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爺 103,04,30
查看地圖,昆布冰河在珠峰西稜的南坡,山谷成東西向,東高西低,北側山壁又高又陡,堆積了大量厚雪,何時雪崩?難以預料,一旦發生,勢不可當,無路可逃,登山者會儘量減少在這一地區的活動時間,降低風險,而雪巴挑伕卻須多次穿越該區域,以運送裝備物資,登山季開始須架設鋁梯等以便攀登或通過冰河裂隙。Nuptse(努茲峰,
報載雪巴嚮導與挑伕認為這一個登山季才開始,就發生此慘劇,是不祥之兆,蘊釀退出所有登山隊,這也令人心憂。珠峰在那裏,每年吸引世界各地好手來此攀登,尼泊爾政府今年已核發334張珠峰登山許可給外籍人士。攀登珠峰沒有雪巴嚮導與挑伕的協助是不成的,雪巴若全體退出將影響到這一登山季,也影響雪巴族的收益。該地區可耕地稀少,僅山谷內少許梯田旱作,海拔高氣候嚴寒,農業收入不足,經濟主要靠健行者與登山者帶來的收入,外籍人士在此消費與聘雇雪巴族,為該地區經濟注入活水。
我才剛整理完Fb上週白喝所貼「雪巴人的故事」相關討論,影片很精彩,
「西夏」的國名是「大夏」,因為位於中國的西方(青海、甘肅、寧夏省一帶),中國稱她「西夏」,有兩百多年的繁華,大約與宋朝同期,後來更西北的成吉思汗興起,25年內,成吉思汗攻打西夏7次,後來更把西夏給滅了。當時,有些西夏的貴族秘密逃亡,翻山越嶺,從寧夏的銀川(西夏的首都)一直逃到四川北部,然後到西藏,再翻越喜馬拉雅山脈,來到南麓,尼泊爾國境。
我去過那山區,走過EBC支線,和兩位雪巴挑伕相處十日,現在約略知道雪巴族的歷史,再看到這則新聞,感受沉重。
avalanche這單字,我大約廿年前在加拿大洛磯山脈自助旅行時,開車到處看到AVALANCHE警示牌,和臺灣山區公路到處有「注意落石」警示牌的頻率差不多,猜測是雪崩這字。雪崩衝下速度極快,速度可達
野外活動永遠有風險,攀登
臺灣自民國六十年代開始邁出腳步,到海外登山,至今似乎仍不算踴躍。長期以來,我們的社會欠缺國際觀,我擔心沒多久大家就忘記此事,故整理報導,緣為之記。
註一︰
1. Everest South Col Animated Route Map(珠峰南鞍動畫路線圖,精彩!)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iQtFPbBFCw
2. Elevations and Times Between Camps(珠峰各營高度與行程)
Base Camp |
|
|
|
C1 |
|
3~6 hours |
1.62 miles |
C2 |
|
2~3 hours |
1.74 miles |
C3 |
|
3~7 hours |
1.64 miles |
Yellow Band |
|
1~3 hours |
|
|
|
1~2 hours |
|
|
|
1 hour or less |
|
Balcony |
|
3~6 hours |
|
|
|
3~5 hours |
|
Hillary Step |
|
1 hour or less |
|
|
|
1 hour or less |
|
Return to |
|
3~7 hours |
|
Return to C2 |
|
3 hours |
|
Return to Base Camp |
|
4 hours |
|
http://www.alanarnette.com/everest/everestsouthroutes.php
下面這兩則報導資訊較多
3. 12 Dead in Deadliest Avalanche Ever on
http://abcnews.go.com/International/wireStory/avalanche-sweeps-everest-believed-buried-23373209
4. Everest 2014: Avalanche Near Camp 1
http://www.alanarnette.com/blog/2014/04/17/everest-2014-avalanche-near-camp-1-sherpa-deaths/
本報導包括一段短影片,2009年在EBC附近拍到的小型雪崩。
註二︰
查資料。北宋寶元元年(1038年),黨項族首領李元昊,建立大夏國,史稱西夏。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市),國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抵大漠」,「方二萬餘里」即今之寧夏一帶,形成了和宋、遼、金政權三足鼎立的局面。
公元1227年,元滅西夏後,以西夏故都為中興府,改寧夏路,始有寧夏之名。後將寧夏行省併入甘肅行省。明寧夏亦屬甘肅,又為九邊之一。清有寧夏道,轄寧夏府。民國廢府留道,民國17年以甘肅寧夏道及西套蒙古之阿拉善、額濟納兩旗置寧夏省。中共於1954年廢寧夏省,縣市歸甘肅,兩旗歸內蒙。1958年改建寧夏回族自治區。
臺北市寧夏街夜市小有名氣,人來人往,川流不息。也許街道上尚未有人想到,這街名的「夏」字,來自一個西域曾經昌盛的古國,這古國被成吉思汗的後代率元兵滅了國,部份貴族帶領族人往南一直逃,千山萬水走遍,現在定居在喜馬拉雅山的南麓……。
註三︰
Wikipedia Avalanche
http://en.wikipedia.org/wiki/Avalanche
維基百科 雪崩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B%AA%E5%B4%A9
百度百科 雪崩(積雪山區自然災害)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9897/8112957.htm
雪崩16死 珠峰登山季蒙陰影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美聯社電】 103.04.26
全球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一星期前發生歷來最嚴重的山難後,更多雪巴嚮導廿五日打包離開基地營返家,使尼泊爾政府挽救珠峰登山季的努力再受重挫。
珠峰十八日發生雪崩,釀成十六名雪巴人嚮導罹難的歷來最嚴重珠峰山難。各主要探險公司事後取消登山遊程,其他雪巴嚮導也相繼下山。目前有三名罹難雪巴人遺體仍未尋獲。
珠峰廿四日晚間下雪,至廿五日上午為止,基地營的帳篷與崎嶇的地面覆蓋著一層雪。十八日雪崩現場附近某處廿四日又出現小規模雪崩,所幸當時現場無人。地標集團職員古朗表示,他廿五日上午看到幾頭犛牛抵達基地營,隨即裝載探險隊的帳篷、裝備及各種物資,準備下山。部分雪巴嚮導也揹著登山背包離開。
雪巴嚮導表示,雖然登山季尚未正式取消,這一季似乎越來越不可能會有人從尼泊爾方面攻頂。廿三歲的雪巴人譚辛格在基地營接受電話訪問時說:「我們許多人認為,今年不適合登頂。根本不應該有人嘗試登頂。」他又說,今年是珠峰「黑色的一年」,「這是登山季壞的開頭,不該讓它變得更壞」。
十八日的山難凸顯雪巴人收入微薄、卻必須承擔不成比例高風險的處境。數十名已經下山的雪巴人表示,他們集體下山為的是對罹難雪巴人表達悼念與敬意,同時施壓迫使尼泊爾政府保障他們的權益。艾爾潘洛探險公司創辦人兼首席嚮導巴林格表示,他與山上的多數嚮導廿三日晚間決定下山。他說:「我們認為不應違反我們雪巴人的心志。」他又說,他基於對所屬團隊雪巴人的尊重而決定取消登山嚮導作業。
http://udn.com/NEWS/WORLD/WOR3/8637087.shtml#ixzz2zxN6DSsc
史上傷亡最慘!聖母峰雪崩 至少已15死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103.04.19
聖母峰18日發生有史來死傷最嚴重雪崩,圖為救難人員正把一位傷患抬出災區。歐新社
聖母峰南坡18日上午6時半發生歷來最嚴重的雪崩,至少已造成15位尼泊爾雪巴嚮導和廚師喪生。
尼泊爾登山協會主席策林說,這是人類攀登聖母峰歷史上最嚴重的單日意外事故。早先的報導說有12人死亡、4人失蹤,但新華社則說死亡人數已達15人。另有4人受傷。
根據尼泊爾政府公布的數據,自1953年人類首次攀上世界之巔以來,一共有4400多人登頂,大約250人喪命在聖母峰。
根據報導,在此次事故前,聖母峰最嚴重的一次雪崩曾導致12位人死亡。
尼泊爾觀光部發言人沙普科塔早先表示,這些罹難的登山者都是尼泊爾人,原本準備為夏天登山季規劃攻頂路線。沙普科塔說:「災難發生時,這些高山嚮導正為其他登山客運送設備和其他必需品。」
雪崩力道驚人,導致22歲的達瓦.扎西肋骨骨折、肩胛骨斷裂,埋在深及脖子的雪堆中。但他幸運生還,獲救後送往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的醫院。醫師表示他身上多處受傷,但情況穩定。
扎西說:「我不知道自己怎麼活下來的。雪崩莫名其妙發生,巨大雪塊崩落,朝我們飛過來。我想逃,但來不及,我們就困住了。」
18日雪崩是今年第一場意外,雪崩位置海拔約5800公尺,大約有100名登山客和嚮導已爬到更高處,他們可能要花幾天才能開出新路下到基地營。尼泊爾今年核發334張聖母峰登山許可給外籍人士。
http://udn.com/NEWS/WORLD/WOR3/8622747.shtml
珠峰大雪崩 13雪巴嚮導喪生
【中國時報/尹德瀚/綜合報導】 103年04月20日
珠穆朗瑪峰18日發生雪崩事故,至少13名雪巴人嚮導罹難。圖為一名老婦19日在加德滿都寺廟內等待罹難兒子的遺體運抵,悲不可抑。(法新社)
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瑪峰(聖母峰)18日發生歷來死傷最慘重的雪崩事故,目前確定13人死亡,3人失蹤,4人生還,全部是當地雪巴人嚮導,並無外國人;儘管確信3名失蹤者已無生還希望,救難人員19日仍在出事地點進行搜索,希望能尋獲失蹤者屍體。
18日早上,一群雪巴嚮導背負營帳、食物和其他裝備,從海拔5,364公尺的珠峰基地營出發前往海拔約5,900公尺的1號營,目的是為下月的登山客預作準備,包括鋪設繩索和階梯;但在爬到南坡約5,800公尺處的「爆米花區」(popcorn field)時不幸遇難。
爆米花區因接近險惡的「坤布冰瀑」(Khumbu Icefall)、常有巨大冰岩或冰柱從上方落下而得名,這群雪巴嚮導早上6時30分行經此處時,正好遇上雪崩引發冰柱和冰岩從天而降;當時約100位登山客和嚮導已通過冰瀑區,聽到聲音立刻前來救人。
救難人員18日從冰雪中挖出12具屍體,然後由直升機送下山,其中7具交還家屬,5具送到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安置。4名生還者的傷勢包括肋骨斷裂,手腳骨折,肺部刺穿和多處皮肉傷,分別送到不同醫院治療。19日則挖出第13具屍體。尼國政府宣布,將補助每名罹難者家屬喪葬費用400美元。
一名生還的雪巴嚮導達瓦餘悸猶存表示「我不知道自己怎麼活下來的」。他說:「雪崩突如其來發生,巨大雪塊崩落,朝我們飛過來。」
山難發生在登山季剛開始,消息傳出後,基地營人心惶惶,有人就此放棄登頂,有人要和嚮導商量再決定。
近年來攀登珠峰的登山客逐年增加,尼國政府本季已發給334名外國人許可證。珠峰之前最嚴重山難發生於1966年,從1953年人類首度征服珠峰以來,在此喪命者超過300人,多數是雪巴嚮導。
珠峰雪崩打擊 雪巴人停止登山
【新唐人記者嚴寬綜合報導】
喜馬拉雅山上週(18日)發生雪崩,造成至少13名雪巴嚮導喪生、3人失蹤、3人重傷慘劇。昨天,雪巴嚮導在基地開會,決定停止今年的登山,以紀念遇難的兄弟。不過,尼泊爾政府決定派一群營官員到聖母峰基地安撫雪巴嚮導的情緒。
珠峰雪崩重燃夏爾巴嚮導爭議
周二(22日),在一場爭吵不休的會議後,約有400名雪巴嚮導的基地營氣氛緊張。雪巴嚮導古隆(Tulsi Gurung)表示,「我們今天下午開了一個很長的會議,決定停止今年的登山,以紀念遇難的兄弟。」
目前,約有三分之二的雪巴人選擇取消已經計劃好的登山旅程,其餘人則希望持續進行。古隆說:「有些嚮導已經離開,其他人需要約一週時間,打包然後離開。」
18日雪崩中,紐西蘭冒險顧問公司(Adventure Consultants)有3人喪生。昨晚該公司發布聲明說:「在討論和全方位考慮後,下了困難的決定,即取消2014年本季的登山活動。」
美國公司Alpine Ascents International也取消了攀登聖母峰的計畫。
而原先計劃轉播首度穿上有翼飛行服自聖母峰彈跳的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也宣佈取消計畫。
登山公司「海拔成癮」(Altitude Junkies)的老闆菲爾·克蘭普頓(Phil Crampton)在接受紐約時報電話採訪時說,「我們想讓雪巴人滿意,我們也想讓政府滿意,我們也想讓自己的客戶滿意。總之,如果到頭來雪巴人不滿意,那我們就會遵守決定,取消登山。」
喜馬拉雅登山季是尼泊爾政府重要經濟財源。為了安撫相繼離去的雪巴嚮導們情緒,尼泊爾當局宣布,提高對聖母峰嚮導的保險承保範圍50%,並照顧已故嚮導的家人。
尼泊爾觀光部長吉米爾(Sushil Ghimire)在今天緊急會議後接受採訪,否認雪巴嚮導退出所有登山隊,「這不是事實。事情已經解決。」
發生在18日的雪崩中,遇難的16名雪巴人(已找到13具遺體,另外3具尚未找到)當時正在穿越眾所周知最危險的昆布冰川(Khumbu Icefall),外國登山者會儘量縮減在這一地區的活動時間,而雪巴嚮導卻要在一季中多次穿越該區域,將裝備從一個營地運送到另一個營地。
此次的雪崩是珠峰歷史上單日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也是雪巴人遭遇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打擊。
http://www.ntdtv.com/xtr/b5/2014/04/23/a1105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