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上馬拉邦
取道珠湖線起登一來省力,二來擷取精華,盡賞 楓葉之美。全程除前段偶爾陰濕有咬人貓外,餘皆蔭涼不受日曬之苦,在初睹抗日紀念碑之時,眾人已開始有懷古之情,經過軍營,平坦的腹地今成育楓之所。再見 石門,証實造化之功。一路的絡繹山客,沿路明顯的告示牌,右上皆有青楓紅葉一只,已是此山過人之處。
一等三角點自有魅力,但此山尤有勝景。當聖稜 默立,已是無上權威;旁及餘脈,突顯其帝王之姿。其下大安溪舖展西流,在日頭照耀下反射水光,更是人間動脈。一個半小時的路程,只有最後的好漢坡令人喘 息。總共爬升約500公尺,還未 喊累就到達山頂,「惠而不費」在此得到另一種印證。
高達60餘 人的團體的確令人咋舌。三角點下方蔭涼處,有心無心的菜色一擺開,又是驚人的陣仗。四桌滿滿的東西,多個嘶嘶價響的登山爐,一鍋又一鍋的熱菜飯、湯點茶 食,滷味米粉、涼拌、水果…最後再來茶湯一壺,吃得眾人口歪眼斜不知天上人間。尤有甚者,開來鳳梨一罐,重現登頂傳統。於是、老少一堂,因山結緣,以吃會 友,以友輔仁。
世明德高望重,開起賓士實至名歸。烏龍人高嗓 大,足具領隊風範。高爺穩紮穩打,看前顧後。麗雲母儀天下,當仁不讓。藥房穿梭自如,一派悠然。阿香提粽端雞,撫慰饑腸。
下山後續,12月18日老小一堂在成大歡慶 李 老師60生日,感謝聯合報幼芳報 導,於26日聯合報元氣週刊上,登錄本社團盛況。文筆甚好,已具史家風範。佐以登山合照及 李 老師揮開山刀切蛋糕之歷史鏡頭。於是,懷舊之情公諸於世,南台成大激盪之火花妝點幸福氛圍,風頭之健絕不亞於同版之祖母綠 和 醫師樂團。
以往美好的感覺重現,正向思考的力量緊緊維繫 往日情懷。拜山之賜,一群天之驕子巧笑重逢,將歲月的摺痕拋向腦後。
這是一種懷舊治療,讓「你有,我也有」的共同 記憶在平淡生活中增添無限的生趣。
於是,「坐看秋天楓紅雲罩」竟有另一番情境。
<馬拉邦山相簿>
阿寶 學姐相簿
朱 正中相簿
建志相簿
林 上弘相簿
綜 合相簿_1/1/2011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