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雲端的錐麓古道健行

吳雪舫

在文義兄的號召下,錐麓古道健行很快的成團。由於火車訂位、入園入山申請及旅館訂房的因素,出發日期幾度變動。沒想到最後201311月中旬成行時,召集人文義卻因為家族喜事而不得不退出,誠憾事也!無論如何,還是很感激他的熱心聯繫,才有機會一償宿願,走完錐麓古道全程。

大化造奇觀
約於四百萬年前開始,菲律賓海洋板塊的島弧與歐亞大陸板塊發生碰撞,部分地塊受到推擠而隆出海面,古台灣乃逐漸形成;由於菲律賓板塊的碰撞,擠壓亞洲大陸邊緣隆起而成為褶皺山脈,這就是中央山脈,上升為約四千公尺的高山。今天的花東縱谷以東,屬於菲律賓板塊之呂宋海溝與島弧物質;中央山脈及以西地區,則屬於歐亞板塊。兩大板塊的碰撞作用仍然持續進行,這可由花東地區頻繁的地震,以及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年年增高得以證明。


清水斷崖的形成原因,為板塊碰撞(P001)

太魯閣地區的原始石灰岩,主要成分為由碳酸鈣所構成的沉積岩,因為造山運動的高溫高壓作用,而使石灰岩變質為大理岩。原本沈積時是水平或近水平的地層,在經過地殼變動後,會改變原來的狀態,形成褶曲、斷層等不同的地形構造。伴隨著造山運動,岩層的上下錯動,就形成了斷層。岩石在高溫下會軟化,受到橫向的擠壓就產生波浪狀的褶皺扭曲,尤其是紋理緻密的大理岩,經過長時間的流水沖刷打磨,裸露的表面就形成了鮮明美麗的褶曲花紋。



褶曲的紋路,訴說著造山運動的激烈(P002, P003)


跌宕起伏的紋路,有如國畫中的寫意山水(P004)

立霧溪切鑿形成的太魯閣峽谷,是一部讓人嘆為觀止的地質史。太魯閣峽谷的前身是海底沉積物,經過多次高溫、擠壓變質,形成了大理岩的岩層。造山運動使地殼不斷的隆起,立霧溪豐沛的河水不斷地侵蝕下切,由於大理岩緻密不易崩落,歷經數百萬年的切割才形成幾近垂直的U形峽谷,造就了世界級的峽谷景觀。河川的侵蝕、切割與堆積作用,也形成了圈谷、斷崖及布洛灣的高位河階及環流丘等特殊地形。

振衣千仞崗 趑趄雲端路
中橫公路178K靳珩橋附近,立霧溪切穿三角錐山稜脈,形成兩個隔溪對峙,寬約1200公尺,相距20多公尺的斷崖,公路側為福磯斷崖,對面為錐麓斷崖,落差超過600公尺,是太魯閣峽谷最壯麗的景觀。從公路仰望,垂直聳立的大理石峭壁直摩雲端,難以望見頂端。仔細端詳,可以發現在山腰處,隱約有一條等高線,這就是走起來令人驚心動魄的錐麓古道。聽說錐麓古道處的峽谷頂端所透出的天空線,由西向東圍成有如台灣島的輪廓;我雖在海報上見過,卻未曾親眼目睹。

錐麓古道位處立霧溪的北岸,山徑鑿闢於陡峭山壁之中,因為古道是環繞三錐山的山麓而得名,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唯一的史蹟保存區。它原是太魯閣族各部落間的聯繫通道;路徑原僅寬約一台尺,文獻記載行人必須「捫壁蟹行」,可見其驚險程度。日據時期1917年,日本人為了壓制原住民,強徵當地的壯丁將小徑拓寬至1.5公尺,以利通行及載運山砲;原住民以繩索綑綁腰際,自斷崖頂垂懸而下,以鑿洞埋設炸藥,可見當年開鑿之艱辛危險。

由於地質因素及地震颱風的影響,許多路段不時地坍方崩毀,基於安全因素,古道有時會全部或局部關閉。此次活動很幸運,從燕子口-巴達崗舊址-錐麓斷崖-斷崖駐在所舊址-錐麓駐在所舊址-慈母亭,全程10.3公里都開放。我們選擇西進東出,從慈母亭端上山,會有1公里的爬坡;若是從燕子口處的錐麓吊橋出發,就會面臨連續2公里陡坡的挑戰。


錐麓古道西端入口在慈母亭(P005)


入口處的大理岩山壁(P006)


步道從巨石下方的石縫中穿過(P007)

早上八時,準時從布洛灣的山月邨出發,825分到達慈母橋,拍完團體照後,一行人陸續出發,此時高度計錶顯示高度為350m(未校準)。走了沒多久,發現一堆滾落的巨石堆積在古道上,所幸天無絕人之路,穿過巨石下方的縫隙,就能繼續通行。08:44來到9.7K處,高度385m,開始一段陡升坡,幸好濃蔭蔽日,清風徐來,還不至於太累人。9時正抵達隧道口,高度記顯示海拔510m,穿過隧道後,前方一片坦途,25分鐘後抵達小高點,高度約620m,古道轉為緩緩下坡;2分鐘後行抵8.9Km處,此地距離錐麓駐在所遺址3.3Km



堅硬的岩盤,足見古人開拓山道之艱辛(P008, P009)

錐麓古道路跡明顯,太管處每隔一百公尺就有一個里程標示牌,方便遊客估算行程。更貼心的措施,是在山壁上打入鋼樁,繫上鋼纜,讓膽小的遊客可以攀附前進。除了大斷崖那一段之外,全程林木茂密,還可以發現熱帶雨林中才比較容易見到的植物生死鬥:附生的藤蔓植物以纏繞方式截斷宿主的維管束進行絞殺,而宿主則以快速增生的表皮包覆附生植物,遏止其生長。


無聲無息的絞殺正在進行中(P010)


宿主展開逆襲,包裹住附生的植物(P011)

大夥一路上忙著拍照,有時候還要充當臨時演員,進度難免有些落後。10:32抵達7.9Km,高度計顯示715m11:20抵達5.6Km處的錐麓駐在所,此地海拔695m。休息5分鐘後,再度啟程,11:46抵達4.4Km處的斷崖,海拔大約715m,此後古道大抵就位在等高線。12:18推進到3.1Km處的斷崖駐在所遺址,海拔730m,應該是此行的最高點了。


錐麓駐在所遺址(P012)


攝於駐在所遺址(P013)

匆匆用完簡易的原住民餐,12:30繼續走未完的行程,前方就是令人驚心動魄的錐麓大斷崖,最驚險處長達500公尺,探頭向下方俯視,只見萬丈深淵,一股寒意由腳底直竄背脊;此時峽谷湧來一陣陣冷冽的山風,頗有「振衣千仞崗」的豪壯之意。垂直的峭壁、險峻的落差,加上立霧溪的滾滾流水襯托,更能顯現出斷崖的雄偉峻峭,不愧是太魯閣峽谷諸景中,最為撼人魂魄之景。此時峽谷雖然略有氤氳的水汽,但是從古道上仍可清晰看見下方的中橫公路,有如一條蜿蜒山谷間的銀蛇;中橫公路上的車子,有如火柴盒般細小。


斷崖駐在所遺址,就在錐麓大斷崖西端(P014)


從錐麓斷崖俯瞰中橫公路,黃色的計程車依稀可見(P015)



太管處在沿途都裝設了鋼纜(P016, P017)


通過斷崖後,回首觀看來時路(P018)

13:11行抵2.0Km處,海拔660m,此處林相已經異於之前所見,處處可見芒草叢生。再往前走,就是長達2公里的下坡路段了。13:40抵達巴達崗駐在所遺址,此處海拔約470m;巴達崗是太魯閣族(泰雅族之分支)語,為「麻竹」之意,另有「突襲戰地」之意。


巴達崗第二吊橋(P019)


巴達崗遺址的石柱,已經被樹根抱住(P020)


攝於巴達崗遺址大門(P021)

14:23終於抵達錐麓吊橋,對面就是燕子口,海拔約225m。短短2公里路程,落差達435m,不難想像若是從燕子口進錐麓古道,這一段陡坡路程的艱辛了。從錐麓吊橋眺望,最能領略太魯閣峽谷之雄奇美麗,遵照邦正兄的囑咐,待在橋上多多拍照,一來為此行劃下完美的句點,再則讓無緣進入的遊客既羨又妒。


從燕子口的錐麓吊橋欣賞太魯雄風(P022)


終於完成錐麓古道全程,可喜可賀!(P023)


錐麓吊橋銜接立霧溪兩岸,是錐麓古道必經之橋(P024)

濯足萬里流 枕石漱流泉
砂卡礑步道是太魯國國家公園區內,既美麗又容易親近的熱門步道。步道的入口即砂卡礑溪與立霧溪會流處;早年來此,都得從太魯閣峽谷口的收費站旁小徑切下立霧溪,涉水過溪,從砂卡礑溪與立霧溪合流處爬上步道山徑。自從砂卡礑溪溪口新建隧道與新橋後,已經有橋樑連通砂卡礑溪兩岸,從橋旁的階梯循梯而下,即可進入砂卡礑步道的起點。砂卡礑步道一度被稱為「神秘谷步道」,近年才改回原名,砂卡礑是泰雅族語,原意是「臼齒」,相傳泰雅族祖先在開墾時挖到臼齒而得名。

砂卡礑步道沿著砂卡礑溪左岸的山壁闢建,大部分是沿用早年台電公司為了開發立霧溪的水力發電,在興建發電廠輸水管與攔砂壩時闢建的施工道路,從入口到三間屋的長度為4.4公里,途中共有檢查哨舊址(五間屋)、攔砂壩與三間屋等據點。步道坡度平緩,屬於老少咸宜的路線。

砂卡噹步道沿著砂卡噹溪闢建(P025)


秀麗的砂卡噹溪溪谷(P026, P027)


砂卡噹步道平坦易行(P028)

砂卡噹步道是一條特色鮮明的步道,也是一條適合地質學、地理學教學的路徑。砂卡礑溪的溪水流經大理岩地區,河川的侵蝕及下切作用,在山區切割出一條美麗的溪谷。溪水中的弱酸溶解大理岩中的碳酸鈣,因此溪水常呈現藍綠色。溪中的大理岩巨石,經過溪水的長久沖刷,光滑的表面露出美麗的褶曲線條,巨石下方則形成翡翠般的水潭,美麗的紋石與碧水、綠蔭相互輝映,形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畫,不亞於國畫大師的作品。



美麗的褶曲紋理,花蓮人稱之為彩雲石(P029, P030)



走累了,何妨枕石漱流,小寐一番(P031)

行於步道上,除了欣賞沿途清澈迷人的溪潭、美麗的岩石褶曲之外,沿路的生態景觀也很豐富,蓊鬱的林木展現盎然的生機。茂密的山林及清澈的溪水,提供動物良好的棲息環境,除了水生動物外,步道上處處可見昆蟲、蝶類及山鳥的身影,筆者還曾經發現披著翠綠色外殼的小蝸牛呢。



砂卡噹溪水的下切作用,最終形成美麗的溪谷(P032, P033)

可惜近幾年颱風帶來的超大豪雨,滔滔的山洪讓千古奇觀為之變顏;滄海桑田,往昔幾個經典的巨石碧潭美景,都已經不復存在。新的自然美景,仍待時間的粹煉。

一花一世界 一葉一菩提



攝於西寶國小(上、下)(P034, P035)

在錐麓古道發現不知名植物的種子,末端一撮雪白的細毛,能隨風遠颺(P036)



攝於錐麓古道(上、下)(P037, P038)


錐麓古道的岩壁上(P03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cku_ob_blog 的頭像
    ncku_ob_blog

    成大山協OB&成大登山薪傳協會

    ncku_ob_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