時清除武嶺東西兩側的路面積雪,其他地區(例如北橫、大雪山、阿里山、新中橫、南橫等等)雖然也有降雪機率,但都沒有鏟雪車。

.雪地車胎不同

寒冷地區冬季汽車車胎換為雪地胎,材質較柔軟,接觸面積較大,內含鋼釘,在雪地的抓地力比臺灣通常用的四季胎大很多。

.雪地駕駛經驗

寒冷地區雪地汽車駕駛人經驗較多,知道如何應對,起步、行駛與煞車都要慢,拉長安全距離,轉彎半徑要大,提早動作。臺灣的駕駛人大多沒有相關經驗,遇到狀況時判斷與處理皆不熟悉,心中難免恐慌。

綜合上述,經常下雪地區相關對應設施較多,經驗豐富;不常下雪地區相關對應設施較少,經驗也少。若是心血來潮,忽然駕駛車輛到高山雪地,風險其實蠻大的,奉勸謹慎考慮。

image005.jpg - 快意山林

關於雪地駕駛,當時Fb上曾有一波討論,土木系71級野狼隊OB胡森僑居加拿大東北部,提供許多寶貴經驗與建議,在此分享:

. 行駛路上最怕遭遇冰雨(freezing rain),使得雨刷逐漸結冰凍結,每隔一段時間必須停車,清除雨刷上的結冰後,繼續前行。

. 行駛途中抓穩方向盤,奉行「老二哲學」,亦即不搶先行駛於久無車輛行駛過的車道,儘量跟著前面的車子往前,切忌心急而加速超車。

. 若遇車輪打滑,務必沈穩,雙手緊握方向盤減速,使車子逐漸停下,調整方向後再前行。

. 若遇上坡車子打滑,切忌猛踩油門,可適當倒車,調整方向換低速檔再試,重覆嘗試,只要路面沒有結冰,坡度適當,終能越過。

. 我也有打滑經歷,輪胎打滑時,方向盤和煞車都失靈了。誠如高爺文章所述,只有沈著再沈著,減速反向讓車逐漸停下,方向盤絕對不能鬆手。

. 加拿大雖經常下雪,但地方政府會迅速清除主要道路上的積雪,以維持交通通暢。一般車子會換上雪胎,増加輪胎的摩擦與附著力,到了四月底的春天再換回四季胎(all season tire),使用到下個雪季來臨。

image007.png - 快意山林

. 基本上新且乾雪覆蓋的路面,行駛不是問題,最怕遇著零度左右的濕雪,很容易填塞於車胎的空隙間不融化,逐漸的使車胎成了大冰環,遇此情形只有減速慢行安全至上了。

. 高爺文章所述台14公路於雪季無人清除路面積雪,導致路面結冰的情形,若現在還存在則是不可思議。維持主要公路安全與暢通應該是地方政府的責任,人民的生命可是寶貴極了。

. 撒工業鹽可減少結冰的危險,若是無鹽,撒上粗砂亦可減少路面結冰的問題。

. 水在攝氏4度左右就會開始結冰體積膨脹,各種結凍(freezing)有關的問題因此產生。若預期山上會下雪,出發前必須至少完成以下的檢查:

1.更換合適的雨刷液,切忌使用一般的水作為雨刷液。

2.檢查電瓶,並準備攜帶型的充電器,以免清晨車輛無法發動。

3.攜帶積雪清除刷,以便清晨清除車窗的積雪與結冰。

4.攜帶公路地圖,以備衛星導航器(GPS)失靈時使用。

5.預備個人的緊急救難盒(First aid),包含手電筒、口哨、毛毯等保暖物品。

6.檢查胎壓。

十一.若早晚溫差大,路面積雪白天融化,晚上再結凍,至午夜後路面可能結冰,行駛時須特別小心。若行走冰面,更須謹慎防滑摔交。

image009.jpg - 快意山林

參考資料

1.〈雪地打滑保命教戰手冊〉

http://zoel0610.pixnet.net/blog/post/159238310-%E9%9B%AA%E5%9C%B0%E6%89%93%E6%BB%91%E4%BF%9D%E5%91%BD%E6%95%99%E6%88%B0%E6%89%8B%E5%86%8A

2.〈加拿大冬季行車安全指南〉

http://canadadrivertraining.weebly.com/386342232039381393872521624039.html

3.自由時報 想上山賞雪?雪地行車不打滑就靠這幾招 2016,01,22

http://auto.ltn.com.tw/news/4610/2

4.《維基百科》「雪地胎」詞條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B%AA%E8%83%8E

5.臺灣賽車網 〈介紹鮮少人懂的雪胎及胎紋特性〉

http://blog.xuite.net/tkmax61/twr/127608324-%E4%BB%8B%E7%B4%B9%E9%AE%AE%E5%B0%91%E4%BA%BA%E6%87%82%E7%9A%84%E9%9B%AA%E8%83%8E%E5%8F%8A%E8%BC%AA%E8%83%8E%E4%B9%8B%E8%83%8E%E7%B4%8B%E7%89%B9%E6%80%A7%E7%89%B9%E9%BB%9E

6.〈雪胎和四季胎〉

http://anabel777.pixnet.net/blog/post/234563426-%E9%9B%AA%E8%83%8E%E5%92%8C%E5%9B%9B%E5%AD%A3%E8%83%8E

7.2013北海道.秋 大雪翻車驚魂記〉

http://sweetmemory99.pixnet.net/blog/post/3855159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cku_ob_blog 的頭像
    ncku_ob_blog

    成大山協OB&成大登山薪傳協會

    ncku_ob_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