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種田的小護士
高爺 106,12,16
小護士陳巧玲快要訂婚了,我要寄上無限祝福,祝願小學妹永遠幸福快樂。
上週我寫了簡訊,說我會參加訂婚宴,同時詢問巧玲,三年前她畫的〈小護士的種田日誌〉可否讓我發表在OB部落格上?巧玲爽快的說好,於是我從存檔中找出當時收藏的精彩之作,103年10月到翌年7月(初期較密集,後來較空疏,這樣很正常),共41幅圖畫,每一幅都生動有趣,我按時間順序編成八篇,每五幅圖畫編排為一篇(唯有第七篇為六幅),每篇最後挑選一張代表性的照片,實證小護士的田園生活,裏頭全是小護士從電影轉換務農初期的心情。
巧玲的圖畫內容豐富,都是她的親身經歷,原子筆描繪輪廓,蠟筆上色,寫實風趣,比彎彎的漫畫還生動活潑,像(我的國中美術老師)畫家吳炫三「非洲系列」那樣線條生猛用色大膽。每一張圖畫裏,巧玲都是笑開懷的,可見她真是找到了自由發展的方向。
文字說明看得我好揪心,字字都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農業知識、技術、經驗都在裏頭,深耕土地生產糧食的農民貢獻躍然紙上。除了對抗烈日、強風和雨水,還得應付昆蟲、雜草與閒雜人等(偷拔菜),一般人做不到,更沒法堅持下來。
我從小生活、求學與工作都在城市裏,對農業所知不多,儘管描述農家樂或農家苦的唐詩記得幾首,兩首〈農家好〉、〈農村曲〉歌謠熟悉(註一),稻田、菜園、果園也走過不少,但我對農業仍然沒有接觸。近年從巧玲學妹口述筆寫手繪之中,我終於略微瞭解小農的辛苦,又看見知識青年投入專業小農之後的發展希望。整理圖畫之時,許多回憶也湧上心頭。
小護士真的是正港護理系畢業的,96級野狼隊,卻有個外號「熊巧」,讓我老以為她是小熊隊的。小護士在成大時,做了一件大事,擔任成大山協五十週年慶系列活動的總召集人(註二),籌辦活動非常成功,當時的社長是黃俊達(阿達,歷史系96級,小熊隊),不但在合歡北峰辦四路會師,製作白色短袖社服,出版成大山協五十週年特刊──社刊《山上》第五期,還在成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辦慶祝大會,許多OB參加座談,那次我有返校參加,並串聯出日後的OB活動(註三)。
巧玲畢業沒多久,我就從潘仙女(會計系83級山羊隊)口中知道山協年輕OB之中有這一號人物――帶著一隻狗(就是小派),用三輪嬰兒車裝著行李徒步環島,足勇耐操的小學妹。
然後我就在宜蘭的OB活動中首次遇見巧玲,那天王俊翔(工設系91級野狼隊)帶著幾個學妹去宜蘭海邊衝浪,結束後一起來參加OB活動,每個人臉上曬得紅通通,頭髮還是濕的,登山者勇於探索自然挑戰自我的基因十分明顯。
那天晚上聚餐時,巧玲告訴我她在成大醫院服務,待過精神科和加護病房等,不喜歡醫院裏嚴謹繁雜又枯燥的工作,果然沒多久就辭職了,在臺北向我借了無線電,和洪榮崇(化學系96級山鷹隊)與劉崇鳳(中文系94級山羊隊)去雪山連爬三條路線,巧玲還徒手(加一點繩索)爬上大霸尖山山頂,超級厲害!
我開車和江立凡(工科系91級山羊隊)去鎮西堡接他們下山,那天我開轎車上山,從鎮西堡到登山口還有一段距離,無線電中巧玲問我能否開到登山口?我回答那段產業道路看來路況不佳,轎車駛入惟恐傷到底盤,巧玲說「這裏已有很多轎車開進來,放心啦!」於是我就駛往登山口,一路上底盤不知刮撞土石路面多少次,只見進出的全是四輪傳動車。終於接到三個人,巧玲說的更妙「唉呀!我不會區分轎車和四輪傳動車啦!」回程底盤再度一連串刮撞路面,幸好當時沒事,只是下山後四個避震器都壞了,立馬全部換掉。
三人已經上山十九天了,老遠就聞得到濃郁氣味,竟然都說「沒關係,下山再洗澡也可以。」我連哄帶勸,才把這三人弄進新光部落的日日春民宿裏,洗完澡換上乾淨衣服再下山。
那時崇鳳的第一本書《聽,故事如歌》剛剛由天下文化出版,我臨時去書店買了一本,帶上山請崇鳳簽名。一轉眼,榮崇與崇鳳結婚了,專心務農,做得很起勁兒,崇鳳的第三本書《我願成為山的侍者》也出版了。
有趣的是,俊翔為她們補給時,帶去電影《賽德克.巴萊》劇組徵求一名護士的訊息(拍動作片常有演員受傷,拍片現場有此需要),巧玲坐在部落角落提筆寫了自傳與簡歷,俊翔下山後打字寄出,不但立即獲得電影《賽德克.巴萊》劇組錄取,而且要她馬上報到,「我還在雪山山脈的稜線上,下山之後才能去報到。」後來巧玲就說了許多拍電影的故事,包括在另一部電影《聶隱娘》裏軋一角的趣事。
巧玲剛去劇組報到不久,我遇見她,提了加強後送計畫的建議(註四),巧玲大表欽佩。後來在劇組裏貼的照片,是穿著成大山協橘色社服的巧玲喔!
拍電影的變數太多,巧玲說︰「工作人員大部分時間都在等待,真的一直等,等服裝、化妝、燈光,等天氣,等攝影師喬鏡頭,等導演有靈感,等人受傷,哈哈!等到我都覺得我的人生好像不夠用了。但電影圈各式各樣的人非常有趣,跟大家做朋友交流是另一精神層面的滿足,去世界上很多很漂亮的地方拍攝也很誘人。」
但是電影工作作息不正常、三餐吃外食、環境經常變化,無法兼顧家庭,巧玲的父親鼻咽癌過世對她影響很大,想說這不是長遠之道,加上覺得健康比一切都重要,就想來圓夢,巧玲從小就夢想要住在有田的鄉下。
https://www.facebook.com/chiaolingkiki/videos/vb.100000069567595/1731984203480548/?type=3
再後來巧玲不拍電影了,到花蓮務農,一頭栽進去,不改其志,無怨無悔,還因此遇到正尉,締結良緣,人生其實很美妙。
巧玲工作雖忙,每年都還是和九十級與一百級的OB一起組隊上山,近年去了北一段、嘉明湖玉穗社上玉山南稜、大鬼湖神池、八通關古道全程、奇萊東稜等等,去(105)年元月那場大雪,她和行進糧(生物系87級山羊隊)等人在南部海拔兩千公尺處,都嚐到了凍寒滋味。
去年底,我安排休假,開車和阿K(企管系77級三三隊)一起去鳳林拜訪巧玲,巧玲與正尉剛好中午從農地回家,連忙下廚做飯菜,很快擺出一桌豐盛的菜餚,真有硬底子功夫,桌上還有自種甘蔗鮮榨的甘蔗汁,香醇濃郁,是我喝過最香甜的甘蔗汁。
下午去山邊的農園查看,面積不小,作物種類繁多,野草拔不盡,春風吹又生。阿K對農事很有經驗,與巧玲和正尉談的起勁,我四處走動張望,看著小派與仔臧滿地打滾,自由歡樂,不禁由衷感嘆,經營這一大片農園得花多少體力與心力啊!
知青小農有機栽培,真正友善耕作,靠網路直接銷售農產品,需要大家支持。我家中人口少,外食多,很少開伙,只訂過兩箱,但我女兒小霸都說吃得出來是有機農產品,比菜市場所賣(大面積栽種的)好吃的多。
九十級與一百級的OB,和巧玲熟悉的、一起爬過山的,常有人專程到花蓮巧玲的田裏勞動,翻地、種菜、鋤草、摘豆莢等等,我也看過高背(材料系89級山羊隊)在果園中挖除並推滾一顆大石頭的影片(花東縱谷裏的石頭與土壤,全是中央山脈沖蝕下來堆積的),登山者勤奮務實揮汗努力的精神一直都在。影片中巧玲身兼攝影師、訪問者與旁白,十分有趣。
https://www.facebook.com/chiaolingkiki/videos/vb.100000069567595/1284461404899499/?type=3
巧玲的文筆實在不錯,信手拈來,文意流暢,手寫數千字,幾乎沒有錯別字,這在今日年輕人之中,可說是難得的才華。
第一篇中,巧玲在〈小護士種田日誌開張〉裏寫道「今天大腿蹲的要炸開了,日本先生貼心地給了我一個木製板凳,終於輕鬆了。」
同一篇中,巧玲在〈除青蔥旁雜草 & 種地瓜〉裏寫道「今天田邊飛來一隻鳥,日本先生指著牠講了個日本名,我好奇的問了,他歪頭想了想,說「雞」!!換我歪頭高八度回了「雞!!!」兩人笑了!回家問洪小飽,「有個雞黑黑的會飛」,他說應該是「環頸雉」或「紅冠水雞」。
第八篇中,巧玲在〈穿田植鞋抓福壽螺〉裏寫道「穿上「田植鞋」在水田裏走,很有忍者飛簷走壁的feel……。」圖畫中,她已是日本忍者打扮,又有點像聶隱娘,在水田裏疾行,親手誅除福壽螺……。底下巧玲又寫道,「我最討厭的生物,動物就是福壽螺了,植物當然是香附子,I hate it!」
同一篇中,巧玲在〈巧小農第一台農機具〉裏寫道「在健草也大半年了,但我很少用除草機,因為每次用日本先生&小飽的除草機,我都會覺得好痛苦!!雖然我已經力氣很大了,但這時還是會變回女生,每每用他們的後背式除草機,我的手臂和肩膀都會痠痛無比……。」多麼純粹率真的文字啊!
編輯整理這些圖畫與照片,我不禁感動起來,年齡和小霸差不多的巧玲,每天晚上勤做的小農記錄,和登山者小歇時所做的記錄相仿,寫下經歷,也寫下心情,一點一滴,深怕遺忘。我似乎聽見巧玲和親密的土地說話,和每天長大的農作物說話,和自己的內心說話。
巧玲一直腳踏實地努力打拚,走進結婚禮堂之前,我為巧玲開一個小小的畫展,好讓親朋好友學長姊學弟妹知道,美麗新娘子蕙質蘭心細膩精緻的另一面。
註一︰
〈農家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eE_e14ifvE
農家好 農家好 綠水青山四面繞
你種田 我拔草 大家忘辛勞
秋天忙過 冬天到 米穀糶出農事了
農家好 農家好 衣暖菜飯飽
農家好 農家好 綠水青山四面繞
你種田 我拔草 大家忘辛勞
秋天忙過 冬天到 米穀糶出農事了
農家好 農家好 大家樂陶陶
〈農村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BjMnGvqa1E
透早就出門 天色漸漸光 受苦沒人問 行到田中央
行到田中央 為著顧三頓 顧三頓 不驚田水冷酸酸
炎天赤日頭 悽慘日中鬥 有時踏水車 有時就搓草
希望好日後 每日巡田頭 巡田頭 不驚嘴邊汗那流
日頭那落山 功課才有煞 有時歸身汗 忍著寒甲熱
希望好年冬 稻仔快快大 快快大 阮的生活就快活
註二︰
時代變化,在成大山協的活動負責人職稱也留下痕跡。
民國六、七十年代,成大山協每辦會師,領導者稱為「總指揮」,在山上山下發號施令,各路線領隊、嚮導與幹部無不遵從指示,果斷行動,一如我們在成功嶺所受的軍事訓練,服從組織領導、講求團隊合作與矢志達成目標的觀念深植每位幹部心中。
到了民國九十年代,社會與民主都發展到新的階段,學生社團的幹部權威也沒那麼大了,處處講究民主與尊重個人意願,於是會師或大活動領導者改稱「總召集人」,望文生義,似乎是「召集大家過來,過來之後商量一下」,不知是否受立法院各委員會「召集委員」名稱的影響,總之看來比較客氣,好像沒有從前年代「總指揮」那般充滿魄力之雄渾氣勢。
註三︰
民國94年出版的成大山協五十週年特刊──社刊《山上》第五期,白色封面,當時我返校參加五十週年慶祝活動,捐了一些錢,拿到一本第五期社刊,後面有OB通訊錄,真是寶貴的資料。
後來我就按著這通訊錄,不管認識與否,逐個打電話,許多老少OB那時候都接過我的電話,慢慢開辦每月OB登山活動,並組織成大登山薪傳協會,活動越辦越盛大,老少OB日漸熟悉,迄今已經整整九年了。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C9kNVKo-7BYTU2NWVkYmItMzkzMC00ZDkyLTk4YzktNDQ1Njc0MDkyYWU3/view
註四︰
電影《賽德克.巴萊》有許多山野中戰爭拚搏的鏡頭,又有爆破場面,演員受傷少不了,現場救護設備器材都很有限,若超過自己處理能力,須立刻考慮後送。自己處理不了的才是問題。
平時就應擬定後送計畫,調查附近區域醫療單位的專長、特性與交通時間,準備好電話、地址與地圖等。有狀況時,在現場止血、簡易包紮救護,同時安排車輛,按傷患需求送到適合的醫療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