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月初,當高爺提起請我擔任烘爐地四路會師總指揮一事時,考慮到會師事務煩雜,便一心想推辭。 直到參加山協OB舉辦,由郁仙領隊之松蘿湖活動後,經與漢儀聯絡,並確認他將擔任副總指揮後,才放心接下此任務。
接下職務後才開始認真思考要辦一個怎樣的會師活動?最後在大家的同意下定下了會師活動的兩大目標:
1.借由烘爐地山會師,向全國登山界展現成大山協OB登山之熱忱與總體實力。
2.藉由櫻花陵園線之彈性行程安排號召全國尚未歸隊之OB與山協在校同學一起來參加會師(活動總人數破百)。
會師成功與否之關鍵在於人.幾乎有近半的會師幹事是參加松蘿湖活動的夥伴,也是第一批加入的幹事。他們是淑玲,藥房,高爺,正中,明軒,麗雲,阿K,建志,嘉宏,智慧,與郁仙。高爺與建志,明軒及麗雲,阿K分別在陵園線,三角崙線,桶後越嶺線擔任關鍵角色。事實證明這三條路線在他們帶領下井井有條,一向不須大會憂心。正中及後來加入的立凡,則扛下網路幹事的重責。它們的盡責,奠定了會師成功的基礎!郁仙有條不紊的財務管理,讓大會清楚明瞭我們還有多少錢,我們還可多做多少事。所以我們陸續提供了中南部專車,我們給予在校生最大的補助邀請他們一起參加會師,我們增做了紀念袖套來搭配紀念衫,我們也增加了各路線的補助,增加了慶功宴的預算,更增加了所有人都喜歡的大西瓜。找不到第161件的漂亮紀念衫及袖套是由智慧設計。過程中因應變化,數度更改設計後才能呈現最後的樣貌。紀念衫及袖套的製作則由我去洽辦,也慶幸能完成任務。除了紀念衫,智慧也主導了會師旗幟的設計。致於旗幟的製作與修改,熱心的山協之友藥房(72星,白喝之哥)一肩扛起,分文不收。淑玲學姊的廚藝及體力讓她成為陵園基地宵夜主廚的最佳人選。雖然最後因晚宴菜色太豐富而取消了消夜,但淑玲姊的準備,精彩了陵園基地的早餐。簡嘉宏是松蘿湖活動時認識的學弟,我請他擔任攝影總幹事。或許現在該改名紀念專輯總幹事。對於嘉宏,自我觀看過他個人部落格後,便相信他是專輯主編適當人選。一星期前他跟我說:我們不急,給我時間把專輯做好。我聽後更對專輯充滿了期待!
與酷哥第一次相遇是在去春,世明學長領隊的加里山活動中。之後我又參加了酷哥自己領隊的阿玉溪溯溪。我喜歡酷哥帶隊時自信的神態。當我找他擔任飛行傘活動(後取消)領隊時,酷哥一口答應,並提出桶後北溪溯溪登頂之建議。經仔細研究後,很高興桶後北溪溯溪成為我們的第五條路線。而更高興的是,在6 /30烘爐地山頂上,我又看到了同樣的自信神態。
大礁溪線,在會師活動籌畫初期,一直是我最大的憂慮。路況差,路程遠,又找不到合適的領嚮。是否以西北陸線(鳥嘴尖_姑婆寮尖_烘爐地)取代難度太高的南線(大礁溪線)一直無法做決定。直到OD跳出來後,經過近十次的開山(已不是探山可形容),他把憂慮變成信心。大礁溪線及溯溪線的加入,升高了此次會師的級數,也更能展現出成大山協OB登山之熱忱與實力。
為了達成會師活動的第二個目標,擔任總指揮之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成立文宣小組,並邀請73熊,豆豆擔任總幹事。很多人不知道,文宣小組名單有過更動(因家父病危,去世,處理喪葬期間,我未交代清楚,故高爺異動了一些人)。但我認為是異動前後的文宣幹事們,共同創造了破紀錄的202報名人數。
為了達成會師活動的第二個目標,陵園線必須能吸引或收納久未爬山的OB們及其家屬。所以我們安排了林美步道,陵園露營,營火晚會等活動。三項活動的領隊或主持人表現稱職,達到了老少同歡的目標。至於原先安排的的飛行傘活動,則因家中變故,在無法強力推動下而作罷。
同樣為了達成會師活動的第二個目標,我第一時間邀請大家共同的李老師參加會師,並決定藉由提早幫各嚮導隊做40歲生日,來請動創隊大大們。再藉著創隊大大的參加,提高各嚮導隊的向心力(輸人不輸陣),增加報名人數。於是報名人數從50,100,150,達到最後的破200。我想能破200是所有報名者的功勞,是李老師跟創隊大大們的功勞,也是所有文宣幹事們的功勞。
最後要提及的是我們的後勤系統。原來的後勤總幹事尚志學長,自從被抽調擔任越嶺線領隊後,總幹事一職改由邱秋蘭擔任。秋蘭的出現是意料之外的驚喜。有了她,後勤大缺口基本上被彌平了。當然,還有許多人對後勤系統做出貢獻,他們是:高爺,漢儀,OD,....及所有協助接駁的開車OB們。會師活動一路走來,我很欣慰與漢儀的合作無間。我總覺得漢儀做得比我多很多,這不只因為他是宜蘭在地人與活動發起者,更重要的是,我能強烈感受到他對成大山協這個團體及宜蘭這塊土地的熱愛。而這份對山協的熱愛,也清楚的呈現在慶功宴中每個歡欣的OB臉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