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急性高山症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2013年1月資料
翻譯:吳雪舫 成大山協OB
急性高山症是一種影響在高原地帶從事登山、健行、滑雪或旅遊活動者的一種疾病,通常在海拔2,400公尺 以上才會發生。
病因
急性高山症是肇因於高原地帶的低氣壓及低氧氣含量。爬升速度越快,急性高山病發作的可能性就越高。急性高山症的高風險群包括:
n 居住於低海拔地區而前往高原地帶的人;
n 曾經罹患者。
症狀
急性高山症的症狀輕重,受爬升的速度及運動的激烈程度影響,從輕微的不適到足以致命都有可能。神經系統、心、肺及肌肉都可能受到影響;多數情況下,症狀並不嚴重。輕微到中度的急性高山症的病徵,包括:
n 難以入眠
n 暈眩或頭暈
n 倦怠
n 頭痛
n 食慾不振
n 噁心或嘔吐
n 心跳急促
n 運動時氣喘吁吁
更嚴重的急性高山症的病徵,包括:
n 皮膚青紫(藍嬰症)
n 胸部鬱悶
n 意識混亂
n 咳嗽
n 咳血
n 意識減退或從同儕互動中退縮
n 膚色蒼白
n 無法直線行走,甚至於無法行走
n 休息時也會喘不過氣來
檢驗與測試
醫護人員以聽診器檢查患者胸部,如果聽到肺部有水泡破裂聲(濕囉音),這意味著肺部可能有積水。其它檢驗包括有:
n 量測血壓
n 腦部電腦斷層掃瞄
n 胸腔X光顯影
n 心電圖
治療及處置
急性高山症的早期階段比較容易治療,所以早期診斷極為重要。無論是哪一種高山症發作,主要的處置就是盡快地安全撤離到較低海拔的地方。一旦有了高山症的症狀,切勿再繼續登高。
服用乙醯唑胺類藥物(如:丹木斯)或許能改善呼吸,也有助於緩解輕微的症狀。此類藥物會導致頻尿,所以服藥後,要多多飲用不含酒精的液體以補充水分。在抵達高原地區前就先行服藥,效果較佳。一旦患者出現肺部積水的現象(肺水腫),進一步的治療方式包括有:
n 給予氧氣
n 服用降高血壓藥物(如:冠脈循nifedipine)
n 使用β-受體促效劑吸入器以擴張呼吸道
n 嚴重時使用呼吸輔助器
n 服用磷酸二酯酶-5抑制劑類藥物,如:瑞肺得、威而鋼,以提高流往肺部的血液量。
地塞米松類藥物可以緩解腦部的腫脹(腦水腫)。
攜帶式加壓袋可以創造較低海拔的氣壓環境,而無需將患者實際撤離到低海拔地區。當受限於地形、氣候惡劣或是其它因素,以致於無法撤離患者時,攜帶式加壓袋就是很有用的工具。
預後
大多數的高山症症狀不嚴重,只要下降高度,症狀很快就能緩解。嚴重的個案可能會因為腦部腫脹—腦水腫或是肺部問題而死亡。在偏遠地區,既難以緊急撤離患者也無法即時給予治療,很可能導致預後不佳。
可能的併發症有:
n 昏迷
n 肺部積水(肺水腫)
n 腦部腫脹(腦水腫),可能會導致癲癇發作、心理變化,或是造成神經系統的長期損傷。
尋求專業醫護的時機
一旦出現或是曾經有過急性高山症的症狀,即使在下降高度後症狀已經緩解,也要諮詢醫師如何處置。如果出現下列症狀,要立即撥打119或是其它緊急救原單位:
n 呼吸困難情況嚴重者
n 警覺性改變
n 咳出血絲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立即撤退到較低海拔的地方。
防範之道
預防得到急性高山症的方法有:
n 徐緩地爬升高度
n 高度超過海拔2,400公尺 後,每上升600公尺 就停留1~2天休息
n 可能的話,在低海拔處過夜
n 學習如何辨識高山症的早期症狀
如果到超過海拔3,000公尺 的地區旅遊時,必須攜帶幾天份量的氧氣袋或氧氣罐。如果計畫快速攀登到高海拔地區,先行諮詢醫師關於乙醯唑胺類藥物(丹木斯)的用法,它有助於身體更快地適應高原氣候,並能緩解輕微的症狀。最好能在開始登高的前一天開始服藥,並持續服藥1~2天。
如果你有紅血球數過低的風險(貧血),務必諮詢醫師服用鐵劑是否有所幫助?貧血會導致血液中的氧氣量不足,更容易引發高山症。
攀登時,要:
n 多喝水或飲料
n 避開酒精性飲料
n 正常用餐,碳水化合物(醣類)含量高的食物
患有心、肺疾病者,應避免到高原地區。
同病異名
高海拔腦水腫、高原缺氧症、高原症、高山病、高海拔肺水腫。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