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圖說故事之32――那一年 我們一起踢足球

 

白喝、葉明軒、Stone、謝東明、CA、高爺/聯合創作  102,07,08

摘錄自成大山協Facebook

 

耀如 那一年,我們一起踢足球,@成功操場。

那一年,我們一起踢足球,@成功操場。——

前排左起︰黃恆盛、陳耀如、葉輝邦、楊輝郎、顏玉書、廖清流、胡森。

後排左起︰張文明、高紹陞、謝景銘、黃守信、廖恆新、陳明杰、張尚志、林振堂。

你和張素勤、徐小贏、邱志祥及其他 30 人都說讚。

邱志祥

馬小隻 懷念,這個操場就是現在總圖的位置。

黃恆盛 沒有標記的兩人是顏槌跟廖清流。

林麗雲 哇!我每一個都認識,這是中獎的前兆嗎?

耀如 這是「有點老」的證明。

 

Tsai-wei Tsai 有幾個不認識,我比較年輕^^

葉明軒 這張應該是在699月到706月之間拍的吧!

耀如 你拍的?

葉明軒 應該不是,BP是幾級的?

耀如 施仔69級,BP70級。

葉明軒 高爺和BP都是70年畢業的,葉輝邦是73級的,69年入學,剛加入山協比較不可能穿球服去踢足球,我估算時間是在7034月左右,你照片沒註記日期嗎?

石銘堂 附上更早些年的球賽紀念照片,誰能認出照片中全部成員姓名?(Hint:有兩位女山胞擔任過山協副會長,及參考成大山協通訊。)

石銘堂的相片。

Chen-Chung Chu 明軒小孩是73級,葉輝邦與我們一樣是72級。

耀如 樓上,只認識世明、雪舫、白癡、施仔。我太年輕了,其他大哥大姐不識。

謝東明 哈!大家都在翻箱底的照片了,這張應該是民國6566年拍的,都是當年山社的幹部有五位社長,還看到陳海平、鍾文煌、黃碧玉、王筱鳳、楊筌,有三位記不起來。

謝東明 有意思!建議考慮來一次懷念的照片展。

簡文通 最右邊!胡一平、李宏昌,卡其衣服是盧俊凱。

 

施能仁 就讓我來試看看:

前排左起:鍾文煌,何燦群,吳中傑,陳海平,楊荃,謝東明,吳雪舫,吳學鑑。

後排左起:陳明輝,石銘堂,盧俊凱,黃泰隆,簡文通,施能仁,施堅仁,張世明,王筱鳳,黃碧玉,陳引幹,施純榮。

施能仁 全對有獎嗎?

張素勤 CA〜你也太厲害了!

吳雪舫 CA還是你年輕,我已經認不出陳海平、黃泰隆了。施堅仁、施純榮、王筱鳳應該都還在台北,外文系的胡瓜(胡慧華)應該也在台北,原本在HP,嫁給IBM的工程師,婚宴時,兩家公司的老外壁壘分明,頗有趣的。

施能仁 陳海平是靠東明之訊息確定的,黃泰隆是69礦油與我同屆,施堅仁68環工因名字與我只差一字,施純榮又與我同族譜(我兒叫施純X,他爸名為施能X,所以我是他父叔輩)故印像較深。

吳雪舫 我的確不認識黃泰隆,但記得電機的黃振隆。陳海平是因為在校時常聽東明、阿鍾提起,但也無緣識荊。

 

高爺 上面那張照片是從成功操場往南拍攝,說說背景建築,都是背面,正面的對面就是化學系,中間有寬闊的道路。

    左邊那棟建築六、七十年代是工科中心,全校唯一的一臺大電腦在那兒,要上機得先寫一大張Coding Foam,再購買點券,請專職的小姐打卡,拿著一疊卡片上機;一樓有個大演講廳,民國67年、68年成大山協的會員大會都在那裏舉行,場面浩大。現在是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系館。

    右邊那棟建築六、七十年代是行政大樓,現在是數學系系館。那時西南角還有個實習銀行,在提款機尚未問世的年代,絕大部份的成大遊子生活費都在此處及大學路、勝利路交叉路口的郵局(現為成大會館)領取,校友聯絡中心蕭世裕主任曾寫文章轉述僑生說,有些僑生每月底去郵局領家中匯款,看到白色大門上的「窮理致知」,就會用廣東話說「窮你就知」。

    我其實運動方面不太行,爬山只管走路,尚可而已。一上運動場,敵我不分,手腳齊來,誰鋒誰衛也弄不清楚,更別說戰術戰略了。足球飛來,一群人朝我衝過來,立刻慌了,管他三七二十一,快把球踢遠,大伙兒逐球而去,這樣就沒事了。還真遜哪!

    所以球場還是要去,我別下場人家比較高興。在旁邊看顧衣服行李,和山胞聊天卡實在,女生大多在場邊。先檢查紅茶冰不冰,試喝一下嚐嚐口味,福利不錯啦。

    上面那張照片裏,我照例沒下場,在場邊陪山協美眉聊天,等到拍照時就出現。景銘身材特好,肌肉發達,有海陸的fu,脫掉上衣滿場跑很涼快,不會被對手抓住衣服,又很養眼(對女生而言)。

    踢球結束,要拍照了,他隨手披一件大外套(是我到臺南舊衣市場買的陸軍草綠大夾克,前面有四個大口袋,腰部有根束繩,剛染成咖啡色,後來又慢慢褪色),我則往前披上他汗濕的運動衣,勉強算有參加,我記得清清楚楚。

Tsai-wei Tsai 高爺口述歷史。

黃恆盛 年輕的歲月真好!

 

高爺  HS所言甚是,對我們而言,年輕歲月雖遠,但這群一起年輕過的伙伴還在,網路聊聊,偶爾見個面,上山晃一晃,依然笑傲山林,都很不錯哩!

高爺 下面照片是從光復校區籃、排球場往北拍攝,說說空間背景。

    攝影者背後是大學西路,照片左側是田徑場,這些空間用途都未變。背景紅色建築從前是體育組,已拆除改建,就是現在的活動中心,那排大樹與樹下道路都還在,路當然變寬了。

    從前光復校區有許多紅色加強磚造建築,除了大成館、文學院、禮賢樓三棟較宏偉精緻,已被指定為古蹟保護之外,另外包括舊都計系(今都計系新系館是原址改建)、體育組、舊活動中心與舊宿舍等等幾棟建築,以上都是日治時期日本臺灣軍步兵第二聯隊司令部(臺北第一聯隊司令部則已全部拆除,現址為中正紀念堂)。

    建築系傅朝卿教授(68級)曾寫過文章敘述這些建築,刊登在《成大校刊》230期,「大成館與歷史系館建築賞析」,介紹這日治時期明治末大正初期建築群

    印象中除了那三棟指定古蹟之外,現在的學務處教官室也是日治時期留存的建築,在岩場北側,紅柱白牆黑瓦,是設計與建造比較精緻的,使用至今。

    看照片中人物服裝,必是冬天,才有長袖衣服與夾克出現。注意楊荃(謝東明左側)穿的橘色外套上有圓形山協會徽(不能十分確定),那橘色外套很長,有些像從前空軍飛行員的長版外套。白癡身上那件外套我就很熟悉,他一穿很多年,總是這形象。盧俊凱穿的是高中制服,那時沒有「制服日」,女生高中畢業之後很少再去穿高中制服,男生比較常見,棄之可惜,加減穿一穿。

    由照片中陰影朝北可知,拍攝時間接近中午,可能玩了一上午的球,近中午結束,此時人最多,準備離開時一起合照吧!

    留意上下兩張照片中前排男生的蹲姿與坐姿,都很一致,符合軍訓標準,這大概是受當年男生考上大學之後,都要上成功嶺接受45天軍訓的影響吧!

吳雪舫 山協有做過橘色長袖襯衫,但是印象中沒有外套。楊荃畢業後當了教官。

石銘堂 同意高爺的說明,附上照片,其中黃色長袖風衣外套上一邉是山協會徵(綠色山形,上有之形藍線,下邉紅色成大山協四字,藍線圓形外框) ,另一邉繡上名字。

石銘堂的相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cku_ob_blog 的頭像
    ncku_ob_blog

    成大山協OB&成大登山薪傳協會

    ncku_ob_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