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架連峰伴雨行
高爺 100,07,07
活動日期:100年6月12日(週日)
攀登山岳:1.西帽子岩 480m
2.炙子頭山 528m 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3.筆架山 580m
領隊:朱正中
參加人員:老祥、張尚志、陳育亮、阿K、陳建志、張嘉宏/林美慧.皓軒.皓婷、林上弘、西三阿寶、昱齊、幼芳、高爺。共15人。
朱正中去年和今年來過這個山區五次,二格山猴山岳一帶四次,筆架連峰也探過兩次。這片山區快摸遍了,昱齊也跟著走了三回,熟悉的像後花園一般。此路線666公車可抵登山口,相當方便,公車自捷運新店線景美站發車,經過文湖線木柵站到石碇,假日班車較少,一小時一班,錯過就得等很久。訂好計畫只擔心有人遲到。
多數人在木柵站集合,早到的招呼閒聊,廣場寬闊,一旁的新住宅大樓尚未啟用。有夥伴就住在一旁的山坡上,換個角度觀察住家,驚訝如此鄰近。嘉宏一家半年沒一起來爬山,車停在動物園停車場,假日改成計時,費用增加不少,昱齊四個月未見好像又長高了一些。等公車時遇到今年二月和我們同走五寮尖的老先生,今天他要搭另一登山隊到平溪去爬山,老當益壯。老祥、育亮和上弘在起站上車,阿K和西三阿寶已到石碇了,今日無人遲到,天空晴朗,一切順利。
106縣道沿景美溪上溯,經過深坑,109縣道亦稱南深(南港-深坑)公路在此會合,公路的最高點東北一公里多,就是鼎鼎大名的台北盆地周邊四顆一等三角點之一――東主土庫岳(註一)。經過土庫村,景美溪再向上有分叉,永定溪自東方而來(註二),崩山溪自南往北與之匯流,崩山溪將西邊的筆架連峰與東邊的皇帝殿連稜一切為二(註三),車近石碇便看到國道5號北宜高速公路與106縣道乙支線平行,高聳的高架橋柱跨過山谷與溪流。石碇街上熱鬧,生活步調緩慢悠閒,一派山城風光。溪邊常見「吊腳樓」建築樣式,是居民為解決腹地狹小所發展出來的,坪林、深坑、平溪一帶都有類似的建築景觀,堪稱大文山地區的建築特色。
過橋,在石碇國小大門口整裝,並圍攏合照,九點出發,沿崩山溪左岸道路往西走,回頭可望皇帝殿西峰。右側是崩山溪,溪底俱為岩盤,卵石處處沉積,近日水量不大,沖刷侵蝕痕跡明顯,溪中來回游弋的魚甚多,魚鱗反射陽光,欄干旁即可看到許多,大的將近一尺,顯見封溪護魚政策成效。左側是北宜高速公路,張尚志從前參與了這一段建造施工,曾來回步行多趟,向大家介紹結構原理與施工方法。登山口就在高速公路旁,有指標往筆架山,此地海拔約一百公尺,開爬。
經過土地公廟和鋼筋混凝土橋,坡度漸陡,領隊說要一直上到稜線。山徑左側出現一棵中型喬木,樹幹上和大枝上長滿李子大小的菓子,是一種幹生果,大家覺得稀奇,紛紛拍照,撿拾地上菓子觀察,上弘下山後查出是水同木(註四)。九點半到一農家,海拔近兩百公尺,前不巴村,後不巴店,山野中的獨立屋,門牌是石碇區員潭子坑1號,我注意到門牌上石碇鄉已改成石碇區,用防水貼紙貼上,行政效率不錯,執行徹底。這農舍是石造,砂岩鑿成方形石塊,屋牆採水平丁字砌,整齊堆疊,山牆則採人字砌,堅固美麗冬暖夏涼,屋頂已換成彩色鋼板,重量輕防風防水佳,還做成黑瓦造型與顏色。屋旁小坐,主人以大壺熱茶招待,但隨後端出茶葉推銷,只得推說下山再買。
屋後山徑再上,一路上坡,石板山徑一直舖上來,不少蝴蝶天牛甲蟲等昆蟲四處飛舞爬行。陡峭處有繩可攀,繩索上打了結,很好抓。聽到蟬鳴,夏季的符號,猶記去年九月在桶後聽到最後的秋蟬,相隔大半年再度相逢。途中有幾處可回望國道五號蜿蜒群山之中,上稜線前石板結束,回復泥土山徑。十點十分上稜線,海拔三百五十公尺,坐下小憩,阿K拿出切好的鳳梨分享,香甜好吃。阿亮談起近來勤於爬山,三月走新康,四月干卓萬,五月奇萊東稜,體能超好,拼勁十足,今天自動押隊,服務大家。
自此一路往西南,沿稜縱走到438m的石壁頂上,俯瞰國道五號車輛來往奔馳,東北方平溪一帶峰巒起伏歷歷可辨,皇帝殿東峰西峰在右,峰頭尖、中央尖等被其遮住,四分子尾山、耳空龜山、姜子寮山、石筍尖、薯榔尖、五分山在左,五四縱走(基隆聖稜線)一覽無遺,中間相隔基隆河谷,燦光寮山在山谷末端挺立,此處展望最佳(註五)。
經過高壓電塔和一處展望點,二格山(左)、西帽子岩(中)與炙子頭山(右)一列排開,校閱好地點,西帽子岩岩壁肌理裸露,相當壯觀。領隊拿出盒裝西瓜,已經去皮切片,沙甜冰涼。高度漸漸升到五百公尺,上上下下,鋸齒岩稜,途經幾處岩壁,岩面也鑿了踏階,真是功德無量,有的拉繩斜上斜下,有的一旁繞過。稜線上植披茂密,視線常被遮擋,展望點並不多,得從枝葉中眺望出去,因此瘦稜的恐怖指數已降低不少,比起今年二月份走的三峽五寮尖少一些刺激。討論計畫時,我原先想問問探過山的領隊困難度如何,但轉頭一想小二的昱齊都已走了幾趟,便不好意思再問。
十一點半,走到西帽子岩,兩塊岩石相倚成心形,中間留出斜長方形空洞,非常奇特,大家駐足欣賞,猜測形成原因,侵蝕中空說、滑落頂住說、拱形斷裂說等等,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一路上叉路不少,往摸乳巷、山羊洞、烏塗窟等,都是向南下山。上弘一路拍了許多植物,雖未解說,但回來貼在照片上,我們一樣認了野牡丹、山月桃、水鴨腳秋海棠和雙扇蕨等等。十二點抵炙子頭山,山頂平台寬敞,有圖根點及五條長板凳,適合午餐與大休息,林中無展望,北方小徑可下昇高坑產業道路、烏月山,西方往筆架山。
領隊宣布午餐,大夥兒取出餐盒擺開陣勢,今天水果多,計有蓮霧、芒果、小蕃茄、葡萄、芭樂、鳳梨、荔枝等,領隊準備兩盒炒餅,嘉宏大老遠帶了金山鵝翅,Q彈耐嚼滋味獨到最受歡迎,點心有鳳梨酥與各式餅干,其中黃金色大芒果是前一天高爺去李老師家時老師給的,鳳梨酥是大學路上勝利早點(註六)買的,尺寸超大,都有濃濃的台南風情。阿K及西三阿寶先到此起爐燒水,沖泡熱茶與咖啡,西三阿寶的擋風板由藍色舒跑換成紅色可口可樂,折疊靈活,手藝精巧。皓軒皓婷吃東西一樣斯文客氣,幼芳前一晚又晚睡,逮到機會就能打個盹兒。建志拍照比磕瓜子還快,兩三下就拍了一百五十張照片,用照片寫記錄。
下午一點炙子頭山頂出發,西下往筆架山,途中看見大隻黃色蝴蝶,鋸齒稜線上上下下,間有叉路,指標清楚。昱齊手指頭有小刺,爸爸幫忙處理,高爺支援瑞士刀的小鑷子。一陣攀緣後,兩點一刻抵筆架山鞍部,因空氣濕悶,早已一身大汗,老祥、張尚志、張嘉宏、美慧、上弘、幼芳等六位勤奮認真,不曾稍歇,背包放下轉身便去攻頂。筆架山有兩座山頭,東側崎嶇難行,山友多走西側山頭。開始下雨了,坐在鞍部的迅速取出雨衣,穿戴齊全,背包套掛上。
登頂的陸續回來,阿K催促儘速著裝出發,幼芳太信任天公,未帶雨衣,幸張尚志贈送輕便雨衣,解決問題。魚貫下山,雨越下越大,夾有雷聲,幸距離尚遠,我們雖在森林中,但仍在稜線上,還是儘快下山為宜。步伐加大,前後距離也拉長了一些,這一段已無叉路,往西南直奔綠豆鞍。中途小憩,貼著樹幹喝了不少雨水,自樹冠沿樹枝流下尚未到達地面完全自然的半天水。阿亮仍在押隊位置,陪著後面幾位,讓領隊安心不少。好幾處垂直下降處設置了鋁梯與繩索,感謝前人奉獻,古道照顏色。
三點三刻到綠豆鞍,雨勢轉小,長凳小坐,四叉路口復習一下方位,去年六月朱正中帶隊二格山列縱走,熟門熟路。往西北方轉西方進山谷,向草湳下山,一年前走過,一路景觀仍有印象。下到阿柔洋產業道路草湳支線(註七),山泉洗把臉,夥伴已往西行,在開天宮大榕樹閒坐,買幾瓶飲料提神,吃些餅干補充能量,再往西向草湳橋走去,橋旁有廁所與洗臉台,雨衣收起,擦擦手臉,換上乾淨衣服與涼鞋,舒服很多。貓空下來的小型公車不少,五點半上車,回到政大或動物園轉車,揮手道別,結束今天行程。
有詩為証:
溪魚悠閒游石碇,皇帝筆架連瘦稜;
揮汗淋雨半天水,峭壁來去總攀繩。
謝謝建志詳細精確的行程記錄與豐富生動的照片,文字與圖像共舞,看著就像又走了一趟。若沒有如此精彩的記錄,這篇文章必定擠不出來。下山之後看見柚子的筆架山四向展望模擬圖,很有意思,彌補了山頂下雨的遺憾。看山是爬山登頂很重要的收穫,認山是功力更是快樂(認星星認植物道理相似),等高線地圖與展望模擬圖搭配研究,進步更快,山頂印證無誤,便寫進大腦硬碟裏,終身不忘。謝謝柚子,有空一起來爬山吧!
註一:
台北盆地周邊四顆一等三角點,北主七星山、南主獅仔頭山、東主土庫岳、西主大棟山。其中獅仔頭山與大棟山已分別於98年2月與3月辦過OB活動,土庫岳計畫中。七星山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步道寬敞,指標清楚,自行安排十分方便。
註二:
永定溪與基隆河上游,隔一鞍部形成通谷。永定溪(從前名為大溪墘溪)上游切割作用劇烈,積極向源侵蝕。分水嶺東側,基隆河上游菁桐與平溪一帶,溪谷平緩(故稱平溪),侵蝕較緩,走106號縣道即可明顯感受分水嶺兩側差異,與思源埡口類似。
註三:
或曰筆架連峰與東邊的皇帝殿連稜間有溪流,應不在一條稜線上,誠然稜線不與溪谷相交,畫稜線時理當斷開,但這只是地表的現狀,如何界定山脈山稜尚有好幾種定義。
若以大尺度觀之,依等高線地圖,自平溪芊蓁林溪西側的中央尖(580m)往西偏南延伸約十七公里,經過峰頭尖、皇帝殿東北峰、皇帝殿東峰、皇帝殿西峰、石碇尖、西帽子岩、炙子頭山、筆架山、綠豆鞍、二格山、四面頭山、鵝角格山、待老坑山到高麗坑山,其高度多在500~600m之間,中段之石碇尖(345m)一度降至400m以下,西至鵝角格山再降至500m以下,以西續降至新店市區平地。此山稜雖三度被由南往北的溪流(藤寮坑溪、崩山溪、烏塗溪)切斷,但其稜線幾成直線、高度相若與同為砂岩單面山等特徵,推測是造山擠壓時即同因同時成形的可能性很大。
若要深入瞭解這幾段(看似)相連的山稜,其實須研究其地質構造、節理方向傾斜角度、岩石瘦稜露出原因與地質年代、化石證據等等才能據以判斷其是否同源同因同時形成。
台大地理系王鑫教授在《台灣的地形景觀》中敘述,「台灣西部山地,大多由沉積岩層構成,由於岩層受摺曲作用後都已傾斜,因此傾斜的岩層到處可見。又由於砂岩頁岩互相成層,一硬一軟,因此常造成山脈與河谷平行的景觀。突出成山的硬岩層,一側的邊坡平行於地層面,形成傾斜的平直坡;但是另一側卻常形成陡立的險峻崖坡,最普通的例子便是野柳的單面山,在地形上與石碇皇帝殿類似。」「皇帝殿……,實際上是沿著單面山稜線……,由於地層的連續性良好,這一個稜線從平溪的南方延伸到石碇附近,稜線的南方十分陡峻,有些地方已形成了內凹的岩壁,但是稜線的北側卻是一片削平的斜坡。…… 」
海岸山脈雖在低平脆弱處被秀姑巒溪侵蝕切穿,但南北一百五十公里的山脈地質與成因皆大致相同,因此仍視為同一座山脈。
北南縱列的大肚山與八卦山,雖然中央被烏溪侵蝕切穿,看似兩處台地,但其地質特徵、成因均相同,「屬於大甲溪、烏溪、濁水溪所共同造成的山麓線下的合併沖積扇,後來的地殼運動使沖積扇隆起、摺曲、斷裂、侵蝕,成為今日形態。」但仍可視為同一構造。
地形學與地理學研究地球表面的現況,知其然也,地質學研究形成原因與地質史,知其所以然也。登山者多方涉獵,窺見自然知識之博大精深,其樂無窮。
註四:
水同木,桑科,別名:豬母乳、牛乳樹等,中型喬木,樹皮黑褐色。莖較粗大肥厚,有淡黃色乳汁,小枝有茸毛,略為中空。
葉互生,葉片寬大,長10~20公分,寬4~8公分,為長橢圓形或倒卵形,波緣或全緣,厚紙質,葉表面近於光滑,背面被褐色粗毛;嫩葉常為橘紅色,春季頂生於枝條上十分顯眼,成熟的葉色偏暗綠。
雌雄異株,隱頭花序,花黃白色,全年皆可開花。隱花果腋生,分散生於枝條或密生於樹幹上而成幹生果,卵形或球形,直徑約2公分,表面光滑無毛可見到明顯的皮孔,但內有柔毛或無毛。熟果呈橙紅、紅棕或茶褐色,常帶有白斑,密生於樹幹基部,或分散在枝條。
水同木在全島低海拔榕楠闊葉林中很常見,為蔭暗林下的次冠層樹種,在濕度較高的溪谷地區易見,且具有熱帶氣息的幹生花現象。
豬母乳則是因其隱花果生長在樹幹下部呈下垂狀,有時延伸至根部,結實累累看起來就像母豬乳房一般,故名。
本段資料取材自《台灣大百科全書》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about
註五:
本區山頭密集山形並不明顯,一時無法辨認,行進間沒有大休息,亦沒空取圖清楚點名,只知是基隆河上游平溪一帶的山。建志厲害,相機內建GPS,拍攝時能自動記錄當時的經緯度座標與目標方位角,下山後影像搭配某個軟體分析,拍到的山頭就自動報上名號,無所遁形,太犀利了!
註六:
從前,勝利早點在勝利路上,大學路勝利路轉角郵局(現已拆除改建成大會館)往南一中走去約十家店面便是,豆漿與蔥餅遠近馳名,後來成大收回土地,才搬到大學西路中正堂對面,生意一樣興隆。
大學早點在大學路22巷,專賣饅頭夾蛋與香濃豆漿,產品種類較少,請了許多夜間部女生幫忙,現做的很乾淨,門口總是停了長長一排腳踏車,還有專人整理,胖胖老闆娘很親切的張羅大小事,先生是教中學體育的王老師,經常看到他穿短褲推著偉士牌機車出門上班,後座的女兒就是後來大大出名的網球國手――王思婷。
那時,勝利早點與大學早點各在其位,因路得名;現在大學早點只能回味,勝利早點卻搬到大學路上,滄海桑田,有點唏噓。
註七:
草湳支線自草湳橋往東至鞍部,也就是綠豆鞍(亭)往猴山岳的稜線低處。草湳支線較早完成,阿柔洋產業道路自鞍部往北經阿柔洋到深坑,約在民國八十年前後開闢,怪手與推土機才整出路基,礫石級配尚未鋪填之前,我正好來此區踏查,先用四輪傳動車跑一趟,崎嶇泥濘緊張刺激,豪邁越野至今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