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64月份活動通知——鯉魚山、錐麓古道

 

.活動日期:10642223日(週六、日)

.攀登山岳:

   1.鯉魚山: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海拔601公尺,三等三角點,編號4302號,臺灣小百岳之一。

   2.錐麓古道:目前僅開放東段3.1公里,即錐麓吊橋至斷崖駐在所,東進東出。

.集合時間及地點:

   4/22(週六)10:00 花蓮火車站前站出口。

 

. 領隊:潘郁仙(會計系83級,山羊隊)

   嚮導:阿K(企管系77級,三三隊)

.山岳介紹:

錐麓古道步道簡介

  錐麓古道位在錐麓山(1,667m)南麓,東北方即是大名鼎鼎的三角錐山(2,607m)與清水大山(2,408m),南臨立霧溪,溪南則是奇萊東稜的北側山麓,因地質堅硬,立霧溪下切時峭壁直立,形成峽谷景觀。

  錐麓古道為合歡越嶺古道殘存遺跡。錐麓與福磯斷崖隔溪對峙,長約1.2公里,高約600公尺,幾乎全由大理岩構成,是太魯閣峽谷最壯麗的景觀。近年來,太管處為配合生態旅遊之推展並兼顧史蹟之保存工作,繼民國93年底完成古道自燕子口-巴達崗-大斷崖-紀念碑(斷崖駐在所舊址)路段修復工作外,全程亦陸續修復,並依入山入園申請之方式,提供山友之進入申請,全程共計10.3公里。

   錐麓古道是合歡越嶺古道的一部份,更早期是太魯閣族各部落間聯繫要道;原路徑只有30公分,僅容得下並列的雙腳。大正31914)年5月爆發太魯閣戰役,同年8月底結束,大正61917)年日本人強徵原住民壯丁施作警備道路,將小徑拓寬至1.5公尺,以便通行或載運火砲;壯丁們以繩索綑綁腰際,自斷崖頂垂懸而下,以鑿洞埋設炸藥,可間當年開鑿之艱辛危險。

   過了靳珩橋,兩岸崖壁更形陡峻逼近,到了中橫公路178K的地方,迎面而來的是一片垂直陡立的大理石峭壁,寬約1,200公尺,海拔高約1,100公尺。從公路上隔溪對岸是錐麓斷崖,而公路一側,與錐麓隔溪壁立對峙的是福磯斷崖,是立霧溪切穿三角錐山之稜所形成的,兩斷崖相距僅有20多公尺,這是立霧溪百萬年來精雕細琢的壯觀成果。

斷崖下的公路有一段寬闊的路面,可以停車賞景。在此仰望斷崖,幾乎看不到斷崖頂端。倒是兩岸峽谷頂端線條所透出的天空,由西向東看起來像極了臺灣的外形。

 

鯉魚山簡介

   花蓮鯉魚山座落於壽豐鄉池南村,因在鯉魚潭旁而得名,為花蓮溪主流及其支流木瓜溪、荖溪的分水嶺,海拔601公尺。山頂立有一顆編號4302號三等三角點,視野良好,可遠眺海岸山脈賀田山、月眉山稜線,並可遠眺北邊的初音山,屬中央山脈中段脊嶺向東延伸之ㄧ的知亞干山支脈稜端,為一座秀麗俊逸的獨立山,名列臺灣小百岳之ㄧ。《花蓮縣誌》形容此山「脊緩起伏,自西北折南走,狀似鯉魚蜷臥」,所以名為鯉魚山。

   鯉魚潭為花蓮縣境內最大湖泊,是花蓮地區早期即頗負盛名的風景區。鯉魚潭本為荖溪被襲奪後所留之堰塞湖,當地人原稱之為「大陂」,阿美族人則稱之為「巴鬧」,後因東傍鯉魚山而被命名為「鯉魚潭」。潭水來自湖心的湧泉,終年清澈無比,粼粼波光倒映著群山綠意,更顯明媚深邃,早期以「澄潭躍鯉」名列花蓮八景之ㄧ。

   鯉魚山沿路有一絕佳的展望點,東華大學與志學村一覽無遺,校園、縱谷恬靜的鄉野景觀,蜿蜒阡陌中的花蓮溪,還有傍溪而立的海岸山脈層巒疊翠,令山頂設有一座雙層木造觀景台,可以眺望花東縱谷、海岸山脈、花蓮市區與花蓮港乃至浩瀚的太平洋,山河海景致盡收眼底。

 

.交通方式:

   建議搭乘火車或自行開車,建議火車班次如下:

   1.去程搭乘自強404班次,06:30臺北發車,09:21抵達花蓮,行車時間2H51m

     或莒光72班次,6:40台北發車,9:55抵達花蓮,行車時間3H03m

   2.回程搭乘莒光73班次,18:52新城發車,21:42抵達臺北,行車時間2H50m

   3.記得攜帶悠遊卡,並先加值足額,方便行程中搭乘各式交通工具。

.住宿:

   夜宿砂卡礑民宿,每人約600元(花蓮市秀林鄉富世村141號,電話03-861 1623)。

 

.預計行程:

   1.第一天

     在花蓮火車站集合,前往攀登鯉魚山,並在山上用餐,回程可順路參觀橫斷道路開鑿紀念碑,行程結束後搭火車至新城民宿休息,晚餐在餐廳用餐。

   2.第二天

     A.民宿用畢早餐後搭「臺灣好行」至燕子口,08:00由錐鹿古道錐麓吊橋出發,沿途經巴達岡駐在所而後到斷崖駐在所午餐,午餐後原路回錐麓吊橋,預計14:00回登山口。

     B.下山後去布洛灣或太管處坐坐,看展覽或看影片,若腿不痠也可以去砂咔礑步道。

     C.自行開車者可將車子停放在燕子口隧道出口的「靳珩公園」停車,但經過隧道須先行借用安全帽。

.餐食:

   1.4/2223午餐每人自備兩份,兩日各一份,集中共餐,首日飲水備足。

   2.4/22晚餐:餐廳用餐。

   3.4/23早餐:民宿提供。

  

.裝備:

   郊山裝備,背包、遮陽帽、禦寒帽、墨鏡、手杖、手套、飲水、餐具、防蚊液、毛巾、外套、雨衣等。民宿提供熱水洗澡,請自備盥洗用具。保險請自理。

十一.報名:

   1.請在本部落格右上角「活動留言板」報名,報名請註明交通工具,火車票原則自購,隊員可互相協助。

   2.報名截止日期:313(週一)

   3.為方便入山申請,請報名後將姓名、身分證字號、聯絡電話、住址、出生年月日、緊急聯絡人及電話 e-mailtattoopan0520@gmail.com

   4.目前規劃報名3隊,每隊12人,4/23週日總數暫定36人以內。若人數超出36人,超出的部分則另外申請4/22週六之梯隊,將4/2223日行程交換。

   5.報名參加本會活動者,務須事先閱讀本會〈山野活動基本原則〉,並完全同意,報名即視作同意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487961244

十二.費用:

   1.依協會理事會決議,除所有開銷平均分攤外,另有收費,敬請支持:

     A.行政費,非會員每人收取100元,會員及十二歲以下兒童免收行政費。

     B.安全費,第二日起按日數收取,每人每日20元。

   2.太魯閣國家公園入園費,每人200元。

 

十三.參考資料:

   1.臺灣地理人文全覽圖 上河文化 北島第47圖 天祥.太魯閣

   2.太魯閣國家公園網站 錐麓古道http://www.taroko.gov.tw/zh-tw/Tourism/TrailDetail?id=48

   3.花蓮縣-壽豐鄉-鯉魚山步道

http://cjyyou.pixnet.net/blog/post/354064781-%E8%8A%B1%E8%93%AE%E7%B8%A3-%E5%A3%BD%E8%B1%90%E9%84%89-%E9%AF%89%E9%AD%9A%E5%B1%B1%E6%AD%A5%E9%81%93

4.峭壁上的故事——大正四年梅澤作開鑿記念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246076565

5.雲端的錐麓古道健行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193932211

6.中橫東段步道之歡樂不盡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116444163

   7.花蓮市周邊原野踏查記 逆時針O橫斷道路開鑿紀念碑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116444882-

8.《合歡越嶺道――太魯閣戰爭與天險之路》簡介

http://blog.xuite.net/ncku_ob_blog/twblog/430762259

摘要︰

  大正31914)年517日,71歲的第五任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大將親自擔任討伐軍司令,日本臺灣軍第一、二聯隊為主力,發動大規模攻勢,派出兩萬多名軍警與後勤人員上山討伐。太魯閣族人總計有九十七社,一千六百餘戶,九千多人,其中青壯年總共才約三千人,山刀與土槍哪能對付現代化武器攻擊,戰事激烈,族人雖佔據險要奮勇頑抗,仍被各個擊破,死傷慘重。

  日本軍警封鎖花蓮山區所有進出通道,族人既無外援、欠缺物資,也無法遷徙遠遁。日軍攻擊時只帶武器彈藥,先用大炮轟擊部落,步兵再進入掃蕩。每攻下一個部落,慣例先休息,搜羅未帶走的糧食與飼養的豬與雞等,炊煮飽餐一頓,然後放火燒掉所有建築(均為木竹造),命令蕃人隊毀壞田間作物,堅壁清野,味方蕃搜尋躲藏者,找到就馘首。

  戰役中太魯閣族死傷慘重,族人翻山越嶺大逃亡,儘可能攜帶糧食,躲藏密林之中,還有婦女在逃難期間生產,艱辛痛苦實難想像。日軍一路燒殺,對可疑之處開炮,毫不留情。

  6月中,大正天皇派遣侍從官若見少將前來慰勞前線官兵,619抵達立霧溪與托博闊溪合流點附近的魯比社,20日天皇敕使若見少將在卡拉寶社接見佐久間總督,宣讀天皇聖旨,賞賜葡萄酒等。

  6月26,佐久間總督受到太魯閣戰士伏擊,墜崖負傷。日本軍警以「為總督報仇」為由,28日起發動大規模猛烈攻擊與搜索行動,內太魯閣最大的部落古白楊社、溪拉庫社、布洛灣社、瓦黑爾社等紛紛陷落。期間連續兩個颱風侵襲,族人飢寒交迫,無依無靠,沒法抵抗,只有投降。投降時衣衫襤褸,面黃肌瘦,連走路都不穩。

  8月10,內太魯閣八個部落繳槍歸順。共64個頭目在西拉歐卡夫尼司令部前埋石立誓,宣告雙方從此解除恩怨,不再互相殘殺報復。813,總督下令軍警各單位撤軍凱旋,戰事告終,日軍大獲全勝。

  8月28,總督府宣告戰爭結束。日本陸軍傷亡186人,包括陣亡61人,警察傷亡19人,包括陣亡15人,作業隊傷亡33人,包括死亡8人,罹患痢疾(戰場衛生條件差)與恙蟲病合計317人,包括病死42人。合計日方陣亡76人,死亡50人,總計126人。

  太魯閣族人死傷無法計算。許多頭目因身先士族,奮勇殺敵而父子同時犧牲,頭目家族死亡有記載(口述歷史),更多太魯閣勇士在激烈的戰火下,成為默默無名的屍骸。倖存的族人後來被迫遷徙,部落煙滅,文化幾乎消失,這也就是今日在中橫東段(天祥、綠水、西寶、布洛灣、古白楊等)都沒有原住民部落的原因。

  8月19,佐久間總督回到臺北,接受盛大的凱旋歡迎式。

  9月4,佐久間總督親率文武官員,至臺灣神社(地點在今圓山飯店)答謝神明護佑。當晚學生與各界提燈遊行,正好是農曆七月半,又逢月食,天狗吞月,氣氛詭譎,民眾忐忑不安,遊行後半段竟如送葬隊伍一樣寂靜無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cku_ob_blog 的頭像
    ncku_ob_blog

    成大山協OB&成大登山薪傳協會

    ncku_ob_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