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說故事之24――慚愧
謝汝傑、Brendan Yu、Chia Yung-Ting、潘大立、高爺 /聯合創作 103,06,16
摘錄自成大山協Facebook
照片由高爺取材自網路(危險地形)
△ 巴巴山
△ 羊頭畢祿
△ 卡羅樓斷崖
△ 干卓萬
謝汝傑 多年前旨价在干卓萬下溪路上滑了下來,坐斷了2根木頭,停在第三根上,嚇壞了後面的新手,原因是我胡亂開路。
前幾天又發生類似的事件,但是這次沒有樹木了,我的隊友因為我走的路摔下了溪底,過程太怵目驚心。
當時我給嚮導的資訊是:有暴露感,要膽大心細。
但我明知道嚮導已經從另一邊架好繩子,再怎麼樣不好走,至少可以吊背包,只因為我貪快,找了一條風險過大的路。
其實我只要當時說:這裡太危險,其他人從你那邊抓繩下,這一切就不會發生了。
我真是個白癡智障!多年來的壞習慣,只是運氣好沒發生事情罷了!
真諷刺!以前還叮嚀過學弟妹,過危險地形要考慮能力最弱的隊員。
自打嘴巴啊我!
藍田、Yu Ching Lee、Chia-Hui Lin以及其他 12 人都說讚。
Theresa Hsieh TnT
蔡嘉微 (´・_・`)下次要更警惕,也要記著,很多關心你的家人會擔心你,不僅要保護好隊員,更要保護好自己喔!
謝汝傑 你們是不會懂那種沮喪的……。
蔡嘉微 (*´>д<)
Brendan Yu 真的好多年前了XD!我今天在樓梯間還莫名想起以前去南一段的時候,想到從海諾南前往關山前營地,我們拆隊。我自己胡亂往前衝,沒有好好考量我們只有兩個人而已……,如果有誰出事,根本都沒辦法救援……。
Brendan Yu 而且你害我默默回想起一堆滑落的恐怖回憶…………………………………。
Wei Yu Hsu 我也想起來了!
高爺 「一失足成千古恨!」
前年春節剛過,我在臺南學甲祭拜北極星隊的苦瓜,我主祭,帶領全體到場的OB上香,大聲朗誦親寫的祭文――家祭與公祭之中唯一一篇祭文,當時想的就是這句話。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116444204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116444206
不能走在「必然出事」或「很可能出事」的邊緣,要多留餘裕,加大安全係數,考量全隊。
這不僅是開路者或嚮導的事,攸關全隊安危,領隊也應做適當判斷與決定,不能任由危險發生。路線安全與否影響到全隊的安危,而每個人都有很多親朋好友關心……。
好好思考,別再衝危險的路線了。
Chia Yung-Ting 老天還是很眷顧我們的!這些外傷是可以100%好的,所以別太擔心。等小卓康復,找條安全好玩的溪,我們大家一起陪她跳,那天沒有和小卓一起跳,是我下山後一直耿耿於懷的事XD。
潘大立 請再回去仔細閱讀「烏拉孟斷崖山難事件」內文,我不知道後來有否經過整理,華宸山難的原因就是跟你這篇PO文一樣。
至於更上一次塔瓦蘭溪山難的出事原因,有一半也是跟你這篇內容一樣的。我的學長每晚水淋淋站在我床邊十年,希望你不要重蹈我的覆轍,人命是還不起的,尤其你擁有長年登山經驗,在每一支隊伍裡,大家會看你的動作而自然仿效;但是你不用罵自己。
謝汝傑 學長姐的建議我會聽進去的。
但我認為烏拉孟事件的主因,是對於雪地的輕忽以及讓新手走先鋒。當然也有相似之處,就是對於滑落風險的評估,以及對於「路況」跟「人員走路能力」的評估,都沒有做好。
我會警惕自己,以後探勘走出來的路,是要讓大家都安全通過,而不是最快的路。
潘大立 反正,越老的人,言行舉止都越沒辦法輕忽,這也是社會責任吧?過去的細節不用再提,未來則不要再重演,上次獾夫人住院,我就嚇了一跳,成大山協這幾年有好幾隊的情節都讓人很擔心。成大隊伍的能力應該是公認的,只是傲山的氣息總是會不小心導致疏忽,越是代表山社的代表人物,越得愛土敬山……。唉!我又在說教了!
廖哲康 安全第一!
高爺 野外環境安全與否難以量化,只能約略分級,說「比較安全」或「比較不安全」,定性容易定量難。說「比較安全」時未必一定沒狀況,說「比較不安全」時未必一定有狀況,山野中不確定因素也不少。
心存僥倖者,也許運氣好,一次又一次閃過危險,因此認為「上天眷顧」,膽子越來越大,運氣不好的初次就遇上。就像金像獎電影《越戰獵鹿人(The Deer Hunter)》裏的美軍戰俘,被越共強迫用左輪手槍頂著自己的太陽穴扣扳機,賭俄羅斯輪盤,那是必輸之賭。久賭必輸,而生命一次都輸不起。風險(即期望值)為事件發生的機率與事件發生後果的乘積,兩者只要有一個很大、另一個不小,風險也就很大了。
人永遠勝不了大自然的規律,時間長了,次數多了,大自然的定律必然出現,時間永遠站在大自然這邊。
大自然不見得經常仁慈,但永遠公正,不遵守規律者,必遭吞噬。
莫非定律的例子見的越多,越會尊重規律,這也是年紀越大膽子越小的原因之一。美國有些古沼澤,考古學者找到許多古象群遺骸,鑑定發現大多是亞成獸,活潑好動經驗不足,跌落深池無法爬起,埋藏千萬年成為化石。臺灣水域每年都有許多意外事件,主角多為青少年,父母呼天搶地哀哀泣訴的新聞畫面屢見不鮮。時空不同,物種不同,情況相似,年輕階段是高危險群。
有的人善於吸收他人智慧,學習自處之道,如受教育、學經驗、閱讀、聽演講、親近長者等等皆是。也有的人不重視這些,不聽不信,寧願自行闖蕩,全靠自身經歷來累積,前人犯過的錯誤很有機會親自體驗……,這是性格上的高危險群。
說「別太擔心」的人,表示沒聽進去,觀念差距仍大,最高危險群,最令人擔心。外傷不是每次都可以100%好的,就算這次可以,下回就不一定。老一輩常說「沒有天天過年的」,別成為別人的教育案例――千萬別這樣。
我從事工程卅餘年,深知每個工地高懸的「安全第一」絕不是喊口號或掛牌子就能做好,工程師必須投入許多精神、時間去做教育與訓練,花費許多預算、器材去做相關設施與檢測,管理階層更要勤做管理與管制,從改善每個人的觀念開始,步步落實去預防意外發生。付出許多辛苦與代價之後,該做的能做的都做了,才有較大機會零災害――沒有意外。
經常有人走的明顯山徑安全的多,探勘就要特別當心。探勘時經過危險地形,能否安全通過,要看土石質地、坡面角度、鬆軟程度、含水量、表面摩擦係數、登山者的重量、踏點角度與通過速度……,太多物理因素,沒法具體敘述,更無法量化並率定安全範圍,總括為經驗與感覺,整體評估。不適當的路線別走,寧可多繞點路,避開危險之地,用辛苦與時間換取安全,切記安全永遠要付出代價的。
意外事件中,走了的人也就走了,難過的是家人與朋友,會傷痛很久。三年前,我辦了一系列活動紀念71級小熊隊謝景銘,他在三叉山走了,滿卅年。今年,由74級陳育亮教授主辦一系列活動紀念74級山鷹隊侯穎聰,他在中央金礦走了,滿卅年。
唉!潘大立與我一下子提到四位學弟,還有一位沒提到,諸位再不改變觀念與態度是不行的。如果還不懂,應去讀下面這篇文章。
在山之巔水之涯 我們揮灑青春――記成大山協57年(上)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116444426
在山之巔水之涯 我們揮灑青春――記成大山協57年(下)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116444422
意外事件中,傷殘的倖存者最辛苦,要面對一切度過餘生,像電影《阿甘正傳Forrest Gump》裏的排長,砲擊中失去雙腿,人生全變了樣。
再次奉勸年輕的學弟學妹要珍惜生命,我們到大自然中欣賞美景,體驗荒野的樂趣,和知己伙伴同行,享受快樂人生,但沒必要、也犯不著去冒那樣大的危險,更不應領著同伴往險地走,陷自己與朋友於險境都不好――再也別這樣。
高爺 汝傑這篇非常之好,誠懇檢討,深切反省,近乎勇者。如此誠意觀看內心,相信定會改進,今後在山野的行動自然不同。
我將上面的討論複製下來,整理如附件,徵求你同意,我想貼在OB部落格上,供老少OB、特別是年輕人參考,目的在提供安全觀念及範例,傳遞正面資訊,大家都來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