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桶後古道說不盡――烏來泰雅三大古道之二

活動日期: 99911,週六

領隊:林麗雲

參加人員:李淑玲、阿寶、三角、老祥、張尚志、陳玫月、阿村、朱正中、昱齊HS、王惠珍、昱庭、真瑜、黃玉麟、阿K、陳建志、吳煌陀、昱豪、張嘉宏、皓軒、陳丕程、潘郁仙、高鳳穎、阿達pent、藥房、阿娟、西三阿寶、高爺,合計卅人。另加阿土。


兩個多月前推出活動通知,請大家早早報名,特別是汽車要先在林務局新竹林管處上網登記,規定是兩個月前辦理,目的在進行汙染總量管制,每日汽、機車各一百輛,騎自行車與步行進入不予管制,雖有不便,但汙染總與方便相隨,不便才能保有純淨自然,這一點登山者體會最深。民國938月起林務局設站管制,規則幾經修訂,越來越嚴(註一)。領隊半夜登記,一舉成功。

桶後古道歷史悠久,烏來泰雅通往宜蘭礁溪一帶所必經,自烏來沿桶後溪南岸一路向東,越過烘爐地山、大礁溪山間之鞍部,橫亙的這稜線赫赫有名,自台灣最東端三貂角筆直往西南方延伸,一路名峰如雲,沿途有隆隆山、灣頭坑山、三方向山、鶯子嶺、三角崙、烘爐地山等,大礁溪山往西南方有阿玉山、紅柴山、中嶺山、拳頭母山、松蘿湖、巴博庫魯山、復興尖山、唐穗山、東保津寒山、眉有岩山、邊吉岩山,主稜盡是東側斷崖陡坡西側平展緩坡,稜線東西兩側面貌差異大,攀升逾三千米後接上四秀之桃山、品田山,再接上雪山北峰、雪山主峰(註二)。這稜線東側即是蘭陽溪上游與大甲溪上游,是台灣重要的地質構造――匹亞南構造線的最北段(註三)。

出發前數日,許鮪魚剛從能安下山,腳傷待休養,取消報名,連同魚爸魚媽少三人;出發前一日,皓婷腳扭傷,媽媽在家照顧,臨時少二人。捷運新店站集合,點名官老祥協助,OB一見面總有說不完的話,阿寶對烏來泰雅三大古道很有興趣,不辭路遙堅持全勤。領隊發下行車地圖,約好烏來公車總站停車場暫停,再編成車隊前進。穿過烏來停車場(100mH)到底,過僅容一車的烏來橋後立即左轉(註四)。橋西側是桶後溪注入南勢溪之處,看桶後溪溪水乾涸,那是因孝義有水壩攔水發電之故。桶後溪也是賞鳥勝地,經常有鳥友扛著望遠鏡、三腳架,背著相機在此駐足賞鳥,此路線就是被觀光局評選為「台灣十大國際級賞鳥地點」之一的「烏來桶後溪賞鳥步道」。

車行約五公里到烏玉檢查哨,外設涼亭奉茶服務周到,想上廁所的把握機會,聊天的繼續開講,領隊預先做好名冊快速通關,過鐵門,續行兩公里到孝義,四叉路口,左一左二皆往孝義部落,右行下坡過橋(阿玉溪),來到林務局管制站,阿村的車未先登記,車輛座位調整一下,五輛車進山。仍沿桶後溪南岸向東,一路山景秀麗,北側全是原始林,植被完整,絕少崩塌,溪流美麗,這樣的地區才是肺葉嘛!桶後越嶺自烏來經孝義、桶後大致平緩(此段騎自行車最棒),桶後上升到鞍部再下小礁溪,從前烏來泰雅要走完全程才能到小礁溪進行交易再回程。我們今日西段有車代步,輕鬆賞景,只走中段桶後到鞍

部,遙想往日烏來泰雅外出交易,往來背負貨物沿溪床奔走跳躍,其辛苦艱險今難想像。

車到桶後(造林中心),溪谷彎曲開闊,群山翠綠沉靜,好一片世外桃源,距離都會不遠,真是值得常來拜訪。南側有一棟林務局工作站,柳杉純林儼然,再往前五百公尺就是行車終點,停好車整理裝備,阿達背來鋁架大背包,和pent裝入不少食物與清水。阿K選用藍色頭巾神采奕奕,pent慣用黃色頭巾(就是黃巾X那款),阿達則用髮帶,各有特色。HS與惠珍穿夫妻裝,建志與昱豪則穿父子裝,形象分明。先在吊橋頭來張大合照,過橋時小朋友興奮蹦跳,橋面搖晃,刺激甚大。過橋之後拾級而上,三分鐘抵達台電工作站,四周柳杉林圍繞,中庭寬闊,環境清幽,山中歲月,善莫如此。出發了!吊橋頭就

是步道0K里程碑,海拔450m。往東行,走在溪流左(南)岸,早上在山北完全無日曬之虞。流水淙淙,看著便清涼許多,溪石大如汽車,小如桌椅,形狀萬千,設想颱風洪水時滾滾濁流、萬石翻動、驚恐壯觀。步道寬敞,越過幾條小支流,均有木橋,設施還頗齊全。有承包商在支流旁空地搭了工棚,攜家帶眷在此施工,看小朋友戲水追逐玩得開心,十足人間樂土。

經過大小礁溪山登山口,途經數座攔砂壩,一座壩底被溪水穿透懸空,上游所攔砂石流洩一空,侵蝕基準回復從前,可見暴雨洪水破壞之烈。前方有小溪橫亙尚未建橋,行程中頭一回涉水。常聽人說「穿皮鞋的鬥不贏穿草鞋的」,現實生活中也許見仁見智,但今日真的見到「穿登山鞋的走不贏穿雨鞋的」。穿登山鞋的還在尋找踏腳石、危危顫顫過溪,穿雨鞋的早已大步踏過,藥房替大家搬踏腳石、領隊與西三阿寶回頭扶持夥伴、昱齊踩水樂此不疲,HS一家都是雨鞋幫,建志今天也加入。踩石者有的大步前進有的小心翼翼,渡溪眾生相十分有趣,阿土邊泡邊喝轉來轉去痛快玩水。阿寶談起小時候在南投放牛

與農事的故事,難怪她的山野知識豐富本領高強。3K,台電舊吊橋,集合大休息,大夥兒掏出四種水果,楊桃、蘋果、柚子、西瓜,一時應接不暇,老祥金門高坑牛肉乾好滋味,吃完精神又來了。領隊背包露出最上面的塑膠臉盆,大家都瞪大眼睛猜那是洗臉或洗腳的,謎底待會兒揭曉。

續行,方向轉往東南,溪谷漸窄,溪邊出現好幾座棧橋,看來原有路基已被大水沖毀,因此在溪邊修建,避免再開挖山壁,造成更大的環境破壞與更多的崩坍可能,數排RC列柱如干欄式建築,咖啡色木材相當融入環境,徜徉其上十分詩意愉快。森林中涼爽舒暢,山徑既寬又平,可容二三人並排行走,穿短褲的嘉宏、痞子、藥房、高爺舒服啊!阿達與pent一路有聊不完的話,昱齊和昱豪各拿一支登山杖玩在一起,HS家四人兩對形影不離,令人好生羨慕。海棠夾道,嬌豔欲滴;間有紅綃莓,連忙採摘一些,入口酸甜,回味昔日山野時光。柳杉林美麗極了,淑玲說此處可以拍婚紗照,領隊馬上自任導演,拉黃玉麟一道高跪示範,動作標準熟練,但要拜天地還少了一點fu。笑鬧

間主角出現,昱庭、真瑜來扮婚紗照天造地設不作他想,一時媒人婆和撐傘的抬轎的牽馬的敲鑼的扛旗的全有了,這場森林婚禮預演真是歡歡喜喜風光熱鬧,兩位主婚人在旁瞇著眼笑呵呵看一群老少辦忘年

家家酒。

4.5K,左有叉路,左前方過溪即是烘爐地山(一等三角點)登山口,三角過門未入稍微遺憾,一群山友在此休息用餐,領隊與西三阿寶四處勘查午餐地點,相中下游40m寬平處,但溪石苔厚滑溜,張尚志結實滑一跤,還是沿山徑回走再下溪。草深莫測,地面凹凸不明,一時稍有躊躇,阿達一馬當先,大步走進及腰草叢,阿K也走在前頭,昱齊啥也不驚,踩著雨鞋立即跟上,西三阿寶趕到,折疊鋸拔出抽長,「唰--唰」揮舞起來,眾人讓出空間,一會兒砍出一條寬敞通道,西三阿寶顯過本事,收起鋸子又趕到前頭協助,此區溪石也滑溜,阿達足踏登山鞋早已泡進水裏扶持大家,雨鞋幫提供不少服務,黃玉麟乾脆脫鞋,過溪不費事。

領隊攤開大片地布,大家取出午餐擺上,不得了!份量超多,阿寶紅豆冰早已遠近馳名,淑玲紅豆湯、高爺綠豆湯都是大鍋裝滿,領隊的臉盆裝滿現拌沙拉,朱正中照例炒餅,阿達和pent帶來六大包可頌麵包,嘉宏裝了超大包香滷雞翅,另有粽子、飯糰、鍋貼、米粉、咖哩配白飯、烤雞、滷蛋、滷菜拼盤(盒)……等,皆為大盒大包大袋,水果有蕃茄、甜桃、加州李、番石榴……等,大家吃得告饒(註五)。痞子拿著大勺問:「這紅豆湯與綠豆湯可不可以混在一起吃?咁ㄟ落塞?」領隊立即答曰:「那麼多鷹隊的嫁給羊隊的,混在一起有什麼關係?」眾人笑昏絕倒。吃不完的打包帶回,收拾妥當,下溪玩耍,昱齊和昱豪抓蝦摸蟹,溪蝦個頭大,便當裝了一盒,大家提醒:「玩一玩就要放回水裏。」皓軒水邊忙碌自有樂趣鳳穎不常接觸這般山水,處處好奇。午餐時阿土栓在一旁,安份趴著聞聞嗅嗅,現在恢復自由,連忙到處巡視玩耍。

「再五分鐘出發!」領隊吆喝,淑玲、郁仙、鳳穎自願與阿土留守營地兼睡午覺,用不著的鍋盆爐具暫放此處,其餘人馬背包上肩,往稜線行進,海拔升高,坡度轉陡,山徑漸窄,與桶後溪落差增大。圓木梯與拉繩適時出現,方便通行,林務局近年開發與維護步道確有相當成果。OB們有的輕鬆有的吃力,阿村與高爺前後無線電聯絡,隊形還算密集,沒拉太長,狀況回報領隊。海拔680m,天空變亮,森林漸稀疏,長長茅草取代,森林線低,應是北部較冷與東北季風強勁之故,前方稜線出現,溪谷深窄呈深V型,景觀不同了。魚貫而行,山徑才通人,兩旁茅草密生,谷底迅速上升,鞍部快到了,溪谷最高處出現乾溪床,寬約2~5m,這是寬稜且雨量豐沛的特徵,一般山脈的鞍部不會有乾溪床。寬稜才能在稜頂匯聚夠多的雨水與滲出水,每年有夠長時間的沖刷,表土侵蝕殆盡,露出岩盤礫石堆積,養分貧乏植生條件欠佳,溪床才不會被植物掩蓋。地表乾涸地下仍有伏流,天地之間水循環日夜不息。

7K,鞍部最高點,海拔740m,林務局兩塊告示牌,颱風受損小心云云,空間寬敞,草地平坦,些微涼風,午睡聖地,張尚志與高爺把握機會貼近大地,秋山有夢包當枕。天空被薄雲與水氣遮蔽,海平面隱約可見,半數人員就地休息,另一半人再往前走走,至7.5 K無展望而返。黃玉麟背了一顆小玉西瓜上來,手起刀落,片片鮮美解渴,果皮包起來帶下山。建志預作的鞍部展望模擬圖可以遙望南湖大山、三星山、東澳嶺等七顆一等三角點,遇到天氣不夠晴朗大氣不夠透明就沒轍了。我來桶後多次,亦曾到小礁溪勘查,一直未到稜線,今日終於如願,將來勢必再有一次烘爐地山之行。有詩為證:

桶後美景說不盡,磊磊清溪柳杉林;

漫漫雪稜匹亞南,除卻烘爐還是雲。


照相了,先拍合照,三位在基地午休,其餘到齊。今日狼群聲勢浩大,共11隻,三角北上驗收狼煙功效;小熊4隻,展現招牌動作,大男生集體擺POSE頗有意思;山羊6隻,咩聲不斷。69年參加雪山六路大會師四秀線(O型聖稜)的有4位在場,分別是三角、張尚志、林麗雲

與高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待從頭收拾舊山河,再會面仍是愛山人。70年走聖稜的有朱正中、黃玉麟、阿娟,也在此雪山東北稜重溫舊夢。阿娟接下來兩個月事忙先行告假。

上得山來總要下山,回程再觀察一次溪谷與地形變化,這裏真是最好的地理教室!溪流河川發育全記錄,活潑生動展示眼前。遇見許多自行車友,扛車走山徑,毅力驚人,另一種樂趣。玫月與煌陀經常上山,體力不錯走得穩又快,防曬作足。回到中午休息地,此處剛才竟還飄了一陣雨,淑玲等人擔心溪水高漲,將大夥裝備什物移至高處。整理一番,往回走,細細品味這美麗的森林與溪谷。傍晚數隻蟬稀疏鳴叫,宣告秋天已深來生再見,原路回到吊橋停車處,天暗欲雨,大家連忙道別上車回烏來新店,結束桶後之行。痞子、仙女、鳳穎、高爺與阿土留下,細雨中仍決定在桶後多待一晚,熱情抵擋一切。清新的空氣中,秉燭夜話觀星讀書,享受靜謐絕美的夜晚與晨曦,清溪如鏡映星空,不同凡響安可曲。


高爺 99,10,16


(註一)5~10月每日管制,其他月份每週五、六、日管制。林務局新竹林管處官網→(左側)生態旅遊→桶后林道車輛許可證,即可預約登記。

(註二)往西南方續接大雪線,翠池三叉山、博可爾山、火石山、頭鷹山、大雪山、小雪山、鞍馬山、稍來山、鳶嘴山、東勢山、吊神山,直到雪山尾稜――七塊山(在后里鄉我三年前曾獨訪),雪山此稜延遠綿長,僅次於中央山脈。

(註三)匹亞南構造線從東北方太平洋沖繩海槽張裂至蘭陽溪上游、思源埡口、沿大甲溪上游、眉溪上游、濁水溪上游,南伸至郡大溪,越過玉山山塊後折西南接荖濃溪谷,出屏東平原後沿著潮州斷層南伸至台灣海峽的地質構造線,匹亞南即宜蘭大同鄉南山村舊名。

(註四)烏來橋窄,注意行人。過橋右側是完成沒幾年的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頗有可觀之處。直行即是觀光區、溫泉旅館、台車站、烏來瀑布與纜車站等。左往桶後,注意會車。

(註五)說好一人一份,實際上多數人都帶超量,大鍋大盒大包大盆的裝來,人多時此一現象更明顯,大家吃撐,打包帶回,反而不美,還是適量為宜。


桶後越嶺相簿

建志相簿

阿寶學姊相簿

朱正中相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cku_ob_blog 的頭像
    ncku_ob_blog

    成大山協OB&成大登山薪傳協會

    ncku_ob_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