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成大藝坊 「民國大家的身影」特展


 

 「民國大家的身影」特展海報

 

展覽時間:2018.04.13(五)~05.26(六)

 

策 展 人:黃華安、黃追日

 

開幕茶會:2018.04.13(五)10:00

 

展覽地點:成大藝坊(國立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學生活動中心一樓)

 

開放時間:週一~週六09:3017:00(週日及國定假日(含補假)休館)

 

    194910月,國民政府從中國大陸遷臺,開啟民國在臺灣的歷史命脈。臺灣,成了中華民國政府所在地,成了中華文化正統的核心,並以自由中國的稱號,屹立於全球華人心中。

 

    當年遷臺,大量的移民潮,帶來大量知識分子、學人、藝術家,加之歷史文物的移入,使得「臺灣」兩字,完全具備文化象徵的高度,不論是面向港澳、東南亞或全球的華人世界,臺灣成了文化思想、文學藝術、政治理念的輸出國,也使海外華人視臺灣為正宗的中國文化中心。

 

    此次「民國大家的身影」特展,以回顧的方式,展出大家中的八位來自思想界、教育界、文學界、藝術界的大師。他們是胡適、錢穆、董作賓、蘇雪林、莊嚴、張大千、溥心畬、朱玖瑩。他們在百年變局的政治和文化變動的艱難時刻,渡海來臺,奉獻一生。

 

    本次展示是綜合性、多面向、多方位的;我們長途跋涉,親臨兩岸,希望扮演穿針引線的角色,透過對後代或專家學者的訪談,兩岸故居的影像記錄以及簡介大師生平奉獻,包含照片和錄影、名家講座、資料、展覽等呈現。經由本展希望讓更多現代人感受大師生活點滴,進而領略其精神風範。(文/黃華安)

 

主辦單位:成大藝術中心、中文系、六龍文創有限公司

 

http://artcenter.ncku.edu.tw/files/14-1021-177314,r1661-1.php?Lang=zh-tw

 

 

 

成大藝術中心「民國大家的身影」特展 領略大師風采

 

成大新聞中心/撰文、攝影 朱怡婷/2018-04-13


 

【台南訊】成大藝術中心「民國大家的身影」特展13日上午在成大藝坊正式展開,以回顧方式展出民國大家中胡適、錢穆、董作賓、蘇雪林、莊嚴、張大千、溥心畬、朱玖瑩等八位大師年表、嘉言、祖宅和起居環境等圖像,還有訪談紀錄、書法、著作等文物,即日起展示至526,期待藉此讓更多人領略大師精神風範。

 

    「民國大家的身影」特展內容綜合多元,如思想家胡適展示部份,可看到他如何積極倡導白話文運動,其故鄉今昔風貌及創辦《新月》月刊、擔任駐美大使和北京大學校長的簡介;文學大師蘇雪林部份,透過豐富照片展現她生活的影像,還有學者專家訪談,娓娓道出大師們的視野和態度。

 

    策展人黃華安長途跋涉一萬五千多公里,足跡橫跨安徽、江蘇、山東、北京、南京、陝西、四川、湖南、福建等地,蒐集大師們兩岸故居的珍貴影像,並親訪大師後人子弟製作影像。「這些入臺的大師們,在當代史上都具有個人魅力和特質,在各個領域都是一時表率,他們是文化的基座,足為當代華人世界人文典範」。

 

    黃華安表示,194910月國民政府從中國大陸遷臺,開啟民國在臺灣的歷史命脈,當年遷臺,帶來大量知識分子、學人、藝術家,加之歷史文物的移入,使得臺灣成了文化思想、文學藝術、政治理念的輸出國,也使海外華人視臺灣為正宗的中國文化中心。

 

http://news.secr.ncku.edu.tw/files/14-1054-177734,r81-1.php?Lang=zh-tw

 

 

 

黃華安成大藝術中心開特展

 

中華日報/記者 施春瑛/台南報導 2018-04-13

 

△ 「民國大家身影」特展策展人黃華安(右)將文學家蘇雪林的三張有關攝影及書法作品捐給成大中文系,由林朝成(中)主任代表接受。(記者施春瑛攝)

 

   由攝影藝術家黃華安花了兩年時間長征拍攝、策劃的「民國大家的身影」特展,十三日上午在成大藝術中心開展,內容以影像、紀錄片、文獻資料整理等方式,呈現民國大家胡適、錢穆、董作賓、蘇雪林、莊嚴、張大千、溥心畬、朱玖瑩等八位大師的風采與生平,期待藉此讓更多人領略大師精神風範。

 

   「民國大家的身影」特展昨天開展,包括成大前校長馬哲儒、台南市美術館館長潘襎、成大教授林朝成、蕭瓊瑞、董作賓之子董敏等人都出席開幕活動。

 

   黃華安從兩年前開始策劃「民國大家的身影」特展,為了蒐集這些民國早期渡海來台的學者、書畫名家的生平,黃華安與目前就讀南京大學建築研究所的兒子黃追日六次往返兩岸,長途跋涉一萬五千多公里,足跡橫跨安徽、江蘇、山東、北京、南京、陝西、四川、湖南、福建等地,就為了拍攝大師們兩岸故居的珍貴影像,並親訪大師後人子弟,最後再透過文字、影像與紀錄片呈現大師們的生命歷程。

 

   黃華安已完成十多名民國大家的身影特展,但受限於成大藝坊的場地,這次在台南只展出朱玖瑩、蘇雪林和胡適等八位大師,特展內容綜合多元,其中文學大師蘇雪林部分,透過豐富照片展現她生活的影像,還有學者專家訪談,娓娓道出大師的視野和態度;思想家胡適展示部分,可看到他如何積極倡導白話文運動,其故鄉今昔風貌及創辦《新月》月刊、擔任駐美大使和北京大學校長的簡介,甚至還拍攝了胡適在台南永福國小栽種的榕樹。

 

http://www.cdnnews.com.tw/news.php?n_id=26&nc_id=223976

 

 

 

看見民國大家身影 成大展出八位大師生平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記者林祺宏╱台南市採訪報導╱2018-04-13


 

△ 胡適、蘇雪林等八位民國大家生平,將在成大藝坊展出,策展人黃華安走訪大師故居,用影像紀錄,也讓後人能一窺大師風範。

 

    成大藝術中心「民國大家的身影」特展在成大藝坊正式展開,以回顧方式展出民國大家中胡適、錢穆、董作賓、蘇雪林、莊嚴、張大千、溥心畬、朱玖瑩等8位大師年表、嘉言、祖宅和起居環境等圖像,還有訪談紀錄、書法、著作等文物,策展人黃華安長途跋涉一萬五千多公里,足跡橫跨安徽、江蘇、山東、北京、南京、陝西、四川、湖南、福建等地,蒐集大師們兩岸故居的珍貴影像,並親訪大師後人子弟製作影像。他表示,「這些入臺的大師們,在當代史上都具有個人魅力和特質,在各個領域都是一時表率,他們是文化的基座,足為當代華人世界人文典範」。

 

    特展即日起展示至526,歡迎一同領略大師精神風範。

 

http://official.ner.gov.tw/news/5ad05a7654e9290005e643e8

 

 

 

成大藝術中心「民國大家的身影」特展 領略大師風采

 

台灣數位新聞全球網/記者 孫宜秋/臺南市報導╱2018/4/14

 

   成大藝術中心「民國大家的身影」特展13日上午在成大藝坊正式展開,以回顧方式展出民國大家中胡適、錢穆、董作賓、蘇雪林、莊嚴、張大千、溥心畬、朱玖瑩等8位大師年表、嘉言、祖宅和起居環境等圖像,還有訪談紀錄、書法、著作等文物,即日起展示至526,期待藉此讓更多人領略大師精神風範。

 

   「民國大家的身影」特展內容綜合多元,如思想家胡適展示部份,可看到他如何積極倡導白話文運動,其故鄉今昔風貌及創辦《新月》月刊、擔任駐美大使和北京大學校長的簡介;文學大師蘇雪林部份,透過豐富照片展現她生活的影像,還有學者專家訪談,娓娓道出大師們的視野和態度。

 

   策展人黃華安長途跋涉一萬五千多公里,足跡橫跨安徽、江蘇、山東、北京、南京、陝西、四川、湖南、福建等地,蒐集大師們兩岸故居的珍貴影像,並親訪大師後人子弟製作影像。「這些入臺的大師們,在當代史上都具有個人魅力和特質,在各個領域都是一時表率,他們是文化的基座,足為當代華人世界人文典範」。

 

   黃華安表示,194910月國民政府從中國大陸遷臺,開啟民國在臺灣的歷史命脈,當年遷臺,帶來大量知識分子、學人、藝術家,加之歷史文物的移入,使得臺灣成了文化思想、文學藝術、政治理念的輸出國,也使海外華人視臺灣為正宗的中國文化中心。

 

http://www.enewstw.com/City01.asp?ItemID=53625

 

 

 

中評鏡頭:人文大家在兩岸的一生影像特展

 

中評社╱台南記者 趙家麟╱2018-04-14


 

△ 黃華安、黃追日父子檔兩岸文化行腳,完成「民國大家的身影」攝影集 ,以影像紀錄了十多位名人一生在兩岸身影足跡。(中評社 趙家麟攝)

 

  一項以足跡橫跨兩岸的「民國大家的身影」特展13日在成功大學藝坊展出。策展人以兩年時間拍攝、蒐集影像的方式,以回顧方式展出胡適、錢穆、董作賓、蘇雪林等8位大師一生的重要圖像,呈現人文大家在歷史鉅變與戰火下追求學術卓越的寫實紀錄。

 

  策展人黃華安、黃追日父子檔長途跋涉一萬五千多公里,足跡橫跨安徽、江蘇、山東、北京、南京、陝西、四川、湖南、福建等地,蒐集大師們在兩岸的故居與相關珍貴影像,並親訪大師後人子弟製作影像,完成15位一生足跡橫跨兩岸的知名文人身影圖像紀錄。

 

  策展人黃華安出身馬來西亞怡保的華人,台南成功大學中文系畢,後來投身兩岸影視文化工作,他和目前就讀於南京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班的兒子黃追日,利用兩年多的時間採編完成「民國大家的身影」攝影集。

 

  在成功大學登場的特展,以影像傳記的形式回顧展出胡適、錢穆、董作賓、蘇雪林、莊嚴、張大千、溥心畬、朱玖瑩等8位大師年表、嘉言、祖宅和起居環境等圖像,還有訪談紀錄、書法、著作等文物,期待藉此讓更多人領略大師精神風範。

 

  黃華安表示,這些入台的大師們,在當代史上都具有個人魅力和特質,在各個領域都是一時表率,他們是文化的基座,足為當代華人世界的人文典範。而這幾位人文大家在大陸的故居,也普遍受到保護或得到修建,甚至設立了紀念館。

 

  特展內容綜合多元,如胡適展示部分,包括早年倡導白話文運動,安徽故鄉的今昔風貌,以及創辦《新月》月刊、擔任駐美大使和北京大學校長的簡介;文學大師蘇雪林部分,透過豐富照片展現她生活的影像,還有學者專家訪談等。

 

http://hk.crntt.com/doc/1050/3/7/9/105037920.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5037920&mdate=0414002901

 

 

 

成大藝坊 「民國大家的身影」特展

 

青年日報╱記者 李政財╱臺南報導╱2018.04.13

 

   國立成大藝術中心「民國大家的身影」特展,昨日在成大藝坊正式展開,以回顧方式展出民國大家中胡適、錢穆、董作賓、蘇雪林、莊嚴、張大千、溥心畬、朱玖瑩等8位大師年表、嘉言、祖宅和起居環境等圖像,即起展示至526日,期待藉此讓更多人領略大師精神風範。

 

https://www.ydn.com.tw/News/285400

 

 

 

民國大家的身影特展 中山堂展出

 

中央社/記者 梁珮綺/台北12日電/2017,11,12


 

△ 台北市文化局以民國時期大師為主題,在中山堂台北書院規劃「民國大家的身影特展」,展出包含胡適、錢穆、傅斯年等11位大師相關文物。中央社記者郭日曉攝

 

    胡適、錢穆、傅斯年、林語堂、張大千、溥心畬等名字,相當熟悉,而這些大師的文物、圖像、訪談紀錄將在台北市中山堂呈現,「民國大家的身影」特展到明年225日。

 

    中山堂今年歲末大展,以民國時期大師為題,在思想界、教育界、文學界、藝術界等四大範疇選出11位大師,擷取每位大師的嘉言、小傳、圖像、訪談紀錄、書法等文物。

 

    11位大師為胡適、錢穆、傅斯年、董作賓、林語堂、蘇雪林、張大千、溥心畬、于右任、朱玖瑩、莊嚴。現場將展出胡適寫給日本鈴木大拙先生的書法;張大千的山水;溥心畬的山水、鍾馗等畫作及書法作品;董作賓的書法以及于右任魏碑行草;董作賓70年前用影像紀錄日記的「平盧影譜」;朱玖瑩給兒子的家書手稿。

 

    策展人黃華安為攝影藝術家及文化工作者,為此跋山涉水一萬五千多公里,蒐集大師們兩岸故居的珍貴影像,並親訪大師後人子弟製作影像,他說,有感於大師們面對時代動盪,仍在領域深耕,希望透過多元方式讓民眾認識大師的典範與風骨。

 

    中山堂管理所主任黃國琴在開幕記者會致詞時說,策展期間,接到黃華安的line,說歷經67小時車程才到達小村落,取得珍貴文物,可見展覽的不容易;爾雅出版社創辦人、作家「隱地」今天也出席,致詞時笑說,每個人都有「薪傳」責任,要把好的、正向的一面分享出去。

 

    此外,特展也規劃十場系列講座,從今天起至明年127日,每週六或日的下午2時至4時,邀請大師後人子弟與專家學者,講述大師生平與行宜,向大師致敬,詳情可至中山堂官網報名。

 

http://www.cna.com.tw/news/acul/201711120135-1.aspx

 

 

 

「民國大家的身影」特展隆重開幕!

 

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106/11/12

 

本所106年壓軸特展「民國大家的身影」,已於1112日正式開展!1112日開幕當天,邀請到大師董作賓之子董敏、大師莊嚴之子莊靈、還有成大歷史系教授蕭瓊瑞、台大音樂學研究所教授沈冬、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蘇慶豐、著名作家隱地、台北市寫作閱讀協會理事長汪詠黛、資深媒體人龐宜安專家學者出席,盛況空前!!!

 

    本次展覽以民國時期大師為主題,從思想界、教育界、文學界、藝術界等四大範疇,選出具有代表性包括胡適、錢穆、傅斯年、董作賓、林語堂、蘇雪林、張大千、溥心畬、于右任、朱玖瑩、莊嚴等十一位大師,展出圖像、影像訪談,以多元化的方式,向大師致敬及緬懷。本次策展團隊跋山涉水來回旅途一萬五千公里,蒐集大師在兩岸故居珍貴影像及採訪大師後人子弟的影像紀錄,絕無僅有。

 

    展覽特別製作文宣品擷取每位大師佳言,作家小傳,現場展出珍貴資料,例如大師董作賓在70年前便已經開始用影像記錄日記的《平廬影譜》,還有書法大師朱玖瑩寫給兒子的家書手稿,更多大師的珍貴照片以及大師之間交遊往來的情誼小故事,都在中山堂二樓的展覽現場等您來發掘!

 

    本次展覽也舉辦前所未有的專家講座活動共十場,除了讓民眾能在展覽中獲得新知,更能從講座中深化對展覽以及大師事蹟的印象。講座精彩可期,歡迎至官網報名。另外參觀的民眾在現場集滿大師專用章,即可獲贈復古明信片1張,數量有限,一人至多換取二張。若換取規則及詳細辦法有異動,則以現場為主。若想蒐集成套者,請洽中山堂一樓服務台購買,套裝明信片加碼策展人簽名,數量有限,欲購從速。現場也將擺設仿民國時期的郵筒,民眾可自行購買郵票並且投入郵筒,從「民國」寄出,從「民國」記起大師們的典範風骨。

 

講座資訊如下:

 

2017/11/12()【我從民國大家獲得的滋養】

 

主講人:蕭瓊瑞

 

2017/11/26()【隨錢先生讀書點點滴滴】

 

主講人:辛意雲

 

2017/12/09()【平廬老人與甲骨文-談我的父親】

 

主講人:董 敏

 

2017/12/23()【東西南北文化人-林語堂的10個關鍵詞】

 

主講人:辛金順

 

2017/12/30()【民國奇女子-蘇雪林論】

 

主講人:陳昌明

 

2018/01/06()【畢生護持故宮國寶的文人父親】

 

主講人:莊 靈

 

2018/01/07()【從兩岸故宮影像談大師的生活風采】

 

主講人:黃華安

 

2018/01/13()【溥心畬的文人畫逸趣】

 

主講人:林海鐘

 

2018/01/20()【氣象萬千.富貴逼人-談張大千】

 

主講人:林谷芳

 

2018/01/27()【于右任的書法審美】

 

主講人:李蕭錕

 

http://www.zsh.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7214A792EA0880F4&sms=9C5D4C980D60709D&s=CD17B6767BAAA414

 

 

 

【民國大家的身影】溥心畬故居

 

人間福報/黃華安/2017/11/07

 

 

 

△ 北京恭王府溥心畬故居小時讀書處。圖/黃華安

 

    194910月,國民政府從中國大陸遷台,開啟民國在台灣的歷史命脈,許多著名藝術家與知識分子的遷徙和移入,使台灣開出一頁波瀾壯闊的人文新天地,這些人最後都視台灣為自由民主的淨土或最後的故鄉,為這一方土地,奉獻自我,煥發生命中最美麗的熱情和光亮。

 

    此次「民國大家的身影」特展,展出胡適、錢穆、傅斯年、董作賓、林語堂、蘇雪林、莊嚴、張大千、溥心畬、于右任、朱玖瑩等11位思想界、教育界、文學界、藝術界的大家,在當代史上都深具個人的魅力和特質,他們是文化的基座,足為當代華人世界的人文典範。

 

    此次為了完整呈現大師們的生命形態,黃華安先生追躡大師們的生命行跡,於兩岸拍攝和收錄大師們相關的影像及材料,如祖宅、起居環境等等,以求細緻、完整的呈現出大師們完整的生活過往。

 

展期:2017/11/122018/2/259:3017:00

 

展地:台北市中山堂二樓展覽室暨兩側迴廊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491464

 

 

 

編輯:高爺 107,04,2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cku_ob_blog 的頭像
    ncku_ob_blog

    成大山協OB&成大登山薪傳協會

    ncku_ob_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