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底雪山迷途事件報導與分析
高爺 103,01,13
這篇文章實在是太棒了!健行筆記網站與登山補給站的資深登山者,採訪去(102)年底在雪山迷途獲救的山友,得到充分的第一手資訊,披露於登山界。
本文事實與過程敘述完整,分析及評論精要妥當,山友迷途原因、應對策略、脫困之道等俱皆詳述,態度中肯,內容實在,文筆優秀,編輯優美,仔細研讀,必有助益。
文中雖未述及救援隊伍研判、布署與行動,並在地圖中標示,以供讀者全盤瞭解,但瑕不掩瑜,本文仍是精采好文章!
有的高山地區路跡不甚明顯,天氣良好時,遠遠仍能看出山徑路跡,弄錯機率尚小。但在濃霧、大雨或夜間,視線變差,只能看到眼前一小段山徑,或因下雪覆蓋路跡,或因光線暗一時未察,或在黑森林、亂石區等,這時最容易走錯路,務必提高警覺,保持鎮定理性,能否平安在此一念之間。
領隊應集合全隊,以密集隊形前進,幾位經驗及體力佳者在前引導判斷,必要時應討論並做記號,密集使用指北針或GPS協助指引。
一旦發現錯誤,切莫亂下亂切,應退回到原先路徑,找到正確下山或返程路線,這樣最保險。在山區,走得慢最多晚到,影響不大。就算走不到,離正確山徑不遠,搜救也較容易。此時一切適合的自救方法都要使用,積極的正確作為會使生存機會大增。
但若走錯路了,如想將錯就錯,自己抓方向切回去,往往難以如願。迷途者不知中間有多少艱難險阻,往往風險很大(包括扭傷摔傷等)、代價很大、時間很長,在在超過預期,這還是走得回來的,有不少案例是就此走不回來了。
新聞報導中說「……31日攻頂時,因濃霧而迷路,陳XX帶的衛星定位機(GPS)、無線電都沒電,高海拔的雪山,夜間氣溫降到零下6度,……」電池儲存化學能,必須在某個溫度以上,才能產生化學反應,才會有電壓與電流。若在低溫狀態,不能產生化學反應,當然沒電。雪舫學長說:「化學反應速率與溫度有關」,解釋最為清楚。
有經驗的攝影者,在雪地酷寒之處,相機都會放在外套或口袋內,不能曝露在外,否則也是不能動作。我和許多天文朋友冬季夜間在野外高地觀測,都會帶暖包,不是放在懷中,而是放在主鏡與電瓶旁邊,確保不會結露並有電力。對高寒地區許多事物有其特殊性,我們平日應多瞭解,並藉此機會學習。
三年前元月份我走EBC(珠峰基地營)支線,才上到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116444545
媒體所報導「兩條曼陀珠」並不正確。從事山野活動的朋友,務必要組織適當隊伍進山,平時要學習與培養正確的觀念、知識與技能。運氣固有好壞,大自然總是公正的,遇到狀況,能否平安歸來,繫乎當下判斷與處置是否正確。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迷途山友無私提供資訊與處置經驗,值得肯定,這先錯後對的案例,值得我們學習。
健行筆記與登山補給站為山友服務,推廣正確觀念,促進登山安全,貢獻卓著,更是讓我敬佩。
健行筆記與登山補給站
http://www.keepon.com.tw/DiscussLoad.aspx?code=175AA248804F83A8534176F15D5C9AD324ADB1F05D2E459E
失聯山友尋獲 預計4日下山
【中央社╱台中3日電】103.01.03
攀登雪山失蹤4天的陳姓男子與張姓女子,今天下午在雪山369山莊被尋獲,幸身體無礙,只是虛弱及飢餓,休息後明天下山。
台中市消防局指出,30歲陳姓男子、40歲張姓女子及20多歲劉姓男子等3人組成的登山隊伍,去年
不過,同行的劉姓男子疑高山症發作而留守在山莊,張女及陳男依原計畫出發往黑森林方向出發攻頂,只帶了保暖衣物、2條曼陀珠(糖果)、打火機、地圖、GPS、手機、少量飲水,卻未在預定時間回到山莊跨年,劉姓男子立即打電話求救。
中市消防局第二大隊獲報後,從元旦凌晨開始至今已調派包括民間搜救團體共6梯次、28人次前往搜救,今天下午傳來好消息,失聯2人已自行返回369山莊,但因迷失山林多日,驚魂未定,體力透支,在進食及休息後,決定明天再下山。
張姓及陳姓登山客表示,當天進入黑森林後偏離主要路徑,失去方向,欲求救時發現GPS、手機均電力耗盡。2日沿七家灣溪步行尋找下山路徑,當時手錶功能顯示的高度在海拔
中市消防局已申請直升機救援,若天候許可,明天上午將到雪山東峰將2名登山客及搜救人員載運下山。
【
http://www.udn.com/2014/1/3/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2/8402314.shtml
雪山迷路凍三天 靠打火機 曼陀珠活命
自由時報
〔記者張瑞楨/台中報導〕
2個10元打火機、2條曼陀珠,幫助一對男女在3,886公尺的雪山撐過3天3夜!
登山客陳佑竹、張芸茜去年
去年
山友與家屬指出,陳佑竹有豐富野外求生經驗,但張芸茜缺乏登山經驗,2人失蹤時僅著輕裝,至於帳篷等重裝備都留在山莊。
據轉述,2人獲救後表示,31日攻頂時,因濃霧而迷路,陳佑竹帶的衛星定位機(GPS)、無線電都沒電,高海拔的雪山,夜間氣溫降到零下6度,2人趕緊下切到七家灣溪旁的谷地,依手表的定位高度約海拔
他們雖有冰斧、穿冰爪鞋,也攜帶指北針,卻只有2條曼陀珠可喫,幸好陳佑竹摸出2個打火機,引燃衛生紙,再燒枯枝,生起2個小火堆取暖。
為了活命,陳佑竹進行嚴格的糧食分配,約定每隔一段時間,只喫1顆曼陀珠;第2天開始,更限制必須餓到難以忍受,才能喫1顆。
31日至元旦是氣溫最低的時刻,2人在七家灣溪旁滯留2夜,2日白天,山區氣溫回升,2人往上攀登雪山東峰找路,在山腰露宿一夜後,昨天終於找到登山步道,循步道走至三六九山莊,下午2時許接觸到台灣磐石救難隊與中市消防局搜救隊。
2人興奮地擁抱搜救隊員,放聲痛哭的張芸茜說「很難熬,差點撐不下去」,好幾次瀕臨死亡,2人說,曾聽到搜救隊哨音,也見到直升機,他們放狼煙、高聲叫喊,但沒用。
中市消防局說,2人虛弱但無大礙,昨夜暫棲三六九山莊,今由搜救隊員護送下山。
目前中市和平區尚有2件3人失蹤的山難,去年11月底退休教師歐仁欽(57歲)與顏桂香(56歲),在雪山聖稜線失蹤;去年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jan/4/today-so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