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漫長的稜線――桃園大溪打鐵古道、白石山探山迷航檢討

<行程概述>

  這回算陰溝裏翻船,竟然在郊山探山時迷航,使得行程後半段與計畫完全不同,這下子潘仙女可能要說我不是指北針投胎的了。

 

  話說昨天(9/24週五)傍晚決定今天去桃園大溪打鐵古道、白石山探山。從前對這條路線沒甚印象,自從閱讀林宗聖先生所著「台灣百名山3」名山傳奇之二十,嚮往此路線多時,昨天主意打定立即收集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193篇打鐵古道與地圖、獨步山林間364篇、609篇,並列印二位前輩文章所附地圖及登山補給站上的相關地圖。今早又去巷口超商影印上河文化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北島第15A3尺寸,這是我多年來的習慣,上山或到野外,口袋中若無地圖指北針,就像忘了繫腰帶一樣沒有安全感。

 

  今天自大溪三層入山,前半段上山非常順利,路牌指標多,地形與地圖核對均相符,也許因此心有鬆懈,過太平橋、濟安橋、廢崗哨、東興橋、泥土產道、樟樹休息地後走上稜線山路(嶺上小徑),到達山頂之後應左轉U-Tern到腰繞山路(山腰小徑)而未轉,就這麼越走越遠……。其實也不完全是迷航,因為一直都知道自己在地圖上的位置,白石山往東北方稜線很直很長,約有7Km ,稜頂有小徑,直到三峽的湊合橋,白石山東北方稜線的小山頭非常多,我已經登頂而不自知,誤以為白石山在東北方下一個山頭,一次又一次上上下下,不知何時走過白石山東峰,還以為今天又走慢了。好在發現錯誤之後一切研判與處置都正確,終於在天完全黑的時候下到產業道路,戴上頭燈,走到十三分最近農家尋求協助,叫車從三民到三峽坐客運回土城。有驚無險添一樁,以下是行程記錄、檢討與分析。

 

<行程記錄>

0640 出門,走到捷運市府站,坐板南線到台北車站,走向台汽西站A棟。

0730 國光客運(1817台北→大溪)早上無車(註一),改往貴陽街東吳大學城中校區。

0750 走到桃園客運站牌(9103台北→大溪),等車開。

0800 客運車開動,走台三線,經板橋、土城、三峽,乘客上上下下。

1000 抵大溪桃園客運車站,等(大溪→復興)班車。

1015 班車開動。

1025 抵三層,下車,開始步行。往南南東進入打鐵古道,經太平橋、濟安橋、甘仔店。

1200 抵廢崗哨,小休,經過龍脈、鐵門、東興橋、泥土產道。

1330 抵樟樹休息站,依計畫走稜線山路。

1400 抵「透天別墅」,小休,續行,過圓圈形奇岩,續往東北方走,再過數個山頭,小徑上落枝甚多,順路動手清除。

1450 覺得不對勁,確認已走過頭,邊走邊思考,決定繼續沿稜縱走出山,開始節制飲水。稜頂山徑清楚但蚊蚋甚多(註二),右下一百米有大片栽植竹林密生,但無下山小徑。漫長的稜線,堅持沿稜縱走,尋找下山路線(註三)。

1700 抵叉路,右側石塊有刻字,左往金面山,直行(東北方)往阿尾坑,右側仍未出現下山小徑,繼續沿稜縱走,高度略降。

1710右側有往東下山小徑,有稀疏路標,灌木野草濃密,或衝或踩或鑽或爬,此段最狼狽。

1800 抵泥土農路,有農牧搬運車胎痕,叉路多,試誤法尋找下山道路,天色昏暗,腳程加快。

1810抵水泥產業道路,遇小溪,清斯濯纓洗面,天已全黑,取頭燈。

1825 抵最高農家,門牌為十三分,央請協助,居民告知台7乙公路現時已無公車,須從三民叫車上來。補充飲水,喝竹筍湯,討論地形與山徑。

1835 車到,往三峽。

1900 抵三峽安溪國中候車亭,等候公車,打電話報平安。

1910 上公車705,往土城。

1940 抵捷運永寧站。

 

<錯誤檢討>

.走錯路之原因

1.行程決定太晚,研讀資料時間不足,未將叉路等重點資訊畫記號,或做筆記。

2.去程耗時太多,候車加車程近四小時,所以中午未大休息,僅做幾次小休息,中途未再取資料研讀,忽略應在圓圈形奇岩左下山腰小徑,左轉U-Tern回程。

3.從打鐵古道入口開始,一路順暢,路牌指標多且清楚,與地圖完全吻合,感覺輕鬆容易,警覺心降低。在白石山前「透天別墅」只顧與人閒聊,未再確認前方路線資訊。

4.自西南方走來,岩稜多處露頭,白石山頂無基點,亦未見登頂牌或任何指標。下山返家再查證才看到有白油漆寫山名之照片,但當時未看到,一直以為下個山頭才是白石山。

5.在樟樹休息站,有山友告知稜線山路落枝甚多,實際走來,白石山前落枝並不多,之後落枝才多,當時以為此訊息與現況相符,順路動手清除時心情愉快,忽略已走過頭。

  6.在稜線上頻頻檢查方向均為東北向(註四),以為一切正確,未再取圖核對。

  7.未在白石山附近以石厝坑山定位一次,否則必可及早發現問題。

  8.未戴手表,用手機看時間,剛走錯路時正開心清除落枝,若戴手表則看時間頻率必增加,應可及早發現問題。

  9.平直稜線,山頭起伏不大,山頂特色不明顯,這類稜線應特別注意,頗似大山寬稜,容易錯過不明顯目標,此行我缺少這樣的警覺心。

10.沒有同行夥伴,有盲點或判斷錯誤時無從商榷。

 

.發現錯誤後之處置

  1.當時位置在白石山東峰與十三分山之間,衡量時間與下山距離,繼續前行應可較早下山,惟小徑資訊較簡略。手邊三份資料與地圖僅涵蓋打鐵古道與白石山,幸而清晨影印上河地圖A3尺寸涵蓋東北方十三分山、阿尾坑山、湊合乃至五寮地區,使我有清楚的地理方位概念。

2.中午並未進餐,僅零星吃些點心,下午三時已有些腳軟,雖無食慾,仍要求自己吃完一包餅乾,補充體力。

3.評估裝備,乾糧罐頭、斗篷雨衣、全套備用衣服、頭燈、手機(訊號四格充滿電)、刀具、火種、繩索齊備,惟飲水不足過夜所需,立即節制飲水。天氣晴朗,評估過夜最大問題應是蚊蚋甚多,備柴煙薰將疲於奔命。

4.69年寒假曾和藝專山社伊央等人走過金面山(註五),金面山是熱門郊山,相信必有小徑下山,因此不自行硬闖往下,依循既成小徑應較迅速安全。

 

<狀況分析>

.迷航最主要的原因應是輕忽大意,警覺心不足,這也是大部分爬山出狀況的首要原因。

.除此之外,其餘準備尚稱齊備,地圖帶了五份,除前述四種外,另有一大張自製的北桃竹宜四縣1/200,000稜脈圖,雖因薄雲籠罩未用到,資訊齊全故能作正確處置。裝備齊全地圖指北針齊備是登山基本動作,不可輕廢。

.成大山協過去的訓練與這些年的山林經驗,使我們有正確的登山觀念與足夠的技能,遇事不慌亂不緊張,堅定信心,理性處理。

.發現頻道有一集談空難原因,說空難之發生往往是一連串錯誤造成的,若其中一個環結發現問題並改善,結果往往不同。自行檢討走錯路的十項原因,若有一項改善,問題也許不會發生,此案例亦提醒吾人進出山林不可不慎。

 

<後記>

.誠懇務實檢討,方有改進機會。謹此提供眾OB、在校學弟妹與岳友參考,避免發生類似錯誤。

.山區居民多以務農為生,純樸熱情,常提供山友協助,我心存感謝。

.打鐵古道、白石山是美麗精采的登山路線,勿因我個人的疏忽而有不佳印象。

 

高爺 99,09,25

 

(註一)國光客運1817一天僅來回三班,(大溪→台北)06200640,(台北→大溪)1730,讓大溪居民到台北上班上課。國光客運官網水準甚差,速度慢資訊少,查不到此路線時刻表。

(註二)蚊蚋成群,揮之不去,手腳臉全叮,我曾一巴掌打到八隻蚊子。

(註三)堅持沿稜縱走,不自行硬闖往下,依循既成小徑應較迅速安全的觀念來自以下案例:69年下半年山協有一次郊山活動――玉井萬年山,著名的瘦稜,一位化工系新生不慎自稜頂滑下岩壁。那時我剛取得急救證書,全程參與救援,在叢林灌木間奔跑衝撞,力求第一時間趕到。那是一次成功的救援行動,現場檢查無骨折神經大出血等重傷,初步清傷消毒包紮後,臨時製作之擔架亦已完成,大家抬傷患出山區,救護車已到,送省立台南醫院。我回宿舍後,室友在我身上檢查出一百七十餘道刮傷――叢林灌木間橫衝直撞的代價。尤有甚者,草蕨茂密時容易遮住地表凹凸不平,腳扭傷機率大增,勿輕易為之。

(註四)我的指北針形似手表戴在右手,觀看十分方便。

(註五)因黃媽媽有去,印象深刻,其他同行者則記不得了。櫻花盛開,應為寒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cku_ob_blog 的頭像
    ncku_ob_blog

    成大山協OB&成大登山薪傳協會

    ncku_ob_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