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來爬山才是正辦

 

高爺 102,09,13

 

每個月OB登山活動我都參加,近五年從沒缺席,下山來寫文章,雖得花更多時間,案牘勞形,但心甘情願,樂此不疲。

對我而言,FB是新玩藝兒,老祥與眾OB聲聲催促,今年七月份的颱風夜裏終於申請帳號,至今仍不太熟其功能,不會貼照片,許多按鍵是做啥用的也不知,心想不干我的事嘛。

前幾天《10月份OB登山活動通知》剛貼上去,一如以往,初期幾天報名人數少,但按讚的OB倒是不少。我感到很驚奇,不來爬山只伸手按讚?心中按耐不住,馬上寫了一小段,約略如下。

 

上面不就是登山活動的公告嗎?來報名爬山才是正辦,按一百次讚也沒有真正上山那般痛快,真的流了汗喘了氣,真的登了頂吹了風,真的看見美麗風景,真的和伙伴一起大聲歡笑,按一千次讚也換不到這些。

身體力行,親身體會,努力實行,多拍照片(如阿寶學姊、邱秉智),多寫文章(如雪舫學長、區區在下),多留記錄,自己親走親做的。

別再按讚了!別一直窩在電腦前面!快來報名,收拾裝備,出來爬山吧!

 

10月份李棟山領隊麗雲哈哈大笑,說我一本正經,大霸小霸也常說我有些古板,我從不否認。

從前沒電腦沒網路沒社交網站沒數位相機,別人去爬山,你若沒報名,只能在大學路上看人家扛著背包出發(註一),最多到火車站或客運站送行,再帶一包牛肉乾或水果罐當伴手禮,預祝登頂成功。

等到隊伍平安下山,看他們慶功,聽他們吹牛,讚歎如何美景如何驚險如何神勇,或到天尚辦公室看照片,《山協通訊》上讀文章,痛快與回憶只屬於有去爬山的伙伴,其他人只能聞香,那份心癢難耐,那股愁悵若失,只恨報名時沒有排除萬難,沒有心橫咬牙衝上山,只能等待下次機會。

多等幾次,也就畢業了,錯過的山頭與路線,擺到現在還是沒走(註二)。服完兵役,工作一直忙碌,然後結婚,然後為人父母,蠟燭兩頭燒,一燒二十年。孩子大了,恢復自由,想重回山林,腰圍和體重都增加,肌力和體力都減少,腳痛的有之,腰痛的有之,成天說中年如何,就怕有一天,自己連中年也不是了(註三)。

現在數位科技與網路發達,分享照片快速又容易,但仍不能取代上山的真實與痛快,高鐵廣告說「Be there.」,千真萬確,亙古不變。

這幾年我陸續寫過幾篇文章,如《不堪贈君的餘韻》、《活到老,走到老,不要畢業就算了》、《中年好爬山――給較資深的OB》、《台灣爬郊山最方便的地方在台北――敬致年輕的OB》、《把握機會――給家有小朋友的OB》等等,都是提醒諸位老少OB,珍惜上山的機會。

山永遠在那裏,但人不是,機會不是天天有,我們也不是一直年輕,或一直走的動,親愛的伙伴,你還在等甚麼呢?

 

 

註一︰

民國六、七十年代(再之前當然一樣),年輕人還沒流行背背包,多用背袋,單肩掛或斜背(中學生亦如此),或提著自行車(鐵絲)籃子,或直接用手抱著書,瓊瑤電影裏都這樣演,實際上真是如此,課多書多,全抱在手上,在圖書館當枕頭也剛好。

  那時會背背包的,只有爬山的人。在臺南市大學路上扛著背包的,必然是成大山協伙伴,騎腳踏車追上去,一定認識。白癡不只一次說過,不管在臺中嘉義臺南高雄,在火車站一看到扛著背包的人,就知道是要去爬山的,親切感油然而生,很想前去攀談一下。

 

註二︰

OB畢業之後,像白癡那樣,仍然完成百岳,或像王俊翔那樣,完成中央山脈大縱走,勇邁如昔的,畢竟是極少數。

 

註三︰

聽到看到比你年輕很多的OB,也在大歎歲月不饒人,體力日衰,已入中年,就會心想,自己是不是已經算老年了,有點嚇人,但事實就這樣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cku_ob_blog 的頭像
    ncku_ob_blog

    成大山協OB&成大登山薪傳協會

    ncku_ob_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