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喀羅之行泡腳結束後,阿娟開車才離清泉,我見左山右谷乃往北之象,當日又忘了帶指北針,按下車窗,見仙后星座(大M)高懸正前方,確定誤往北方,遂調頭往南右接替代的白蘭產業道路。
在產業道路最高處( 1100m )見滿天星斗,寒風中停車,以雷射筆指星向阿娟、老祥、林麗雲及葉明軒介紹秋冬星座仙后飛馬仙女獵戶金牛御夫英仙等,並用葉明軒的雙筒望遠鏡觀察昴宿星團(M45,亦稱七仙女,號稱全天最美麗的星團,日人稱subaru,速霸陸汽車的標誌即是)、獵戶星座大星雲(M42,亦即配刀,有眾多恆星正處誕生階段)、仙女座大銀河(M31,距離230萬光年,是距本銀河最近的鄰近銀河,與本銀河同為漩渦星系),以上各梅西爾星表(Messier Catalogue)編號及星雲星團名稱很容易在維基百科上查到,就算課後作業吧!只要下過功夫,下回不但記得還會認得。
去年十二月21日冬至大屯群峰面天坪與今年十二月霞喀羅古道上的湯圓都吃到了嗎?吃了湯圓就應知道冬至為何?
地球公轉太陽,以地心視座標來觀察太陽,當太陽盤面中心運行到(假想的)天球黃經270°00'00",這一時刻(概略稱這一日)為冬至,今年將發生在12月22日01時47分,故稱今年12月22日 為冬至。明年節氣時間往後平均延05時49分,因地球公轉太陽一圈(平均回歸年)為365.2422日,平年以365日計,多約四分之一日,因此後延。陽曆四年閏一日,二月底多一天,春分(0°)、夏至(90°)及秋分(180°)等各節氣時刻這一年均往前移,這就是每個節氣固定在陽曆二三日之內(前後規則擺盪)的原因。大家對春分之後第一個節氣清明節(15°)的日期固定在4月4、5日(民國初年
有在6日的,將來也會有)印象大概最深刻。
節氣依太陽運行而定,故為陽曆(之另一形式)殆無疑義,初一十五是依太陰運行而定,故為陰曆。中國自古紀年月採行陰曆,但當時最主要產業(農業)不能依陰曆進行工作,若秋收不成可能導致飢荒動亂甚至朝代滅亡,萬物生長皆依太陽運行也就是季節等歲時而定,智慧的古人(中原漢族)乃依黃河流域氣候及農事進度作為節氣名稱,而節氣之本質(科學定義)即太陽在天球黃經上運行15°,24個節氣走完也就公轉一圈了。自古農民曆兼有陰曆與節氣,是為陰陽合曆,嚴格來說,稱農曆十五不如陰曆十五來得正確。至民國改採西(陽)曆,農民曆則陽曆陰曆與節氣全收,大家在農民曆上看到節氣便誤以為節氣屬陰曆,這一點其實古人倒不會混淆。
兩次冬至之間,稱為一歲,兩次 正月初一 之間,稱為一年,二者起迄點不同,長度亦不同,古云「歲自為歲,年自為年」。皇帝(天子)在冬至祭天,庶民百官敬稱萬歲爺。陰曆12個月不足365.2422日,長久累積誤差會漸行漸遠,使陰曆月份與依陽曆或節氣的季節不能匹配,乃取二種曆法之最小公倍數――陰曆十九年閏七月,無中氣置閏月,這也就是廿歲生日陽曆陰曆同一天的原因。
冬至這天地球公轉至橢圓軌道與長軸交點(近日點)附近,太陽在前述那一時間點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是為冬至,黃道仰角最低故中午日影最長,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北極圈(N66.5°陽光切線外)內則為永夜。同日南半球為夏至,晝長夜短,南極圈(S66.5°陽光切線內)內則為永晝。拿地球儀比劃一番即可完全瞭解。
冬至是天文現象,中外古今未來皆同,但文化現象就各民族不同了。
吾未見好學如阿娟者,車上殷殷詢問,爰將說明內容記之,一方面文字記載較有系統可以咀嚼深究,一方面依老祥之的要求分享眾OB。
日月運行牽動地上萬物與人們,天文是科學之濫觴亦是基礎,登山者有幸登高近天,更能接觸滿天星斗,若不認星知星真是可惜!
高爺 9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