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採訪稿較完整,來龍去脈清楚,入鏡的人也較多,但由於版面與字數的限制,就刪減成見報那樣。記者文字功力深厚,篇幅刪減近三成仍能維持原來風貌,也更精煉一些。貼上採訪報導完整版,以饗眾OB。
高爺 99,12,28
原先採訪稿較完整,來龍去脈清楚,入鏡的人也較多,但由於版面與字數的限制,就刪減成見報那樣。記者文字功力深厚,篇幅刪減近三成仍能維持原來風貌,也更精煉一些。貼上採訪報導完整版,以饗眾OB。
高爺 99,12,28
OB篇/30年不是距離 一起來爬山【元氣周報/記者張幼芳/報導】
那些年,那些人,我在成大山協爬了四年的山,這四年對我的影響很大,每個陪我一起經歷過的人,在我的生命中都有不一樣的份量,我從來沒去想過如果我在這個社團呆個30年會變成怎樣,但我看過這樣的一個人,李老師是我在山協這四年的指導老師,應該也陪很多人走過在山協的學生生涯,接觸最多的一年,是在大二當社長的時候,經常為了社團的事情要跟老師報告以及討論,和老師的想法有時接近,有時相左,在我當社長的那一年,山協的人力斷層開始明顯,指導老師的地位更形重要,也因此卸任社長前,曾經親自到老師家拜訪,跟老師討論找其他的教練或指導老師的事情,老師也熱心的給予意見,說出多位他熟識的人選,我想,像這樣一個為社團付出30多年的老師,很難再找到了,我總是偶爾會因為午後的陽光,想起那張陽光中社辦桌上的地圖,地圖上記載的有太多東西 構成回憶的隊伍,有許多就是在那間充滿著修練氣功的學員的客廳中,由老師簽名背書,讓學校得以放行的,李老師就是以這樣的一個角色,參插在我的山野記憶中,老師對山協數十年的付出,我也只能以這短短的字句,寫下我那幾年記憶中的感覺,和現在想起才漸漸明白的感謝,謝謝成大山協,和那些為他付出的人們。
大二時每晚吃完飯都到天尚彩色報到,可能為了讓我擴大登山的視野,有一天老師帶我去一個登山社團開會(我記憶中有個年輕人叫孫明賢??,)會中內容好像與捐血活動相關及某些登山庶務, 不過印象最深刻的是整個會議用閩南語主持,對一個由北部來的學生的確是不同的文化洗禮
2008-2010 領隊群像
OB每月登山推動兩年來,共舉辦二十五次活動,只有一次遇大雨平安撤退,其他皆依計畫成功登頂或健行完成,包括一次雨中越嶺。許多OB輪流擔任領隊,列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